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 目前在職中,具三年專案管理經驗。 – 做過的專案內容為環境檢測相關,客戶對象小至私人工廠,大至公家機關。 – 雖然為專案管理,但也處理過行政事務、外出現場採樣、進實驗室儀器分析等經驗。 1. 因為想有更好的薪水,想往科技業發展,但不知道同為專案管理(如工廠端PM、產品PM),工作上的壓力差異是否很大? 2. 目前的工作是從零開始學習的,因為完全沒有相關背景。但對於科技業來說不知道會不會是進相關產業的阻礙,或是能夠接受從頭開始學習的人呢? 3. 呈上,由於長期目標是想深耕科技行業,故轉職進科技業專案管理也是想透過目前工作經驗選擇拿手的,再進一步專精產品製程或數據等方向,不曉得這樣的職涯發展是否適宜? 以上是我目前在轉職路上的一些困惑,還請有經驗的前輩們不吝指教,不慎感激!
各位前輩們好: 我目前在百貨專櫃賣保養品,今年3月入職到現在,因為排班因素6月向主管提離職,但後兩天仍有北上參加教育訓練,因為比較臨時加上當時還沒收到主管回覆,覺得不能曠職,所以還是有北上參加。當天另一位主管有找我談離職的事情也有慰留我並承諾針對排班的部分會提供協助和改善,我回去後在line上回覆兩位主管:決定留下來繼續做。 這個月的排班確實有調整,但這幾天電話聯繫、邀約客人,以及接待現場顧客時發現有其他的問題: (1)很多現場客覺得官網上的售價便宜很多,因此他們來現場試用產品或領完試用包,就離櫃了,完全沒有消費,有比較敢說的客人反應官網便宜很多,還有很多贈品,連滿額贈的門檻也低,所以選擇在官網上購買。這導致現場銷售受阻礙。 (我自己有看過官網的活動和售價以及其他網路活動和評價,確實便宜很多,有些甚至低於半價) (2)電話聯繫的部分:很多客人聽到品牌名字直接掛斷電話,有些客人反應產品使用狀況不理想,因此不願意再回櫃體驗或消費。(有跟客人解說產品有推陳出新,邀約他們回櫃體驗看看,但客人仍不買帳) (3)偶然從主管那得知以前此櫃點的銷售員會強迫銷售,這也導致很多客人都流失,不願意回櫃。 綜合以上原因,讓我覺得很難再繼續做下去,目前是傾向離職的。 但是因為距離上次提離職又答應留下的時間才2週左右,擔心現在若再次提離職會造成觀感不佳,或影響日後求職。 所以,想詢問各位資深前輩,這種狀況該怎麼做才好? 若我現在再次提離職是否會造成其他企業或主管對我的觀感呢?(有聽現任主管說 他認識百貨樓面很多品牌的主管或人員)
學生時期就讀餐飲相關,曾經實習過一年多覺得缺乏時間彈性,所以畢業後並沒有往這方面發展而是在家裡附近的藥局上班,呆了幾年目前已經晉升到副店長,最近換了一位主管,個性相當強勢,曾經是這家店的店長,因為他在的時候業績很好而現在業績下滑,時常會給人精神上的壓力,不管合理不合理,都要把顧客的需求滿足,對每一位顧客服務要有熱忱不能像機器人不能態度冷淡,遇到奧客客訴總是站在顧客的立場說話,並說之後遇到類似的客訴案件要讓我們自己打電話給客人處理,一直說以前他在的時候多好多好…諸如此類,我能理解這樣規範的理由沒有特殊情況也願意配合,但無法接受他時常雞蛋裡挑骨頭,一直批評東批評西,把人嫌的沒一塊好,甚至會用監視器觀察店裡面的人的工作狀態,我自認對這份工作是上心的,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也覺得沒辦法接受一昧的批評式教育,所以萌生出想要離職的想法。 但糾結的點在於這份工作是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做了滿多年早已上手,又已經做到主管職,覺得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就離開有點可惜,對轉換跑道很迷茫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好,目前有想過要不要去其他藥局或者是回去做餐飲,但一想到還是要跟客人接觸,怕又發生類似的事情,或者轉到比較不需與顧客接觸內勤工作,但因為沒經驗覺得緊張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希望職場前輩們給點意見,謝謝!
前陣子在職時去某公司面試,與面試主管相談甚歡,後續薪水及上班日期都談好,目前離報到不到一周,今日接到電話說是高管決定將即將進去待的職務裁撤,因此新工作直接告吹,聯繫的主管表示可以媒合同公司不同職務,但會跨區。 但因為本身就租地離公司遠,因此已經搬家完了,前租屋處已經付違約金及相關租金,新租屋處也簽好約並兩押一付,如果媒合到另外的職位,又需要在搬一次,相關的費用對於剛出社會的我來說實在難以負荷,如果說賠償一個月薪資的資遣費,其實也入不敷出,如果需要相關賠償或協助,該怎麼處理,或是該找誰呢?
