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之前上某求職網打聽某公司,知道那間公司問題一大堆,但因為當時真的缺錢沒辦法,後來實際去了的時候,發現真的很誇張,實際問題一堆,後來做不到一個月就離職,不歡而散 現在剛好又在求職,看到很多公司的員工,離職後都會說某某公司的很多內幕,看了真的會怕怕的,甚麼法律途徑搞員工,甚麼學長姐欺負學弟妹,一大堆負面新聞,想詢問一下個位職場前輩,如果你們在求職的時候,遇到這種問題,都是怎麼看的?怎麼應對的?謝謝
1. 待業中 非自願離職 2.做過行銷與業務工作,性格在朋友中是開心果也時常被說有天馬行空想法,但在過往工作上發現沒有主見無法承擔責任面對壓力,需要完整的流程與說明才能開始進行工作,工作上手後才能自己調整達到有效率又舒服的方式 過去工作主管對我的評價幾乎都是助理工作非常優秀上手,但每當開始負責專案就開始不知所措無法一人承擔責任作出決定,需要不斷尋求別人幫助做決策 過去主管晤談中告訴我,如果未來要繼續做業務只適合做內勤,做得非常好而且個性也不適合外勤 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對無法確定答案的事情感到害怕,即使做出決定面對質疑就會馬上退縮的性格,加上沒有一技之長,如果無法獨自執行專案無法累積經驗未來被取代性極高,因此考慮想轉職技術類,例如工程師,不知道是否可行 身邊有人建議目前的履歷加上內部溝通沒問題的話其實可以嘗試PM工作,但我不認為自己有成為PM的軟實力,尤其面對壓力承受度不高 因非自願離職有符合政府補助的職業訓練,有在觀望前端或是數據分析相關課程 ,只是不確定自己的性格能否勝任這樣的工作,因此來請教 有做過104的適性測驗,得到結果業務工作不太適合(跟過去測試結果不同了),反而適合有活力 自由 單純 直覺 創造 獨處 開放 個人表現 的工作
從基層門市人員一路到品牌業務主任,業績都是達到目標,每年也沒有再升遷上面的副理職位也是一直空缺,直到我離職後,某天業務經理告訴我,因為總部是看有沒有大學文品,總部規定副理以上都要有大學以上文品。 離職休息了1年半,我想重回熟悉的業務職場,找尋業務主管的職缺,發現好多公司基本條件也是要大學。 我想工作也想補上大學文品,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進行?要尋找哪些學校可以不跟工作時間有衝突的?
您好: 想請問有沒前輩可以分享關於「綠能產業」、「再生能源」業界相關概況嗎? 主要是太陽能相關,謝謝。 「綠能產業」、「再生能源」
我從很小吧,大概17歲就開始對繪畫&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興趣發展成職業,大約到28歲左右,開始迷惘,隨著經濟壓力越來越重,期間也跳去業務銷售職位做過,後面又回來,也做過美容業 說起來挺可笑的,當初26歲的時候認為自己一定要創業,步入婚姻,篤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今AI出現,不出五年很可能大半片的設計師&攝影師都將被取代,我也成為當初自己最看不起,沒有人生方向的老人,我活得很迷惘,我很確信的是,在這個原本就不是很健康的產業中,加入AI這個競爭對手,人類大概八成以上的設計師跟攝影師,都將被取代,然而這麼多年以來,美這個字已經變成我人生的精神所在,如今這個年紀要轉職,真的很迷惘 說起來可笑,過去我嘗試的這些職業,好像都無法帶給我像攝影&設計的滿足感跟工作動力,如今其實我連要怎麼做,都有點迷失方向了,請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們給點建議吧
新應徵上一個外派業務,由台灣公司聘僱外派廈門。但人資核薪時以我預設在台灣工作的薪資待遇給我,加派駐日支。這樣何理嗎?外派人員的起薪應該是沒外派薪資的1.3-1.5倍吧? 照理: 沒外派:台灣薪資 外派:台灣薪資x 1.3 - 1.5倍+日支 (x25-30天) 實際我拿到的: 外派:台灣薪資+日支(x25-30天) 雖然年薪可以達到我的要求,可是外派薪資居然與沒派駐一樣,只差在日支,總覺得外派人員很沒價值似的。
目前39歲,從事外銷業務助理工作,轉職找到2份offer,一份是外銷業助(製造業),薪水39-41k不等,壓力大,公司福利制度完善,有國內外旅遊,年終2個月,但需要加班半小時到1小時不等,也可以能更長時間;另一份工作國內業助,薪水36k, 沒什麼福利,年終一個月,可以準時下班。我是一名媽媽需要接送孩子下課,如果選擇外銷這一間另一半需要改變他的上下班時間來接孩子,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順利待下去,但是以未來發展來說外銷這間應該會比較好,與我所學相關也能在職場上運用到英文,但我真的很排斥加班。如果我選內銷這間公司,家人不必為了我改變他們的作息,但是我也擔心未來發展會不會比較小,薪水也比較少。孩子會長大,我也希望自己在職場上可以愈來愈好,我很難下決定。
