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2021/7/14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網路媒體社群行銷想轉換至外商科技/資訊業,該如何增加優勢?

目前在微(?)知名女性網路媒體擔任社群企劃,日文系畢業!
現在的工作內容為使用社群平台(FB、IG、LINE、網頁推播、電子報)、產製貼文(主要為日本流行資訊和主題互動貼文)、網站流量觀察(GA),另外有參與其他品牌的社群代操專案,工作資歷一年半,學生時期和畢業後在星巴克工讀共三年半!

對目前的工作不太喜歡,不喜歡網路媒體的工作氛圍及節奏,因為本身不太看流行資訊(網美打卡景點、流行小物)以及部門分工問題(跟其他部門重工而互相踩線,工作執行面保守)、主管問題(無法和其他部門合作專案、時常缺勤),還有期望工作內容和當時面試(和多個窗口聯繫、投放廣告)不同、無法培養專業技能(如:廣告投放、專案管理、數據分析)等等原因想要離開。雖然工作內容跟期待有所落差,但想累積年資所以一直做到現在。之前有兩位前輩但都因為主管問題離職,去年底來了一位新人,最近同樣因為主管問題和進修緣故月底要離職,之後部門只剩我和主管兩個人...所以最近更加心急想要轉職!

當時選擇社群行銷工作,是因為一直都對行銷工作有興趣,但是畢業無相關經驗決定從社群開始學習,而且社群也是現在行銷工作很重要的技能。

希望下一份工作能跳到科技產業(資訊、製造)的PM或行銷(線下活動規劃、B2B、數據分析等等)。一個覺得科技業相對穩定,在網路媒體工作後也較常關注科技新聞,考慮實際面也是因為待遇比較好,也希望自己的經歷和薪資可以再往上!
但因沒有相關產業及職務經驗,感覺自己的履歷在投遞時不夠有利。一直都很響往外商公司,除了提升英文程度之外,沒有實務經驗的話網路課程(如:coursera)可以被作為加分項參考嗎?
另外,如果想進外商該如何檢視自己的英文程度有沒有符合商用英文程度呢?

目前檢定擁有:多益725、日檢N2、GA認證

回答 8觀看 11018
回答 8

HI 您好,妳自學社群行銷從中捉到經營的要領,並從中又延伸學習多項的行銷專業這點真的很棒,我認為【企圖心】與【學習力】這兩點,就夠支持您在行銷路上前進。

您的提問中有提到希望能往科技產業(資訊、製造)的方向,跟您分享我的經驗,過往我是有幫過「品牌端」的科技業客戶做行銷,但從我跟他合作多年的歷程中,他們行銷部門編制約3~4位,但人數那麼少怎麼做網路廣告、如何經營通路、線下活動如何經營,我看到的只有兩個方法【外包】和【約聘】,在品牌端的行銷主要是做「規劃、監控」確認品牌的大小事,是否能如期如質的KPI產出,如果達不到KPI該項目在隔年就會被砍預算,不會因為需要一份工作而開個職缺,外商更是如此讓妳先更暸解「產業環境」。

所以如果您的想往PM前進(我設定的PM是產品經理,另種PM是專案經理),除非過往的學經歷相符(採購、業務等職務較容易內轉成PM)或剛好有人提攜,不然我的觀點是機會較小,如果往「行銷」前進您的機會就大大有可能,但這麼說吧!如果您偏向往資訊、製造業的行銷,雖然是在台灣也是做國際的生意,講直接點就是要接軌「國際行銷」,國際行銷對語言、法律、文化、市場、社群…等等,都要有高度的掌握(要能接地氣),才有辨法將品牌推向另個國家,所以您提到語言要到什麼程度,我可直接回答您「要接近母語」的程度,因為不只是說寫,還能在對的時間將對的內容表達給對的人,語言只是最基本的溝通介面,但能否該國人交流互通,並且不會讓他們感到失禮或侵犯,才是他們要求語言的原意,所以我看到的國際品牌請都傾向找海歸回來行銷人,但如果是外商找國內行銷的人材相對語言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多益分數約落在800~850分左右,行銷路我會建議您在目前的基底,往前求發展,我指的是您可試著從科技業的行銷助理工作開始,除了讓您更熟悉產業後,再往上求發展(日後業內轉職或升職),結合您過往的經歷與您的企圖心和學習力,我相信您轉職路上定能順利,並且往您心中高薪的方向前進,加油。

