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1-25歲
科技業行政 轉職產業選擇?薪資爭取?
前份工作做不到兩年,後來有去國外進修語言,目前回來待業三個月左右,大方向是找“業務助理/採購助理“的職缺,不過蠻多企業都是已讀或未讀,面試過的業助職缺,在面試前都有做邏輯測驗,我這方面真的很不會,所以可能分數很低吧,通常一面過後都無下文。(有上網找題庫預習但還是......)
最近終於面試到一間業助職缺,當天馬上就錄取我了,差在薪資部分,適用期過後只比前一份工作多$500薪資,面試成功錄取的企業也都開給我跟前一份工作薪資一樣,我確實算一張白紙,但真的不太可能爭取高薪嗎?(有一份已錄取的工作就是因為我爭取再高一點的薪水,結果就沒下文了)
雖然此份工作不用付房租(前份工作在外縣市,是家人幫我付的),騎車一小時左右到,但這樣的薪水還是很懷疑人生。
且這間公司是傳產業,若之後想再回科技業,會不會薪資跟經驗又會重算?這是我最擔心的!......雖然想待在科技業,但離家近的職缺其實都翻得差不多了。
最近找工作已經找到心累了,晚上腦袋還會一直轉,睡不太好,一直煩惱要不要直接先就職,但又想到前一個問題,雖然沒有經濟壓力,但跟朋友出門就會不太敢花錢,也不敢待業這麼久,求求大家給我一些意見了!感激不盡。

在面對職業轉換和薪資談判時,確實需要仔細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
1. 評估當前情況
經濟壓力:你提到目前沒有經濟壓力,這是一個優勢,可以讓你有更多時間尋找更合適的工作。
心理壓力:長時間的待業狀態確實會帶來心理壓力,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可能會影響你的健康和工作表現。
2. 薪資談判
市場行情:了解你所處行業和地區的薪資水平,這可以幫助你在談判時更有底氣。
經驗與能力:雖然你自認為是一張白紙,但過去的經驗和技能仍然有價值。試著將這些經驗轉化為談判的籌碼。
談判技巧:在談判時,可以強調你對公司的價值和未來貢獻,而不僅僅是過去的薪資水平。
3. 職業發展
傳產 vs. 科技業:如果你最終目標是回到科技業,那麼在傳產業的工作經驗可能不會直接轉化為科技業的經驗。這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薪資和職位。
技能提升:考慮在傳產業工作期間,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己的技能,特別是那些在科技業中有需求的技能,如數據分析、編程等。
4. 選擇建議
先開始工作:如果你覺得目前的心理壓力已經影響到生活質量,可以先接受傳產業的工作。這不僅可以緩解經濟和心理壓力,還可以積累工作經驗。
繼續尋找科技業機會:在工作的同時,繼續尋找科技業的機會。這樣你可以在有收入的情況下,更有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機會。
5. 長期規劃
職業目標:明確你的長期職業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這可以幫助你在面對短期困難時,保持清晰的方向感。
網絡建設:利用在傳產業工作的時間,建立和擴展你的職業網絡,這對未來轉回科技業會有幫助。
總結
如果你覺得目前的心理壓力已經難以承受,可以先接受傳產業的工作,同時繼續尋找科技業的機會。在傳產業工作期間,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網絡,為未來轉回科技業做好準備。薪資談判時,了解市場行情並強調自己的價值,這樣可以增加談判的成功率。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祝你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
您好!聽起來你目前正處於一個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心裡有很多糾結和壓力,這是很正常的。
