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氣
待答
目前待業中,工作經驗為1.5年公家機關,後來轉職私人企業品牌行銷企劃(3.5年)。第一份工作月薪42K,工作穩定但沒甚麼發展性可言,工作內容也較單一無趣。第二份工作月薪35K,因為產業和公司經營理念已與我所期待的不同,所以離職。 待業期間都在找品牌行銷企劃工作,原本希望可以轉產業或升職,但都沒結果。 所以在思考是不是要回任公家機關,至少可用資金較多。
1. 我曾在疫情最嚴峻時被lay off, 當時台灣某大型零售通路邀請我參加視訊面試,面試的職缺是行銷主管,第一次面試時除了HR之外還有開出職缺的營運處處長。 2. 在第一輪面試不外乎最基本的自我介紹與專長能力詢問以及期待薪資後,處長說想看看我的行銷能力是否qualify, 所以出了一個brief作為考題,brief就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並約定一周後收到我的策略提案。 3. 當時我花了五天的時間準備寫了一份較rough但可確實落地執行的策略提案,提案中有三個策略,雖說較rough但都是可以往下延伸並可實際執行的方向。提案寄出後的隔天就收到HR的來信,說要約二面(線上進行)。 4. 二面時就只有我跟處長,處長先是非常激賞我的提案,說他沒想到我僅憑著一句話的brief就能找到詳細的資料做出市場分析與境品分析,而且很多思考的切入點是他們的行銷team未曾切入的面向,也做出對我的能力的高度肯定,並在二面結束前問我的on board date, 並說接下來HR會和我對接。我印象很深刻二面當天是週五下午。 5. 結果一個週末後,週一當天中午左右我收到對方HR的來信,信件內容卻是「很遺憾通知您,本職缺以尋得合適人選。」的訊息,我當時真是一頭霧水,也感到五雷轟頂的錯愕。當時提案寄送的是HR的信箱,HR再轉寄給營業處處長,所以我沒有營業處長的聯絡方式,根本無從多做詢問。 6. 結果隔年的夏天,我就在該企業的店頭與官網看到了我那份提案中其中一個策略被執行了,我當時真的相當憤怒,我的提案就這樣被偷了,還是被一間上市櫃的企業偷了。 我想知道是否有人跟我有類似遭遇?以及若再遇到類似狀況該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被佔便宜呢?
大學剛畢業,目前在南部的百貨擔任企劃課的長期工讀生,但目前正在考慮是否轉正呢?還是要在另尋出路,但因本科不是行銷相關,但眼下正有一個機會,因為畢竟這間百貨公司在南部很有聲望的一間公司,主管也有在詢問其意願,現在不知該如何選擇,以怕選擇轉正後會做不好會後悔。
目前本人已離職,但我離職後一週,收到前公司在職同事表示近日薪資有調整,且此調薪生效時間為我在職最後一個月起。但人資在和我洽談離職相關事務時,並未提及此調薪,以我原先月薪給付。 想請問我最後在職的那一個月,雇主在其他同事薪資都調整情況下,卻沒有幫我調整,是否有差別待遇的疑慮呢?是否有違反勞基法規定呢?
原本已經有五年的電商經驗,但感覺在原公司已經學不到新東西了,於是離職找到了現在的工作,原本公司的電商規模較小,產業和活動都較單一,算是比較安逸型的,而現在到了節奏很快、檔期很滿,公司規模很大的電商,每週都要開會兩到三次,覺得和原本想像中很不一樣。 在工作內容方面也接觸到更多很細很靈活的工作,是我以前沒有做過的,於是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和學習,但產出的東西都不是主管要的,主管每次都用可憐的眼神看著我,期待我能進步,不過電商洞察力感覺短時間內也無法培養起來,主管希望能培養我自己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所以沒有手把手教我,但我很多邏輯都不太懂,只能一直問同事很蠢的基本問題,但這樣粗淺的問問題成效很差,甚至有時候自己連問題在哪都不知道,也無從發問。 感覺有時候有些事還真的需要有天賦,而不是努力了能力就一定會成長。 雖然試用期可能不會通過,但如果不小心通過了,不知道是該繼續撐下去,還是不要浪費雙方的資源人力了? 之後如果想再找工作,是否建議要挑適合自己性格的,而不是大家趨之若鶩覺得福利很好的?
在面試時主管表示公司作業流程很久,擔心會白跑一趟,所以會先私訊是否真的有意願就職,才會跑流程並請人資正式公告。 面試一個禮拜內就收到主管詢問意願,我表示十分願意,他就說後續等人資通知。 但我等了快兩個禮拜都沒接到通知,於是詢問主管,主管說跟人資確認一下流程,大概過了4天,主管表示內部異動導致無法開缺,請我另找職缺。 我當下很挫折,因為我已經推掉其他offer ,但因為只是口頭offer ,所以認賠。 這幾天再找新工作,但一直發現這個職位徵才,今天甚至有更新的狀態(因為我都會設置最新,然後此職缺在蠻上面的) 想請問公司的操作是? 可以針對此事詢問主管嗎?(因為有換賴) 好不容易找到心儀的工作結果這種事情發生 .. 謝謝各位的解答
收到offer未簽回,因前手離職日關係,被要求先到面試公司完成交接,交接中發現與面談所談多有出入,隔日便正式書信婉拒報到,接獲要求簽署“員工保密協定”,交接中並無錄音、錄影、拍照、存取資料,甚至連筆都沒有拿出筆記,目前面試公司再次提供修正“未入職員工保密協議”,當中有多處內容無設限時間、賠償無上限的霸王條款,我是否有任何法律及義務需要簽回條款?謝謝!
我在台中從事行銷企劃工作,雖然經驗不長,但發現行銷類型的職位,都是「一人身兼多職」,跟自己想像中「行銷團隊一起訂定目標並達成」有落差。 我不確定是不是跟中南部都是中小型企業有關係,可能因為非大型公司所以內部比較沒有分那麼細。 因為近期正在求職中,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把行銷掛在高層之下或是直接對應老闆,並非真正有一個行銷部門甚至是行銷主管。想詢問各位前輩們:正常情況,一間公司的行銷應該會是怎樣子的運作方式呢?
我算是中年轉職38歲,前三年結婚生子,全職媽媽三年,後來決心回歸職場,生孩子之前是職場精英,行銷企劃公司做了8年,業績很好,月收入10-20萬,但做得非常不開心,生完孩子後,充實自己考了領隊執照,一直心嚮往旅遊業在旅遊業投履歷,除了面試邀約寥寥無幾外,去面試後相談甚歡以為對方覺得我可能還不錯,最後都沒下文,到底是旅遊業不歡迎新人,還是職場不歡迎有小小孩的婦女,可能面臨家庭問題,請假問題多等,找工作心很累,也一直慢慢否定自己。
43歲過去在媒體行銷代理商工作,服務10年以上,2024年求職不如預期,暫時找一份與行銷無關的工作,屬於保全業的人事職務。工作7個月後,2025.3-2025.6 參加台北市職訓電商經營課程,主要是學習並強化電商經營能力。 目前已結訓2個月尚未,我學會自架Wordpress,曾經經營1年的IG / Facebook 粉專 / podcast ,投了多封履歷多數都石沉大海,未能收到面試邀請。 想請教企業主或媒體行銷公司管理層級者,對於中高齡求職者是否有其它訴求?或是對於40歲以上求職者有哪些顧慮,較不願列入邀約面試名單中呢? 亦或是2024年7個月短暫轉職加上2025年3個月自我充實學習對企業來說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