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求職面試前和後感到疑惑

去年6月,資工系畢業,大概2月份開始找資訊產業工作至今沒有很順利,現在做非資訊產業工作,對於「面試前和結束後」產生以下的疑惑和問題:
1.面試錄不錄取是人資決定嗎?還是應徵部門主官決定呢?還是公司的高層(中、高階主管或總經理)決定呢?
2.人資、應徵部門主管、公司的高層(中、高階主管或總經理)對於選才看法是一致嗎?還是不一致呢?如果三者看法都不一致或兩者看法一致,另外一個看法不一樣,怎如何篩選人才呢?兩者看法不一致,代表被刷掉機會高嗎?
3.面試寫一大推筆試測驗(例如:性向測驗、邏輯測驗、智力測驗、英文和專業筆試測驗)和基本資料完後或有跟面試官面談,但是面試結束後,一直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所以是什麼原因呢?沒有工經驗嗎?技能不足嗎?受到武漢肺炎影響嗎?
4.面試結束後,聽到面試官說「兩到三天或一個星期後就會知道有沒有錄取通知」代表被刷掉嗎?沒有這份工作嗎?
5.今年應徵過的公司,明年或後年還可以再應徵嗎?
6.為什麼有一些職缺條件有附加「應屆畢業生或企業實習或歡迎無相關經驗」,這不是給剛大學畢業或大學畢業三年內的學生應徵的職缺嗎?為什麼會被已讀不回或無聲卡呢?我們社會新鮮人要怎麼找工作呢?新鮮人適合找什麼職缺條件工作呢?
7.非資訊正職或兼職工作,對於資訊產業有幫助嗎?
8.非資訊產業會有大量資訊相關職缺嗎?
9.目前要找資訊助理或助理工程師或工讀生的職缺,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工程師職缺會比較好呢?還是直接應徵工程師職缺呢?
10.要找有規模的公司或大公司會比較好呢?還是找小公司會比較好呢?
11.資訊科技產業或科技產業工作一要去北部找嗎?地區會影響錄取結果嗎?
12.新鮮人要怎麼找工作呢?應徵工作前要注意哪些事項(例如:職缺經歷、工作內容、薪資等)呢?
13.人力銀行開放的職缺,為什麼要把「上班族、應屆畢業生、企業實習、歡迎無相關經驗」混合在一起呢?新鮮人要如何準備呢?

回答 1觀看 2205
回答 1

1.每間公司狀況不同,即便同型產業也是一樣,這是企業文化的一環;但面試官的分數評比及決定權比重通常是較大的。
2.這跟第一題一樣,再加上每個位置看待職缺的角度不同。對人資可能只是他的工作,對面試主管是要找能用的人,高層則可能連有這個職缺都不知道。把握每次的面試機會,盡量的展現所長才是重點。
3.這考量點很多,沒看過你的履歷或面試表現,甚至筆試結果,其實不好說,但人力銀行上都有很多相關工具能協助你作基本的檢視,盡量先排除自身造成的問題。
4.一般有點規模的公司,不會只有你一個面試者,你可依面試官的說法,2~3天後主動職絡人資詢問。
5.重覆應徵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每次應徵的職缺都沒有相關性,一下會計一下倉管的,反而讓人覺得你是不是不了解自己想要的定位。另外重覆應徵同間公司,如果被刷掉過,後續再拿到面試的機率是微乎其微。
6.職缺給新鮮人,可是如果你連履歷內容都不符合用人需求,沒有通知是正常的。先利用一些人力銀行的工具檢視自己的履歷與投遞職缺是否能產生正面影響吧。
7.這要看你在這些產業中擔任的職務是什麼,與需要的資訊職缺是否有關聯。有些資訊職除了寫程式,修硬體,管系統,像是SA就頗需要口條好邏輯清楚的能力。
8.大量職缺是指位置或人數?每間公司的配置不同。我有客戶是傳產,全公司近千人只有2個MIS;也有公司不到百人,但資訊部份就有超過10個不同職務的人員。
9.資訊助理或助工是好方向,但如果認真要發展職涯,我建議可略過工讀生。工作一段時間要再應徵什麼層級的職務?應該要看你那個時間點的能力到什麼程度,我看過有人十年了還在做Coding,但有人三年就在當PM(專案經理)。所以新鮮人與其擔心未來的職務發展,先著眼當下的職場學習是比較有利的。
10.以資訊業來說,有分Vendor Side 跟User Side,看你想做的是哪種類型?User Side變數多(如問題8回覆),我以Vendor Side來說,大公司通常人員多,職務分明,你可以專精於單一職務;小公司人少,所以負責的職務多,可能無法短時間專精單一職務,但相對的比較容易了解整個團隊的結構與各職務應俱備的能力。
11.資訊科技產業大多集中在台北,但中南部應該在台中/高雄/台南會較多;科技產業工作除了台北,各大科學園區都有不少,再來就是加工出口區也算較集中的範圍。錄取結果與地區無關,只與你的能力、面試表現、面試公司的需求或成本考量有關。但薪資水平與地區確實是有關聯。
12.資訊業或科技業就以各大人力銀行或就業平台為找工作的主要來源。應徵工作前要注意面試公司的背景,應試職缺的需求,可能的提問應如何回覆,想詢問公司的問題。薪資部份可先上網查你應試地區的產業職缺薪資水平在哪?作為自己衡量的基準點。
13.這都是各公司自行設定,表示歡迎想換公司、社會新鮮人、準新鮮人、轉換跑道的人;不用在意設定上有一大堆,只要你符合其中一項就勇敢應徵吧。

有機會就去嘗試,如果要去外地工作定居,面試時的薪資記得與該地區生活花費核算一下是否划算?即便通勤也要考慮一下交通費用及時間。
不用在意面試公司是否一定要或不要錄取,把握每次面試的機會並事後反思,然後在下一次的機會中修正覺得不好的地方,就能表現得更好,提高被錄取的可能性。

4人拍手
1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