最新
人氣
待答
這陣子在轉職的路上,生科+再生醫療碩畢背景,一路上從實驗室RD到產品經理,也有新品開發的經驗。主要負責過醫美保養品與寵物醫療。 最近收到兩個offer,一個是負責原廠藥(代理商),一個是負責新品牌的保養品網路渠道建立與開品品牌規劃。藥品相對來說比較貼近我的舒適區一點點,但本身比較喜歡貼近生活的產品,推廣時更有投入感,不過也知道如果選FMCG,需要投入更多學習與經歷,承擔更多風險,未來不乏要與許多優秀的一類組人才競爭。 在excel分析各項差異還是很難抉擇,想請各位前輩對於兩項選擇及未來發展給予相關建議,以上感謝!! *補充說明:薪資的話是FMCG比較多,大概落差在4-25w/ year
(先聲明我個人沒有明顯政治立場,純想以經濟角度詢問) 如題,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家裡也沒有什麼台商或是高學歷等背景。 單純因為自己在大學期間曾利用暑假及線上機會到對岸實習&工作過,行業類別跟我現在在做的差不多(網路、數位那塊,做策劃運營類比較多) 而當初會想過去體驗職場是因為喜歡的文化圈層是那邊的,且在實際工作後也挺能接受那邊的職場文化及人際交往。 我目前在台灣和對岸曾分別進過各自的大中小型企業,論適應論抗壓是個人評估是都沒有太大問題。 所以現在想問問一些有在觀察兩岸經濟市場的前輩們,如何看近5至10年左右,兩邊的職涯發展可能會比較有前景?或是說能不能提供一些您認為在台發展vs對岸發展的優劣勢嗎? (想問這個主要是現在無論是國內、兩岸,乃至美國造成的全球經濟問題,都引發我自己對未來職涯的迷茫懷疑和高不確定性) 備註:這個話題我想無可避免說到政治,但我希望前輩們給予的指教不要純戰政治 另外,我自己也算是懂得善用AI生成,所以也希望前輩們的回答能避免用AI直接回答~~以上感謝🙏
出社會工作了3年多...自己也就快要3開頭了 每天都被工作追趕..下班就回家休息準備隔天繼續戰鬥 最近在想是不是應該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不能只為了工作而工作! 如果一天多個2小時,一年就能有700多小時,相當於30天,也就是一整個月 所以也想問問大家 若是每天有2小時自由時間,會拿來做些什麼事呢?
在原公司A部門工作滿兩年,轉調B部門已有半年,由於轉調有晉升職位因此需要考核,1個月前收到人資通知晉升通過的信件,在詢問薪資結構後,又被通知晉升取消,維持原職位內容。 這過程都有與人資聯繫與確定資格。如果我想維護自己的權益,是否有什麼可以爭取的,應該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嗎? 請教各位前輩,謝謝。
我從出社會起就一待在娛樂圈、媒體業工作,產出新聞稿、經營社群平台,甚至是節目企劃、拍攝封面人物等等我都有相關的經驗,做的也非常順手,但真的覺得媒體業不論是薪水、年終都不高,甚至是只有一個月,今年更是忙碌了整整一年最後被通知可能沒有年終,而這也讓我起了想要轉職的念頭,但我想轉職的領域,是屬於工程師類的,除了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害怕自己轉職後不能適應,反倒多此一舉,但周圍的朋友做了 4 年月薪就要破五萬,甚至福利、年終等等都優於媒體業,除了非常羨慕外,還有一點讓我很掙扎,就是開頭的薪水真的不高,但待得越久薪水是很可觀的,所以我到底應不應該逃脫舒適圈?
