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我的工作是長期旅外銷售, 西語能力堪比在地人無障礙, 銷售經驗超過10年, 除了經營的客戶也替公司找到新客戶以及潛在客戶. 之前因為一些原因原本要離開公司, 但是後來公司出了高薪將我留下, 也因為對公司還是有期望以及信任, 選擇了繼續任職. 我的強項是銷售, 當地民情以及語言能力, 可長期在國外居住無過年過節問題. 公司產品的品質是世界級別的, 不過近年來全球市場普遍銷售低迷, 公司也已經4個月未發薪水, 但是公司並未告知不給薪的狀況或原因. 想請問是否建議找新的工作還是繼續任職?
1. 背景:過去有電商行銷正職經驗,後來研究所學習使用者研究、UX,求職中 2. 問題:想轉職產品經理,有機會嗎?該如何包裝自己? 3. 主要技能:過去職業對wordpress、GA、電商運作和行銷活動、社群經營、SEO都有涉獵;研究經驗有主導用戶訪談、提出介面優化需求,會畫wirefram和流程圖;論文有用到質化和基本量化分析;html了解基本但無法寫 在此先謝謝各位了!
在新公司待不到一個月,帶我的卻是另一個早兩個月來的新人A,很多東西都沒有交代清楚,我也沒有權限看見後台系統的情況下,工作內容都被搞得有點亂糟糟的,甚至要幫忙做A的工作,很想跟他說這工作是另外的價錢。 另一個同事S在跟我抱怨A之前的事蹟時,跟我說自己來了一年多,但薪資並沒有像入職前說的那樣做的事越多給越多,S打算過幾個月就要提離職跑了,也勸我快逃。 這間公司的流動率很高,待超過一年的員工就只有三個人,很多人都做沒多久就跑了,S說新人就只是給低薪的理由而已,不管能力好不好主管感覺對了就會收進來,過幾天還又有新人要進來。 雖然同事氛圍還算好,主管不常進辦公室,但老員工排斥新人是滿明顯的。 工作的部分,如果"不斷地分享客戶的貼文"能算是"行銷"的話,那我想我不太適合當行銷,隨口就能編出使用心得,但實際根本沒有用過客戶產品,感覺就像是詐騙集團一樣,學不到新東西,前陣子甚至還有老員工反映現在的工作量太多。 其實一開始目標不是行銷,目前也只打算把這工作當作跳板,原訂是待兩年左右,但才進來沒多久就多少有點幻滅,挺難受的。 總之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很迷茫,進來前後的落差太大,很慶幸S願意跟我說一些他知道的內幕,算是提前有心理準備。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大家找工作的願望,但對於不是住在台北的我,好像滿難達成的。 我原本在台北租屋,但因為家裡長輩健康關係,所以搬回桃園住,每天台北桃園通勤,雖然客運上可以睡覺,但真的很累~疲憊感很重之外,身體好像也越來越差,甚至常常加班後都搭小黃回桃園,交通費也加重。 所以有在考慮換工作,找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不是找不到,而是在薪水、工作內容 & 通勤時間之間在糾結,想請大家幫忙評估看看...我該如何做選擇呢? 👉桃園工作,離家15分鐘,薪水比原本在台北的工作低1萬,公司氛圍偏純樸,工作內容也相對單純沒有挑戰性,但可以確保的是有健康的身體,跟下班有自己的時間,不會閉眼睜眼就又要上班了。 👉台北工作,每天來回通勤時間可能要3小時,公司偏新創,工作內容也是自己比較喜歡得且有動力,也許有機會接觸到新的事物,只是又要天天來回3小時覺得有點可怕⋯ 想問問大家覺得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多久的時間成本是在合理範圍內,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我在目前的公司任職10年了,這些年我非常樂意跟著老闆一起讓公司更好。 只是我直屬主管比較保守,合作起來就會失去很多樂趣和成就感,經過長久思考後,決定轉職也面試到重燃我工作熱情的日商公司,就差談妥到職日而已。 當時老闆私下約我吃飯,我也誠實跟他回饋心中的想法,當中包括各種沒有自主權綁手綁腳的部分,而他也一一回覆並提出他具體的解決方案,也請我之後直接對他就好,不用經過直屬主管,於是我就婉拒了日商公司,繼續跟老闆一起打拼。 接著,令人擔心的事發生了,直屬主管很不滿我直接對老闆,情緒已影響工作,跟他的關係越來越差,甚至怒火已經上升到檯面,在會議直接對我說「如果妳要跟老闆討論,那就不用跟我說!」 於是我又再次打開104履歷,也出乎意料的獲得大公司面試邀請,在了解該公司的過程,對他們的價值主張,很認同並且覺得厲害,比起我原本待的產業,覺得這似乎是個值得去深耕學習的全新領域,光想像就感到興奮! 所以開始思考...如果要離職的話,我想要好好把我應徵進來的人們帶起來再離開,時間點可能落在明年的Q2,但現在我已快要35歲,對於這樣的自己,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想要轉換產業是不是要趕快行動呢? 現階段的我到底該怎麼選擇?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謝謝🙏