我的建議
1. 先解決心累和焦慮
短期內接受這份工作是個選項:你提到找工作已經心累,晚上睡不好,這種狀態長期下去對身心都不好。接受這份工作可以先讓你有個落腳點,穩定情緒、重建信心,同時給自己喘息空間,不用每天面對求職的壓力。
設定明確的時間目標:如果接受這份工作,建議給自己一個期限(例如6個月到1年),在這期間一方面累積經驗,一方面繼續觀察其他機會,而不是把它當成永久選擇。
2. 薪資問題:理性看待 + 策略調整
現階段薪資低是正常的:你提到自己「像一張白紙」,這代表你在職場的資歷和專業技能還在起步階段。很多企業對經驗不多的求職者開價會偏保守,尤其你前份工作不到兩年,加上待業三個月,企業可能會覺得你的穩定性或競爭力有待驗證。
爭取薪資的技巧:你之前爭取高薪被拒,可能跟表達方式有關。未來可以試著不直接要求「加薪」,而是用「價值交換」的方式。例如:「我很看好公司的發展,也很想加入。如果薪資能稍微調整到XX元,我可以承諾在試用期內達成某個具體目標(例如提升某項業務效率),您覺得如何?」這樣既展現誠意,也讓對方覺得你有貢獻潛力。
這份工作的薪資評估:試用期後多500元雖然不多,但考慮到你不用付房租、離家近(省交通費和時間),實際可支配收入可能比前份工作稍微好一些。可以先算一下每月生活成本,看看是否真的「懷疑人生」,還是心理上的落差感比較大。
3. 傳統產業轉科技業:經驗不會完全重算
業務助理的核心技能是通用的: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科技業,業務助理的工作通常涉及溝通協調、文件處理、數據整理、客戶關係維護等,這些技能在哪個產業都有用。關鍵在於你在這份工作中能不能學到「可轉移的硬實力」(例如Excel進階操作、ERP系統使用、供應鏈基礎知識等)。
經驗累積的關鍵:如果這間公司有機會讓你接觸到系統化流程或數據管理(即使是傳統產業),你可以主動學習並記錄成果,未來在履歷上強調這些能力,科技業不會完全不認可。
風險評估:的確,傳統產業的經驗在科技業可能不會100%對等,尤其是科技業更看重技術相關背景。但只要你在這段時間內有意識地補充相關技能(例如自學科技業常用的軟體工具,或考一些相關證照),轉行時就不會完全從零開始。
4. 如何在這份工作中為未來铺路
主動提升自己:既然邏輯測驗是你目前的弱點,可以利用上班後的空檔時間練習(網上有免費資源如SHL、Kenexa的邏輯題庫)。這不僅能提升你的能力,也能在未來面試中更有底氣。
建立人脈:即使是傳統產業,同事或客戶中可能有人脈能幫你接觸到科技業。保持開放的心態,多認識人,說不定未來有轉機。
邊做邊找:接受這份工作不代表停止求職。你可以穩定下來後,慢慢投科技業的職缺,尤其是離家近的,這樣壓力會小很多。
5. 長期目標:回到科技業的準備
補充技能:科技業的業務助理或採購助理可能需要熟悉特定工具(例如SAP、Oracle,或基礎的程式邏輯)。你可以利用線上課程(Coursera、Udemy)或YouTube自學,逐步建立競爭力。
鎖定小目標:与其盯着「離家近的科技業職缺都翻完了」,不如擴大範圍(例如接受騎車1.5小時內的職缺),或者考慮遠端工作的可能性。科技業有些初階職位提供remote選項,可以多關注。
找工作真的很累,尤其是像你這樣有明確目標但現實不如預期的時候,很容易自我懷疑。但你的優勢其實不少:有海外進修經驗(語言能力是加分項)、家人支持(無經濟壓力)、年輕且有學習意願(願意上網找邏輯題庫練習)。這些都是很好的基礎,只是需要時間轉化成職場競爭力。
現在的這份工作可能不是完美的起點,但它可以是一個跳板。別太糾結「完美選擇」,先動起來,邊走邊調整方向。你才待業三個月,很多人都試過更長的空窗期 (個人最長是8個月),後還是找到出路了。祝您一切順利!!!
從專業的職涯分析角度來看,你目前的處境可以從 市場價值、談薪策略、產業選擇 這三個面向來評估:
1. 市場價值評估:你的條件 vs. 產業需求
你的背景是 科技業行政 + 國外語言進修 + 目前待業 3 個月,而求職方向是 業助/採購助理,這類職缺確實競爭激烈,且企業對「即戰力」的需求較高。
📌 關鍵點:為什麼薪資沒有顯著提升?