國立大學化學 學士畢業(非四大四中),目前將 25 歲,女性 工作經歷:1年,為公家機關委辦計畫工程師 主要工作貢獻: 1.於公家機關處理公文,並負責某個法規衍伸行政流程、規範、所需文件,由 0-1 建立後並優化執行效率。 2. 原產製某種大量文件時,計算邏輯、參數設定有誤。良率(產率)約等於33% >>透過:重新建立系統數據計算邏輯、調整參數,提升良率至7成左右 職能: 1.跨部門協作、溝通 2.流程 0 - 1 建構 3.流程優化 4.快速學習所需專業知識 5.邏輯建構 6.流程優化 人格特質: 1.喜歡並能快速學習 2.好奇心濃厚 3.喜歡從 0-1 建構出有影響力並能帶來實質效益的東西 4.喜歡將未知轉為已知 想詢問: 1.可以發展的方向或者說職位有? 2.有打算回學校念電資相關研究所(全職學生),有機會畢業後往研發相關領域發展嗎? 若有,在學期間除確保碩論產出,需要進一步加強甚麼能力? 感謝大大們不吝指教
各位老師/前輩您好: 我是來自四大生醫所的碩士新鮮人,本科則畢業於私大醫工系。目前正積極投入求職中,想請教一些方向上的建議。 我的背景偏向跨領域整合,大學階段著重在嵌入式系統與醫療裝置整合,研究所則專注於醫療數據應用與 AI 預測模型開發,也曾主導跨單位(例如醫院合作)的專案,具備跨部門溝通與協調經驗。雖然我沒有業界實習經歷,但有四年穩定的打工經驗,累積了不少現場應對與團隊合作能力。 我的求職目標是聚焦在 AI 應用職缺或醫材相關的整合性職位,特別喜歡結合科技與實務的過程,也希望未來的工作方向能避免純業績導向。可惜的是,最近在實際投遞時發現一些困境: 1.AI 應用職缺:多數偏向純資工背景的人才,強調演算法、底層框架等能力,對我這種「應用導向、具備模型建構經驗但非 CS 出身」的背景接受度較低。 2.醫療科技相關產業:能接受新鮮人的職缺幾乎都是偏業務,反而那些能真正發揮整合與應用價值的職缺,大多要求業界經驗或背景資歷。 雖然我也考取了 iPAS-AI 應用規劃師證照,並持續自學新模型與 AI 工具,但總覺得自己的經歷在業界市場中落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 所以想誠懇地發問: 1.我是否在設定職涯方向上過於侷限,是否該放寬「智慧醫療/醫材產業」的產業框架? 2.像我這樣的背景,有沒有建議可以著力的方向(例如顧問型職位、專案管理、解決方案導入、產品應用等)? 希望能從這邊獲得一些更宏觀或實際的建議,協助我重新整理職涯方向,調整策略、走出迷惘。非常感謝您的回覆與指導!
我之前工作是做攝影,之後轉作影音行銷,幫別人代操短影音,雖偶有跟人溝通開會的時間,但是大部分的時間己乎都在拍攝與剪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現在因為AI已經取代攝影,想轉戰業務工作,但我很清楚,前面需要有段時間調適才可以有足夠的戰力勝任業務,自身的溝通以及談判技巧才能夠達到及格的程度,所以我想轉戰跟人相處比較頻繁的工作,但又不知哪一種工作會比較適合,想請教一下有經驗的前輩們
目前在某銀行擔任櫃員 過往我有過半年同業的實習經歷 入職後一直被主管高要求對待 甚至是被針對到連同事都有感、覺得莫名其妙 我們分行來客數少 所以我的實務經驗非常少 每次主管之間出現作法不同時 我都是被夾在中間兩難責罵的人 一個主管要求我先把作業面學好再說 而這位主管是認為我全部都要兼具完善,因為我是經驗人員 我很努力想把事情做好 但每次明明作業面都沒問題,主管都會不針對眼下的問題碎念 反而是要求我不能主管只說做A就只做A(我很疑惑的是 所以我是要學會通靈嗎⋯⋯?甚至是客人存款額低於2000元也會責罵我為什麼不讓客人留在分行開戶等諸如此類讓同事們都很疑惑 這些問題我都與上司討論過 結論只對我說不要想太多、對方本來講話就這樣 本意不是這樣,沒有改善到我所面對的問題 這份工作已經讓我身心靈感到疲憊 甚至要吃精神科藥物治療;) 想知道我該如何做比較好?目前有思考離職或者是再跟主管溝通
我是一位資訊工程系畢業生,畢業後一直希望能進入資訊產業工作,但是由於面試了很多間都沒有消息,所以我進到了一間電子公司當研發工程師累積工作經驗,在任職了3個月後也因為不適任所以離職了,想再重新找資訊方面的工作,開始投履歷後發現公司所需求的技能、工具、實務經驗在學校都沒有接觸過。 我本來以為可以先進入公司,透過新人培訓慢慢補上,但連拿到面試的機會都非常困難。 不是被篩在履歷階段,就是被問到一些我完全沒碰過的技術,讓我感到非常挫敗。 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讀資訊工程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但我還是不想放棄這條路,如果有前輩、過來人或HR願意給我一些建議,我會非常感謝。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需要大學畢業以上才能做?為什麼不能一邊學習直到熟練獨當一面? 所以高中學歷就只能做做門市人員,服務業、或是工廠裡的包裝作業人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