各位前輩好,我目前在一家電商做行銷 3 年,這是我畢業後第 1 份工作,當初選這份工作是想精進廣告投放、數據分析專業,但後來越做越發現自己不太適合電商快節奏的步調,覺得總是被一個接著一個的檔期追殺,假日也常常要監測成效做即時調整… 最近我想清楚要在年後離職,但抓不太準和主管提離職的時機,身邊的朋友都建議我就當騎驢找馬,等領完年終,找到下一份工作後再跟主管說就好。 可是我其實並不想太快進到下一份工作… 因為在這份工作造成的身心俱疲,比較希望離職後能有一段時間去沉澱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且我也很怕太晚提可能會造成主管、同事的困擾。 所以想請問前輩,如果預計年後離職,在今年底先告訴主管,是比較好的作法嗎?還是太早提可能造成什麼問題? > < 如果還能提供我一些提離職的注意事項、思考點,我會非常感激。
我目前待業中,工作經驗有兩年半的行銷廣告經驗 (企劃、廣告投放...)都在媒代類的小公司上班 在去年第二份工作離職後去英國完成一個商學院的市場分析碩士學位 目前從台北到新竹工作(個人因素) 在新竹地區一直找不到工作,投履歷都無聲 找的都是【市場分析、數位行銷、數據分析】相關 想找50人以上至千人左右的大中型企業 除了別人主動找的人資關卡後 其他自己的投的履歷都只有被已讀QQ 想請問是因為缺乏實戰經驗以及沒有相關作品集嗎?謝謝 (只有放上之前做過的學生時代,用一些程式語言做的市場分析案例)
個人簡介 1、待業中,過去工作經驗約8年 2、過去的工作是在劇團及藝文場館 3、過去接觸的業務包含文案撰寫、新聞稿及媒體聯繫、活動企劃及執行、異業合作發想及洽談等。 問題:想藉由過去所累積的經驗往外朝文創、行銷、媒體業發展,但履歷表上只有藝術相關的工作資歷,往往都進不到面試那關。也嘗試過投遞非正職(兼職助理、計時人員等),同樣石沉大海。 究竟藝文產業出身的人要到別的產業,該如何增加面試機會呢?
大家好👋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我目前在快銷品產業從事行銷工作3年了, 近期有在考慮出國唸碩士,主要在「數位行銷(含商業分析)」和「供應鏈管理」間猶豫 希望能請教各位一些建議,十分感謝! 現況、想法: 1. 我對於創意發想、求新求變、追求市場新知很有興趣,也是成就感來源!同時我也喜歡分析數據、洞察的工作內容,例如:消費行為、數位廣告成效等。 2. 但同時創意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壓力,在想不出好的idea、策略打結時,是我最最最痛苦、挫敗的時候。 3. 工作時常加班,很希望能work life balance,能理解加不加班跟產業別有關係,但行銷工作普遍需要常態加班。 4. 想追求更好的薪資待遇與發展機會,希望有外派、出差機會。 5. 考慮轉行供應鏈管理,因相較其他理工性質的工作轉行門檻較低,且該職位較有發展性。 6. 出國留學動機:圓夢、希望對未來加分。我並不強求留在當地工作,當然有機會的話也希望可以在國外工作幾年後回國。 以下是想請教各位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創意運用:我希望未來的工作仍然可以運用到創意,但不需要太過依賴創意發想。上網查到的分享是,供應鏈的創意多應用於「流程改進」,這和行銷領域的創意應用有些不同。 因此,想請教供應鏈中的創意思維和行銷的創意運用,是否真的差很多?供應鏈中還有其他可能運用到創意的地方嗎? 🔸我目前在研究所選擇上,有幾個規劃,也想請教各位的看法 1. 選數位行銷(含商業分析):這是我有興趣的領域,後續也許可以透過選修課程稍微了解供應鏈,再評估未來進一步發展。但同時我也不免遲疑,是否要花2、3百萬拿行銷碩士學位,畢竟行銷領域其實滿看重實務經驗。擔心這個決定會淪為僅僅是「出國圓夢」,並無法帶來太多實質上的加分。 2. 選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是目前非常熱門的領域,若之後真的轉行不適應,我想我還是有機會回到行銷圈,也相信供應鏈管理碩士這段經驗會為職涯帶來不同視角和能力提升。 3. 選管理類碩士:課程領域較廣,有機會可以學習到財會、行銷、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可以讓我滿足不同學習需求。但不確定是否會缺乏專業競爭力。 若有任何需要補充或不清楚的地方,請跟我說。非常期待大家的建議,謝謝💛