• 工作經驗未滿兩年,在 HR 眼中可能仍屬「初階職位」,薪資難以拉高。
• 業助/採購助理的市場行情:這些職務通常薪資成長較慢,因為企業會覺得「可培養」,但若轉往科技業的供應鏈管理、專案管理助理、PM 助理,薪資會比較有成長空間。
• 邏輯測驗卡關:這是許多科技公司篩選人才的方法之一,若一直因為這關被刷,可能需要更有針對性的訓練。
✅ 建議做法:
1. 找市場薪資數據,確認行情(如 104、LinkedIn、Dcard、PTT)。
2. 提升職缺對應技能,例如 Excel(VLOOKUP、樞紐分析)、簡單 SQL,這些對業助/採購助理都很加分。
3. 如果想爭取科技業,考慮拓展職務範圍,如「供應鏈管理助理」、「PM 助理」,這類職缺較容易有加薪空間。
2. 談薪策略:如何爭取更好的薪資?
你提到曾經因為要求更高薪資,導致錄取機會消失,這其實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
📌 談薪關鍵點:
1. 避免在第一輪面試時就報期望薪資:如果 HR 先問,建議回答:「我希望薪資與職務內容、公司給的機會相匹配,具體數字希望可以在雙方有共識後再討論。」
2. 等錄取後再談薪:當企業確定要你時,你的談判籌碼會變多。
3. 用「市場行情 + 自己的價值」來談:
• 「根據我對市場的了解,這類職缺的薪資大約落在 X 萬,不曉得貴公司這邊的範圍如何?」
• 「我目前的技能與經驗,對應這個職務的價值,是否有機會爭取 X + 2,000~3,000?」
📌 避免直接說:「我想要 XXK」,而是讓對方覺得你是「合理爭取」**。
✅ 談薪技巧總結:
• 不要太早報價,先讓公司開價。
• 強調市場行情 + 你的貢獻,而不是單純要加薪。
• 如果對方無法加薪,可要求額外福利(例如彈性工時、獎金制度、額外補助)。
3. 產業選擇:進傳產 vs. 繼續等科技業
你的擔憂是:「如果進傳產,之後回科技業會不會影響薪資與發展?」
📌 實際影響:
1. 如果工作內容是行政性質,回科技業時可能會被重新評估薪資(尤其是 HR、業助、採購類職務)。
2. 但如果能在傳產累積到有價值的經驗,如專案管理、供應鏈、數據分析等,回科技業時薪資仍可談高。
3. 傳產 vs. 科技業的工作環境差異:
• 傳產:比較穩定,流程較老舊,學習機會可能較少。
• 科技業:變動快,壓力大,但薪資成長性較高。
✅ 結論:如果你長期目標是科技業,建議繼續找科技業職缺,先不要跳進傳產。
但如果長時間找不到,傳產可以當作「過渡期」,但進去後一定要 主動學習新技能,讓自己能未來回科技業時談更高薪資。
4. 你的困境:待業太久 vs. 低薪工作
你目前的心態很矛盾:
• 想趕快就業,但又怕薪資太低影響未來發展
• 不敢花錢,怕待業太久影響履歷
📌 如何做決策?
• 如果經濟壓力不大,建議再找 1~2 個月,專攻科技業助理/PM 助理/供應鏈相關職缺,提升薪資機會。
• 如果真的等不到合適的科技業職缺,選擇傳產但確保學習成長,未來還是可以轉回來。
• 避免心態崩潰,固定每日投遞 3-5 份履歷,別讓求職變成長期壓力來源。
總結:
✅ 如果目標是科技業,建議繼續撐一下,並補強邏輯測驗 & 相關技能(如 Excel、數據分析、供應鏈基礎知識)。
✅ 談薪時不要太早報價,等公司開價後再用市場行情 + 個人價值爭取更好的薪資。
✅ 如果真的找不到科技業,可以短暫進傳產,但要確保自己學習到未來能談更高薪資的技能。
✅ 避免讓求職壓力影響身心健康,制定明確時間表,例如「再找 1-2 個月,若沒找到理想科技業職缺,就接受合適的傳產工作」。
你的情況並不算太糟,只是卡在選擇與薪資談判上,再調整策略應該能有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