7人拍手・
3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您好,

以您的年齡,資歷也算是豐富的,而且都是在行銷領域。
您強調過去接觸的是網路媒體,未來想跳脫那樣的氣氛跟節奏,朝向 B2B的科技產業,在線下規劃。 您有這個明確的方向當作努力的目標,是很好的規劃。

但想跟您說的是,雖然在 B2B的顧客模式也是企業,但是行銷概念的大同小異的,而且數位時代,加上後疫情時代的新趨勢,更會加速各產業的數位轉型,所以 就算是 B2B的型態,也會要求用大量的線上模式進行推廣,離不開線上架構。

因為您已經很熟悉了,您可以直接投遞履歷,把網路行銷當作是您進入產業的最大優勢。

您有提到和主管相處和分工的問題,這部分就真的只能靠機緣,要碰到一名與自己能愉快共識的主管和團隊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無法選擇主管,所以不能因為不喜歡主管就輕易換工作。 理性的作法就是要積極和主管溝通,培養默契,絕大部分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必要時當作是磨練,要蛻變要成長都經歷這樣的過程,熬出頭了,未來自己也才會是個好主管。

至於目前的資格適不適合進入外商,網路課程有沒有加分? 多學習當然是有加分,但不是可以錄取的關鍵因素,只有親自嘗試,才知道結果。

以上意見提供參考,祝福您。

2人拍手・
2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提供幾點建議給你:
1.行銷產業,其實因為工作複雜,且步調較快,所以可能一開始剛進來的人都會有不適應的期間,但其實如果你不喜歡,轉換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目前工作你大致上都能勝任,其實離開目前工作崗位或是產業其實的確有點可惜。

2.未來你雖然換產業,但崗位依然是跟行銷相關,所以我想面試時候,或是履歷中,建議你可以多說明雖然你沒有相關科技或資訊產業經驗,但是你有充足的行銷經驗,然後也可說明你會如何在工作中補足自己在產業中的經驗以及知識,我想就有機會增加面試機會。

3.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面試機會相對比較少,希望你不要灰心,另外也建議你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再離職,避免中間有很大時間的斷層。

祝褔你,加油喔。

2人拍手・
2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您好,
我是104獵才顧問Seven,感謝您的提問,回覆您的問題如下:
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是永遠存在、必免不了的,無論待在任何產業、環境都是一樣的,如果是如外商、高科技這類等薪資較高公司,人的問題可能只會變得更加明顯而已。

如果是外商、高科技等公司,可能會更加注重學歷及專業力,如果已經有鎖定想進的特定公司,可以試著跟身邊朋友、學長姐,或是在同產業工作的朋友及人脈打聽一下,通常有可能的是,這間企業會喜歡用某幾間學校畢業、或是過往待過某些公司(可能是競爭對手或是效仿的公司)、或是具備特定能力的人才(例如:自媒體、社群經營、有在經營特定領域/人脈並具有知名度等),所以我建議:1. 先鎖定目標(特定產業及公司);2. 研究職缺內容(專長、經驗、技能、語言、證照等);3. 列出不足(把需要補強的部分列出來,然後列出計畫、時程表等);4. 開始準備。
至於你所提到的英文能力,或是Coursera等網路進修課程,其實都要看每家企業所注重的是哪些部分,以免投入了時間精力之後發現其實企業一點也不看重,所以建議你先鎖定不超過3個企業最看重的能力,然後積極往這個方向做準備。希望以上的回覆對你有所幫助,並預祝你早日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祝福你。

