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1.學歷:私立大學 醫務管理系學士 2.工作經歷:醫學中心行政職 3.想要進入的產業:臨床試驗產業 4.有興趣的職位:CRA 4.現狀:目前仍在醫學中心任管理師職,職務到7月份,了解臨床產業多需一定相關經歷,因此除抱著希望投遞CRA職外,亦同時投遞CTA及SSU職缺,不過投遞都沒有下文... 問題: 1.想直接進入職場累積經驗,但如果一直因相關經歷不足而石沉大海,是否應該直接攻讀碩士呢?曾詢問過幾位現職CRA前輩,皆表示不如盡早投入業界累積經驗,因此原把這個想法擺在較後位考慮。 2.若非以上述方法,我還能夠做哪些準備或往哪個方向求職能增加相關經歷呢?例如:擔任研究助理等。 3.於目前職務也經常閱讀病歷等,但仍與臨床試驗著重點不同,想請問是否會很難跟上CRA職務內容呢? 再此先誠摯感謝幫我解惑的前輩們,謝謝您。
大家好,目前因延畢加考研落榜所以二月份剛畢業,中字輩畢業,在學期間多是做藝文產業相關的活動,擁有的比較偏向軟技能,撰寫企劃、活動執行、時間及預算控管、會基礎的製圖軟體、英語能力較差、日文能力中級。 考慮職缺:策展執行、活動企劃、藝文類型pm 因本身家鄉為台南近期都沒看到喜歡的職缺 我大概分析了我兩條職涯規劃 1.離開家裡去外縣市應該是北漂應徵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在地創生、藝文策展、創意產業的工作、缺點:完全存不了錢可能就是個跟生活打平的狀態(還要繳學貸 2.乖乖帶在家裡,不管產業類別能找到三萬以上工時穩定的工作就好、優點:一個月至少能存二萬,下班時間可以有自己的興趣學習時間,以存到能出國讀書(日本)為首要目標
前份工作是行政專員,未來有機會想往韓國發展或是善用韓文去發展,現階段先以用得到韓文的工作為主,以下兩份工作都用得到韓文,以工作及職涯發展來說,哪家會更好? 1.職務:供應鏈管理 公司:在知名韓國企業內工作(在韓國很難進得去的公司),但不隸屬該公司,工作內容都是協助該公司 產業:家電/通訊/電腦週邊零售業 待遇:月薪$38000,主管有幫我多爭取薪資,滿一年保障年薪14個月,基本福利都有 未來:有可能可以轉調到該韓國企業,但機率不好說,以往是有案例 擔憂:工作內容沒做過,老實說目前也沒有把握可以通過試用期,畢竟沒做過、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原先是面試該公司的另一項職缺,但後來跟我說想讓我來這份職缺,因為我會韓文,溝通起來更快速(P.S.沒有用韓文面試過,不知道會不會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雖然有說是日常溝通即可) 還是有這方面經驗的人可以告訴我,供應鏈管理好不好上手? 2.職務:韓文行政人員 公司:韓商 產業:遊戲業 待遇:基本、日常福利很好,免費韓文課,但沒有年終獎金,三節獎金好像也不多,我期望薪資開$37000(目前還不知道對方會不會錄取我,或是接受我開的期望薪資,但我想再上修,因沒有年終。) 未來:可能有機會轉到非行政的職缺,但也不知道機率為何,不清楚是否有案例。 擔憂:原本已打算之後不要再做行政的工作,雖然不喜歡,但要做的話有自信做好,若沒有職務轉調的機會,那我覺得很難待得長久。 單看公司來說我偏向2,因為是韓商,以履歷來說可能更好看?但學習挑戰面又會選1,雖然2目前還沒錄用我,但想先提前思考,因1已經開始在準備報到的資料了,又不想讓對方知道我還在等別家通知...。
今年即將要畢業(滿27),本來想準備公職或者當全職家教, 但最近對演員法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有興趣 在猶豫要自學邊找實習,還是往上升讀應數所(我們所有開相關的課程),邊讀書、做專題、自學邊找實習?(或許有產學合作的機會?)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什麼想法?