老闆對我非常好,工作10年來我也非常樂意跟著老闆一起讓公司更好。 但我的直屬主管(股東之一)比較保守,當老闆不在台灣公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上班失去了很多樂趣跟成就感,但在今年8月之前其實感情都還不錯,我遇到任何事情都會主動跟她分享。 其他同事們的感情也很好,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 由於新進人員實務上也都是我在帶的,所以大家也都習慣事事都先找我商量。 今年7月底的時候我有談過一次離職,甚至已經面試到讓我熱情滿滿的日商公司,是與原本任職公司不同的業務職務,只差到職日期這一步…… 但最後跟老闆私下吃飯懇談了6個小時之後,中間談了許多我內心不滿的部分、對公司沒有信心的地方、新客數暴增人力不足反應多次都沒下文,或是各種沒有自主權綁手綁腳的部分等,而他也都一一具體的告訴我他內心的想法,並且都能提出他具體的解決方案。 當中包括「徵才由我負責招募及教育」、「薪資增加17%」、「行銷相關所有提案只需直接對老闆」、「2025年正式轉業務職務」等。 但是我老闆要我不要跟任何人說,這件事情只需要我跟他知道就好。 但我也很擔心,這樣的話,會將原本我主管負責的部分搶去執行,她肯定會很不開心。 當下我也將這個擔憂提了出來,但我老闆跟我說,只要是對公司好的事情,妳想做什麼就去做,不用管別人的眼光! 講到最後我也就決定再好好跟著老闆一起努力一把,便把日商公司那邊的入職機會給婉拒掉了…… 接著,我擔憂的事情果然發生了,而且直屬主管的反應比我想像中還要大得多…… 我內心一方面覺得很抱歉,但面對如此憤怒的她又感到非常害怕…… 也同時對她生氣時無視工作訊息的表現感到不爽…… 然後我就這樣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徵才、教育訓練、行銷小編、業務協助等各方面的工作事務上,默默地逃避去直接面對直屬主管。 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我也體悟到了原本我認為像家人一樣的關係,原來只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因此,我也漸漸失去了對直屬主管的信任,回頭想想過去發生過的讓我內心悶悶不樂的事情,80%都跟直屬主管有關係。 因此我開始懷疑,是不是主管的團隊風格及帶領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我了? 我是不是,開始對已經熟悉的產業感到失去熱情? 如果跟老闆說了,他試圖讓我跟直屬主管消除彼此的誤會,那這樣真的會改善我頻率越來越高的離職心態呢? 會不會有可能,是我明年結婚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也想在薪資報酬各方面有跨足的改變? 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接連走了我最愛、最重要的兩位家人,在這之前,無論在公司發生什麼事,我都從未認真的想過離職,因為我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但剩我一個人之後,我開始對職場的各方面向感到不滿足、動力下降、抱怨增加等,還是說其實是我心裡生病了嗎? 這陣子主管對我的怒火已經上升到檯面,在週會上直接開宗明義的說「如果妳要跟老闆討論,那就不用跟我說」 這天晚上我失眠到凌晨三點半,打開了104履歷,一直在看接近現職薪資條件、用得到日文的業務職務。 也出乎意料的接到了大公司邀請面試的回覆,在做功課的時候,我對即將要去面試的公司所做的產品、對普世的應用價值等,覺得相當厲害也很有前景,比起原本的紡織成衣業,是能獲利更多更快的產業。 我完全沒有相關的產業經驗,而在了解公司的過程中也引起了我的興趣,覺得似乎是個值得去深耕學習的全新領域,光想像就感到興奮! 如果確定要離職的話,我的希望入職時間是在2025年Q2,想要好好把我應徵進來的人們帶起來。 對於這樣的自己,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到目前33歲這個年紀,如果以後不想繼續在紡織成衣業待到老死,想要轉換產業跟職涯的話是不是要趁這個機會跟年紀(33歲)行動? 我好像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內心…… 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