背景:行銷系畢業,電信業行銷pm 2.5年、科技業硬體產品經理 3.5年 主因是現職感覺能學的東西不多了,但因為手上0到1開發的全新產品線在今年才剛上市,一直很希望可以看到產品在市場上發光發熱當作是個人的成績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B2B的關係,發酵的時間比我想像的長(原本想說可能3個月就可以看到成果了,但目前3個月了還在發酵的階段,整體的FCST算非常正向)。目前考量的點大概有幾個方向,有些迷惘不知道我該如何去判斷: 1. 方向A: 英國打工度假 一直有英國打工度假的夢,抽了好幾年終於中了,希望有機會可以去英國找看看當地的產品經理職缺(有先看過可以往通信業或是資訊服務那一塊發展),但猶豫的點是,如果選擇了打工度假,目前現職得放棄且可能前期也需要時間去找工作。 2. 方向B: 留在現職 留在現職的優勢是如果產品真的發了的話,可以有很好的績效表現 ; 但缺點是可能會需要等到我4年到4年半左右才看得見。萬一這一等,最終沒有發酵,這一個等待的時間好像也很難解釋。 3. 方向C: 往外發展 人家都說三升不如一跳,有點猶豫3.5年的資歷是不是要去競爭更高的職位or更大的公司(如外商),畢竟現職除了新產品以外,其他的都學得差不多了,也擔心錯過黃金轉換時機。 我覺得最困擾的最根本原因是有打算要在近一兩年結婚,因此在做每個選擇的時候都會考慮很多,最後就是在原地打轉,才來版上問問前輩們的建議。
我高職美容科畢業後去日本留學四年, 兩年日本語言學校(專科)、兩年服裝專門學校(肄業)回台灣後,進了一家算是業界蠻大服裝集團的公司當採購企劃主管。目前都做得還蠻上手,月薪35k。 但是因為肄業,我只有專科畢業。不知道這樣子的經歷有沒有補大學學歷的必要呢? 因為我若是要補學歷,也不會選服裝設計系,而是選擇國立夜間部的經典學科(企管、經營等⋯),因為服裝設計系的課業很重,我知道我一定應付不過來。 如果我把這大學四年會花到的錢放在以學英文目的的一年留學,亦或是把錢放在學服裝需要的領域上會更好嗎?請各位指點我🙏
9月底時我離開了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當初離職的原因是覺得在前東家待了兩年,雖然同事主管人都很好,但就覺得趁年輕可以去外面試試看別的工作,所以就果斷離職了。 10月份時我就到新工作上工了,待遇福利跟前東家差不多,但主管跟同事差很多,整體部門的氛圍很冷淡,同事間的競爭心態也很明顯,就是那種當新人出包不會去救你,就是在旁邊冷冷地看,然後會跟主管講新人壞話的那種,因為實在受不了這種氛圍,所以即便工作內容我還算有興趣,我也還是離職了。 到現在我也待業一個月了,可能因為年底了都沒有看到什麼好職缺釋出,我內心其實很焦慮。最近剛巧有跟前主管聊到自己的現況,主管主動提及問我有沒有回鍋的意願。 我還沒正面答覆主管,仔細想想回鍋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至少還有收入,也不會慌,但同時又覺得若是因為待業的恐懼而選擇回鍋,好像又不太好,另外一點則是不知道這樣短暫離開不到三個月又回鍋,其他同事會如何看待我? 麻煩各位前輩提供一些建議,謝謝大家!
最近在找工作,有發現蠻多有興趣也想繼續了解的工作,但在看的時候,有看到約聘和派遣的缺,想上來問一下大家,這兩種缺跟正職的差別是什麼?因為我也有一種迷思是覺得好像一定要正職比較好,有些派遣和約聘的工作內容我比較喜歡,而且有些約聘的工作怎麼會比正職高?這是正常的嗎?
你好, 我目前剛出社會,於同一家公司累積兩年年資,目前在考慮以下兩份新的工作機會,想詢問職場前輩的意見,謝謝! 1. 與原工作內容80%相近,是自己比較擅長的領域,也因為經歷滿符合,對方開出的薪資為現職的+30% 選擇這份工作的優點除了薪資較高、也可以於原擅長領域精進發展 缺點是怕相對安逸、也擔心未來會被侷限於特定領域 2. 與原工作大約有70%的差異,因此薪資不像上述1.這麼高(月薪差距約2-3千),但也因為工作內容可以挑戰學習的空間更大,與原工作算是互補的技能,若進去學習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全能 以上兩家福利制度皆差不多,離家距離也差不多,不考慮這些的話 該如何選擇呢? 該選擇1在相對安逸的環境下專精於特定領域,或是選擇2接受不同的挑戰,成為更全能的人,會不會什麼都學最後沒有一個特別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