1人拍手・
1人肯定

您好,

分成兩個面向來討論,現職的推力及外在的拉力
現職的推力:1. 工作與期待不符、2. 主管相處問題 3. 不喜歡網路媒體的工作氛圍及節奏
外在的拉力:期待換到 1. 外商科技產業(資訊、製造)的PM或
2. 行銷(線下活動規劃、B2B、數據分析等等)
3. 覺得待遇比較好
目前學經歷:語文能力好、有社群操作經驗、GA
整體看起來,會建議先以行銷專長及實務經驗轉到您心儀的產業/公司,進去後打好基礎,去認識公司裡的PM,確認自己可以也喜歡那樣的工作環境,再去做下一次轉職的準備。
至於英文能力,目前業界仍以TOEIC分數為主流,800分是一個重要門檻; 當然面試時的臨場表現也很重要;另外自我進修的項目,我認為那是對自我的要求,求職會不會用到,應該不是您是否要進修的主要考量;畢竟線上課程仍少了實戰練習,公司在招募時較以實務經驗為主,建議您繼續觀察自己喜歡的領域,確認是未來職涯路上的必備技能,就持續進修。

祝福您。

1人拍手・
1人肯定

資訊業是相對穩定沒錯,但最主要是看上面有沒有注重行銷這塊,不然會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2人拍手・
1人肯定

很多時候,人們在遇到「機會降臨」時,反而會想要選擇逃離。原因大多是:認為該情境已超過自己的能力,它是無法改善的。因此,很容易傾向找出路,然後用合理的理由(下一家會更好、另一個產業可以更穩定、薪資更高等)來支持自己上述的直覺。

我會說是直覺,主要是人們根本沒有進一步釐清現況「是否」真的已超乎自己能力,或者用錯方式思考與分析,導致自己得出「其實毫無依據」卻對此深信不疑的結論。

在尚未真正取得 ⋯ 進入一家公司該累積到的實務經驗,以及是否了解該產業、市場的現實全貌之前,就選擇離開( 從其他地方重來 )是一個很容易衍生嚴重副作用的重大決定。

一個工作者,在面對「不確定的困境」時,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決定他在職場旅程中,將取得什麼體悟以及成果:

試著釐清其中的癥結,並設法解決、為公司創造價值。

遇到自己以為克服不了的難題,就將原因推到他人、其他事物上,然後選擇逃離。

你覺得哪一個選擇,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

如果持續做出類似的選擇,又會如何呢?

因此,我想提出不太一樣的建議:在你開始準備離職相關事項之前,請試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仔細檢視、思考眼前這個情境,究竟真的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難得的機會:

如果把公司的運作,分成三個部分( 這三者彼此之間仍保有依存關係,會相互影響 )

其一是與客戶如何進行合作( 商業模式 ),雙方獲取的價值會最大化?

二、內部如何進行合作,能讓全員的工作負荷可持續降到最低,且整體產出最大化?

三、如何與外部的協力廠商進行合作,能令彼此獲取價值最大化?( 最終市場持續成長 )

你應該可以發現,知道如何回答這三個提問,將會為你、公司、客戶、同仁、主管、協力廠商等所有相關者,帶來最大的價值。

然而這三個問題,若要直接回答並不容易。因此可以「反向地思考」

若要回答第一個問題,自己會遇到哪些障礙?

比如,你可能一直都忙於完成各種任務,但這些任務背後想要實現的綜合目標,應該都是:為某一群人(目標讀者、廣告付費方)持續帶來 ⋯ 只有我們公司能提供的獨特價值。

有了適當的目標(最好能讓相關者共贏的),再問自己: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滿足哪些必要的條件?或者是必須克服哪些障礙?

然後把這些要素,從兩個開始,試著用箭頭連結起來,讓它們之間變成一個邏輯或步驟。(要素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以及執行優先順序)

如此一來,你就已經大致掌握:公司該做什麼才能朝目標前進?自己又該專注於什麼新任務(自己賦予的)會有助於上述邏輯的檢驗可行性與完善?