Hi 各位前輩們 你好 我目前在零售業擔任策略人員,協助公司優化各部門流程以及規劃未來策略。 因為近期科技發展的趨勢快速,因此有了一些跨領域轉職的想法。 希望可以從零售業轉職到科技業,並且以軟體為主。職能則是鎖定客戶經理、商務開發或是策略等。 這次主要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各位 1. 零售產業的工作,在未來趨勢下,是否會越來越局限呢? 由於目前很多數據科技不再需要一一學習,透過 AI 完全能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差別只是在何時會被取代 2. 在職能上,策略相較商務開發或是業務,感覺會被科技取代的可能性也很高。但我也曾思考過,對於未來更看重的會是組織協調、溝通等的能力,因此不論在哪個職能上,其實都是可以發展這一塊的軟實力。不過還是想詢問大家對於這兩類型職能的想法。 3. 在台灣或是更國際化的市場,如果有機會以客戶成功經理的角色加入智慧製造或是資安的領域,大家對這兩個領域前景的看法如何呢? 以上還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前兩年從高中休學,之後向教育局申請自學,如今計劃執行也一年半多,而最近自身剛好也成年,因此在考慮未來的發展。 自身是獨自一人申請計劃,且當時並未充分考量到未來職涯的發展而一頭熱地栽進坑中,才發現這個坑很大。由於當時是因對未來感到迷惘而申請自學,但卻忽略了自身家庭條件和自身能耐,導致現如今依舊迷惘、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由於未來早晚都要步入社會,因此需考慮現階段是否能順利銜接後續職涯,然而卻涉及到學歷和能力的問題。顯然地,我在這兩方面極度缺乏。首先,大部分工作不會採用自學的證書,即使它可以用來升學;其次,個人缺乏專長,也沒有什麼專精的能力,故二者都會限制未來的發展和選擇的機會。 以自身狀況來說,若未來打算繼續升學,只能靠自身存錢,但學歷的低下卻使就業持續受阻,也沒有人敢僱傭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因此,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重新讀書補學歷,可能爲唯一解方。這樣就產生一些問題: 1. 以臺灣目前就業環境來講,會建議要補足學歷嗎? 2. 承上述,若要補足學歷,高職進修部是否爲比較好的選擇?學歷是否被採認? 3. 應半工半讀並先學一個一技之長,即使是自己不敢興趣的? 4. 僱主是否會聘用年紀大、無經驗且重讀夜校的學生? 5. 半工半讀勢必會犧牲年輕讀書、記憶力好的黃金時期,會建議應先讀書還是工作? 由於未來若要持續進修,只能透過自己籌錢(家庭經濟狀況不穩定),因此需考量後續職涯的銜接。但卻卡在缺乏學歷和能力缺乏的窘境之中,而無從找到突破口。若以務實的觀點來看,繼續自學可能會對未來造成一定限制。即使現如今依舊迷惘,但卻需要考慮後續生存問題,自學可能是理想,但可能不適合現如今的大環境,兩者之間的平衡就更顯重要了。 因此,希望能透過他人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故想懇請各位先輩們的指教,感激不盡。
第一次發問,如果有做不好的地方,再麻煩前輩們指教,謝謝! 背景 非四大四中兩科化工學士,即將就讀中字輩化工研究所,不考慮讀博 目前在找指導教授,有考慮的實驗室領域分別是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分析和模擬、電化學電池(電池內部的材料) 因個人因素所以目前只考慮這三個教授 問題 1.假如沒有去台積電工作,而是去面試系統廠、面板廠、設備廠、光電產業、化工化學製造廠、非台積電的半導體公司,那碩論題目對於去這些產業面試會有很大的影響嗎? 2.有在各大求職網上看到有材料公司在找研發人員,學歷條件是碩士或博士,想問如果碩論是高分子材料合成或是高分子材料分析和模擬,混血中字化工碩士學歷有機會去材料公司的研發部門嗎? 3.在網路上查到各大論壇的人都說台灣的電池產業不太理想,因為沒有認識的人在相關領域工作,所以沒有辦法即時求證,想問現在的電池產業是否如網路上的人說的一樣不太理想? 4.目前電動車在全球蓬勃發展,加上未來全球趨勢是淨零碳排,儲能電池的需求可能會增加,那麼電池產業會成為未來趨勢嗎?還是說電池產業在國外有前景但在台灣沒前景? 5.承3、4,是否需要為了電池產業可能成為未來趨勢,而碩班實驗室選擇在做電化學電池領域的?還是應該以有興趣、能準時畢業為主?
前輩們好: 我大學讀私校會計系,系排21(百分比83) 有4年工作經驗(都是做會計,曾在事務所工讀過3個月) 今年想要推甄/考試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國立私立都可以)(家人希望我去念,這樣薪水會比較高) 1.請問該學Python / JAVA嗎?對未來會計職務會有幫助嗎? 2.我其實很疑惑有必要念會研所嗎?因為我沒有打算要考會計師…我查了網路上部分都說:會研所主要是為了考會計師 (我對租稅制度感興趣,但是我不懂租稅制度要研究什麼..…哈哈..) 3.如果念財金所…我的統計與經濟在大學時期都是剛好在及格線,本身數學邏輯能力差,我不確定我行不行….. …可能這幾個問題都很像伸手牌,但我真的困擾很久了…周遭也沒有人跟我一樣… 想要書審漂亮一點,可能多學點東西進入研究所機會也增加,但又很茫然研究所是必要的嗎?會計要研究什麼?我學Python可以用在會計上嗎? 嗯….謝謝大家!
剛待業,目前有確定錄取一間傳產的業務助理和獲得免稅店店員的面試機會 但很困擾要不要去報到業助的工作(聽說業助工作雜又很難升遷,薪水又不高)或繼續面試 我自己是不排斥辦公室或是服務業,我喜歡和人接觸,但偶爾又想要能獨立作業,喜歡輪班勝過朝九晚五(因為星期一症候群很嚴重).想請教前輩們的建議和看法 工作選擇1: 傳產業務助理(已錄取) 優點:離家近,能學到些專業領域知識,上班時間穩定,少加班 缺點: 夕陽產業,怕未來如要轉職不好轉(或一直只能當助理),升遷加薪狀況不明 工作選擇2: 免稅店店員(尚未面試) 優點:美美的制服,薪水高,能輪休,同事較年輕 缺點:目前尚未被錄取,離家遠(通勤約單趟45分鐘左右),有勾心鬥角的環境,上下班時間偏晚(~23:30) 還是建議再多找找呢?與其亂入不如找好再去?又或是先去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