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各位先進好,我目前處於待業狀態,想向大家請教一些關於職涯發展的問題,誠摯希望能獲得一些建議與回饋。 我過去曾就讀中字輩大學的生技博士班,後來因與指導教授共同創辦新創公司而選擇肄業,並擔任公司營運長一職。在創業過程中,我主導並成功申請三項來自國科會與經濟部的創業計畫,總計爭取到約2,600萬元補助,另協助公司獲得600萬元天使投資。若計入公司成立前的籌備階段,累積相關實務經驗約四年。不過,由於早期仍為在學身分,並由教授提供獎學金支持,因此前三年未有勞健保紀錄。 近期因與公司在理念上出現分歧,我決定尋求新的發展機會。我的專長在於策略規劃、商業模式設計與營運管理,也樂於探索跨領域合作與市場應用,因此積極投遞與這些職能相關的職缺。 然而,在履歷投遞近兩個月後,始終未獲得面試邀請。原以為擁有政府高額補助與新創募資的實績,能成為我轉職的優勢,但目前的反應似乎未如預期,讓我不禁開始思考: • 是否因為我博士肄業、選擇創業的背景,讓企業在解讀履歷時產生疑慮? • 還是說新創經驗在某些產業眼中較難視為「正式工作經歷」? • 抑或是在目前市場狀況下,兩個月尚屬正常等待期,應該再多一點耐心? 我理解轉職不易,也明白從新創領域跨足其他產業需更多準備與調整。誠摯希望能聽聽大家的經驗與建議,無論是方向修正、履歷優化、或是職涯策略,對我而言都是莫大幫助。 謝謝大家撥冗閱讀,也謝謝願意分享意見的每一位。
在這裡每天都受到客戶負能量攻擊,雖然沒事的時候挺好的,可以自由看看網頁,時間一到就下班,但是因為最近同事情緒也不穩定大概一年,變成要接受同事和客戶的負能量,以前的好關係最近也變得不太好,因此萌生了想離開的念頭 ..但我沒有特殊技能,但學習東西我蠻快的..但礙於這個年紀不知道有甚麼工作,或是有沒有客服轉職成功的案例呢?
32歲想去歐洲打工度假一年,再決定要不要回台/留在當地工作/念歐洲其他國家研究所然後留在當地工作,但對踏出這一步還是有點不確定,不知道要先確定長期的生涯規劃到什麼程度,再來看打工度假這件事 長期而言想做自媒體創業,也已經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嘗試,打工度假對未來的意義是以較低門檻(相較留學、工作簽證)接觸外國資訊、文化,轉化成自媒體內容或未來工作養分;雖然純旅行也可以做到,但心裡希望可以善用這機會在國外待久一點,感受應該會和旅遊很不同,而且旅遊隨時可去,但打工度假有年齡限制。另一方面也在思考留學,一樣要花時間還是不如讀碩士,至少有學位?吸收的資訊可能也比較有系統性?如果要留當地工作的話也比較能順利銜接? 打工度假預計要先花一年左右全神貫注在提升語言至可以日常溝通,原本這年是預計專心做自媒體至可以全職創業+學相關的新技能,要出國這就要先暫緩,回國後可能也是先以兼職狀態慢慢做到可以全職,而語言能力在我的行業(藝術設計)似乎比較不需要,覺得萬一出國找不到工作而提前返台(目標國的打工職缺不像紐澳那麼多),會不會就浪費這一年? 另一方面擔心長期職涯與年齡問題,若滿一年後留在當地並順利找到藝術設計的正職工作,雖然在台已有10年工作經驗,但到國外可能要先從junior做起,這樣等做到senior我可能就40歲了,同樣年齡如果待在台灣「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創業已穩定or擔任更高階的職位,但能存的錢...不敢說哪邊比較好),因此會有點焦慮。另外40或45歲之後是想回台的(可能要照顧父母) 請問建議的生涯規劃路徑: 1.打工度假1年→回台工作/創業 2.打工度假1年→轉工作簽→當地工作/創業 3.留學1-2年→轉工作簽→當地工作/創業 謝謝!