執行新任務需要哪些資源,如何一一備齊?

當你試著用類似上面的方式去檢視公司的現況,就會發現自己可以施力的地方、可以向其他人請教的部分(他人腦中的認知,是找到解方的關鍵),還有非常多。

專注在正確的方向,可以與他人取得共識,因為你一開始就已經將他們在乎的需求,合併在共同目標了。

當然,執行過程中你會遇到比現在更多的困境、障礙(各種But),但屆時你的狀態已完全不同:

你知道什麼方向是正確的、知道該做什麼、以及不該做什麼(因為資源、時間有限)

而且But的本質,大致可分成兩種:

其一、他人同意自己做法的好處,但這個作法卻會對他帶來副作用,所以他會反對。只要釐清對方疑慮(相關認知),找到移除副作用的附加方法,就能進一步完善既有的執行計畫。

其二、他人認同自己的做法、以及附加方案,但要執行這個方法,還有許多障礙要克服,而他不知道、甚至是不想處理這些障礙。可以將障礙列出,找到他無法處理的真正原因。只要能掌握可控的要因,就有機會改變「他人不想配合」的現況。

以上,簡單與你分享。期盼你可以藉此跳脫原本的位置,擁有更寬廣的視野與思維。並將各種觀察、檢核與發現,逐步轉化成為獨特的具體價值。

工作,是讓自己發現、創造獨特價值的最佳地點。請別被職位、技能的限制、區隔,而忽略自己仍可以不受限的思考、找到新的可能、路徑!

希望更多人可以體驗到類似的樂趣,也祝福你。

3人拍手・
2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謝謝你為自己面臨的情況,花時間進一步做了詳細的說明。

由於你已試了所有的辦法,但對方仍無動於衷、總是拒絕 ⋯ 加上其他部門因你主管而難以讓你參與其他專案。

當我們怎樣努力都看不見改善的可能時,離開就是不得已的選擇。

我真正想表達的,就是在不得已的時刻,其實仍有機會改變現況。

只可惜,光是透過文字呈現是無法雙向溝通的。如果我沒有與你詳談,仔細了解你對工作的職涯規劃,釐清現有的其他問題(持續發生的 ),但我直接給予「自己以為適合的建議」給你,你是否會感到排斥呢?

我們很容易會把自己的假設,視為現實。至今我也常常犯類似的錯,真是不好意思啊。

由於我忽略了先同理你,加上內容的呈現可能讓你誤會了我在質疑你逃避 ⋯ 而你仍願意進一步說明,這是不是也代表著你其實非常在意這個事件呢?

然而,若你用「自己遇到的情況」,以及其他事件(同事離職選擇)來推論出:主管就是最大的問題,他不願意改變、不願意與他人協力、不願意接受意見,甚至連讓你去學習都不准 ⋯

像這樣的主管,的確會讓人停止探索:他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認知( 認知不變,行為就不可能改變 )特別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主管,就必須去了解他擔負了怎樣的責任?( 可能不只是工作上,還有他常請假的原因,也許來自家庭 )

這很反直覺,但這個方向卻很值得去探索。

也許在你了解之後,許多想法以及感受都會不同 ⋯

屆時即便離開,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或情緒(因誤會產生的認知)。

最後,想跟你分享,我認為在公司中「人的問題」看似最複雜無解,但起因其實都一致:

如果組織的運作機制仍不完善,大家腦中對該運作的認知也完全不一致、各自專注在自以為重要的事情上 ⋯ 那麼組織內外,員工之間、部門之間、與市場之間等就會存在一堆衝突。

而公司付出營運成本,員工則必須花費超過五成以上的原有工作時間,與這些問題共存。

這是很可惜的情況,不過它也是每個組織潛在的改善機會。

思考上述、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結論,會遠比去學習一般的局部專業知識、技術,還要更有價值。

2人拍手・
1人肯定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