本人以前就不愛唸書,高中開始就是念餐飲相關科系,也對餐飲非常有興趣,也做到了主管職,在各方面表現還算中上。 但因為一直以來都待在餐飲業,在31歲選擇離開待了14年的餐飲業,跳脫舒適圈,挑戰高薪收入,為了想給家人和自己更好的未來。但人說隔行如隔山,加上數學邏輯不太好,也時常都在想自己是不是其實不適合這個產業,還是只是轉職的陣痛期,不想放棄,但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在做垂死的掙扎,在轉職的新人時期表現跟同梯夥伴比起來表現算優異,但壓力起起伏伏,常常懷疑自己
想請教各位版友 本人目前35歲,醫學大學碩士畢業,業務經歷8年左右,目前待在彰化小鄉下的傳統塑膠公司擔任產品檢測人員,主要公司是自己兩位表哥所創立的,會進公司也是兩位表哥想要拉拔自己人做業務相關的人員才進入。 目前遇到有幾個困擾點有點想離職.......... 1. 年終不如預期(不到一個月),因為我之前待的產業(醫療儀器)幾乎年終都有1.5個月以上 2. 工作內容從原本一開始說好的單純產品物性檢測,現在變得產線的原料搭配、現場生產員工調配、偶爾要去倉庫收貨、去供應商拿料等 3. 因為兩位表哥父母親(舅舅舅媽)每天也都會到公司,下班的時候有時還需要幫忙載舅舅舅媽回家(也住在我家附近),上班也有時會一起接到公司,雖然上班時間(8:30)會耽誤一點點,但因為是接長輩所以不會去計較那一點時間。 4. 原本表哥有說先擔任檢測工作內容,先熟悉整個生產流程,之後會轉變成業務性質的工作,出去外面跟客戶接洽,接訂單衝業績,之後就會有業績獎金,但目前已經任職1.5年了,出去外面接洽客戶的次數不到20次, 雖然偶爾有去客戶端處理產品客訴問題,但幾乎也都順利解決,目前都還是兩位表哥外出跑業務居多。 目前公司的待遇是: 每月4萬元(原本3.8萬已扣完勞健保+2000元的上下班接送長輩補助) 三節: 800元禮品 年終: 3.6萬(不到一個月) 休假: 依照勞基法 整體換算下來年薪約51.6萬元 優點: 工作內容偏勞力一點,但主要檢測簡單,只是量蠻多,但老闆不太管工作進度,生產過程有異常要盡快提出作修正,把該檢測的數據在出貨前檢測出來即可,下班之後幾乎不用管工作事項。 缺點: 工作內容除了檢測還會有臨時要外出去倉庫收貨、客戶端拿料、偶爾要協助跟司機去送貨、生產線要盯進度等雜項。 下班一周時間會有2-3天要載舅舅舅媽一起回家,有時下班6:30左右,開回家又北上台中和朋友聚餐就會耽誤聚餐時間或是去健身房上課時間(回家車程約30分,北上約又30分)。 我上一份工作待遇是: 每月4萬元(扣完勞健保約3.8萬左右),業績獎金每季約15-18萬左右,平均月薪是9-10萬左右 三節: 1200元 年終: 9.5萬(2.5個月) 休假: 依照勞基法 整體換算下來年薪約110~120萬元左右 優點: 薪水非常優渥,資深業務同事有的年薪200-250萬左右,外出跑業務時間較彈性可自行安排客戶拜訪行程。 缺點: 業務背的業績壓力很高,而且客戶常常需要臨時產品和儀器報修需要盡快到現場處理,下班需要寫報表(約30分-1小時),晚上偶爾還需要和主管討論客戶問題。 會有想離職的念頭是因為年終給的是目前待過公司給最少,因為總覺得每天下班時間都超過原本表訂時間(17:30)約30分-1小時左右才離開公司,而且沒有算加班費,還時不時都要幫忙載長輩回家(因為一個表哥住台中比較偏不順路,所以會協助載),都會占用到自己的一些時間,如果又拒絕不載變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幾乎沒有拒絕過,而且還要做其他雜事(上面缺點提到的)變得原本的檢測東西會延誤一點,年終以為會多給一點獎金做為回饋,結果一發下來竟然不到一個月,讓我總覺得之前付出那麼多好像沒有得到重視的感覺,有跟老闆反應年終分配問題,說是跟其他同事(現場作業員)按照往年比例分配,還提到去年公司是虧錢的,外面傳統產業景氣非常不好,很多都做3天就休息之類,要我好好珍惜,說會再查清楚到時再補4000元到一個月年終,但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難受不好,老闆還說平常有時候沒看到我很用心的地方和總覺得我瞧不起這方面塑膠傳統產業,所以要我再加油,說接下來會安排較多的業務方面去跟客戶接洽,讓我可以有業績獎金可以領,領越多他越高興,但就看我是否有那個能力,現在就是內心很掙扎到底這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待下去........... 是否離職再回歸原本比較熟悉的醫療產業........... 懇請各位先進前輩多多提點建議和指教了
我創業好幾年, 後面兩三年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況 但因看不到未來成長的希望,毅然收攤 要重回職場 不知道自傳該如何寫 要如何拿捏內容以及字數 還有內容的比例上應該如何分配 如: 1.為什麼創業 2.為什麼最後失敗了 3.你學到什麼 我應控制在多少字數以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