面試當中主管提到他們有另一個職位也在正在找人,當下聽的工作內容是滿有興趣深入了解,但主管又說我應徵的職缺目前比較急,所以我沒有再細問回家後被通知進入最後一關大主管面試 但心裡仍還是對另一個職位有興趣 請問大家會怎麼做?直接告訴主管對另一份職缺也想了解 還是先完成的最後面試?
目前在一家小型報關行上班,工作時間是08:30-17:30,中午休息時間是12:20-13:20,最近主管強硬規定每天都要有人輪值17:30-18:00,也就是下班後的半小時,要求必須處理完客戶這段期間發來的信件,處理到超過18:00才能開始報加班,請問這樣合理嗎?公司規定17:30-18:00是休息時間不能報加班,但我並沒有在休息,而是被要求處理事情啊
最近進入新公司報到,然後主管突然提起說要簽雇用契約,其中一點寫說 若個人原因要離職,必須得在1個月前用書面告知,等到公司找到接替人選,辦完離職手續才可終止契約,我很疑惑那假如未來我真的有想要離職,那我還要等公司找到新人才可離開嗎?如果他一直找不到或是新人入職後又有變數該怎麼辦?我是不是就離不開了?而且我才剛進公司對公司的人、文化、環境等都還不太熟悉,這樣簽約之後做沒多久,我還是不能適應之類的,按照勞基法規定未滿3個月,是可以不要預留提前告知的天數,可以直接離職,那我簽契約了是不是只能照著契約上的內容走,需要提前一個月告知? 謝謝回答
原先在金融業擔任內勤人員(作業服務人員)任職1年半。 月薪40K(伙食津貼額外-公司有員餐可以吃),年薪16個月。 三節、公司福利還算可以。 但是因工作業務量較繁忙,每天常態性加班,領完年終想嘗試其他發展,故離職。 新應徵的工作,是第三方支付服務業,也是內勤(風險管理) 月薪37K(內含伙食津貼),外加1.5K全勤獎金,年薪14個月上下,沒有保底一定有2個月。可能1.7、1.8。 通勤時間一樣。新工作則是彈性上下班,主管說基本上都準時下班。 面試官說我前份工作經歷不長,而且這也算是跨領域,故無法開出期望待遇。 其實對於新工作的工作內容算是我感興趣的,而且主管說從這份開始我要累積較長的工作經驗了,而不是都只待一年或一年多就離職,至少要累積個2-3年的經驗,才能算熟悉工作內容。 他說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考慮,若我真的確定想去,在上簽。 新工作比原工作待遇低,該如何選擇?(目前是待業狀態,就是且走且看,有在找工作,但沒有很急著工作,但是家人會催,目前住家裡。)
目前在職中,因為婚姻以至於生活圈改變,需要重新找工作,但畢業之後從事的工作非本科系的工作類別,本科的工作經驗為零,僅有實習經驗而已,想詢問年近30歲轉換跑道回本科工作的可能性為何,面試公司會用什麼角度來評估我,以及若以主動應徵,但未收到公司回覆邀約面試該怎麼做比較好,還請多多指教
您好,我目前剛退伍,累積了約三到四年的工作年資,目前正處於積極找工作的階段,身份屬於「待業中」。 目前面臨兩個主要困難: 履歷撰寫與見證內容卡關:雖然有一些工作經歷,但不知道如何具體呈現自己的能力與成果,尤其在「見證寫法」、「成效量化」、「自我亮點提煉」等部分容易卡住,不確定怎樣寫才更有說服力。 冒牌者信念影響行動:內心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比不上別人」,即使知道要主動出擊、持續準備,但這種信念會讓我很容易逃避、分心做其他事,進而降低行動力。 我也正在嘗試探索,但對產業現況與趨勢(如中美貿易戰影響)也有些迷惘。 希望能獲得具體的履歷優化建議、心態突破的引導,以及如果可能的話,也想了解目前音樂相關產業的就業環境與前景,幫助我釐清方向、重啟動能。
我入職日2022/03/30 離開公司是2025/04/30 請問這樣我有14天的特休可以拿嗎? 查詢法規是有14天的假,但網路上又有人說提離職的時間未滿3年,所以沒有14天的假,想請問大家是否有14天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