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6/3 2:42
-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工作前期遇到太多難以解釋的事
1.我目前待業中,女生。
2.第一份工作:研究所的時候,研究所專業是做電力電子IC,有跟公司簽約畢業後便進入做power的SA,但因為公司人力資源不足,時常會去支援AE、FAE工作內容很雜,但也算蠻安穩的工作,可是最後因為個人遇到me too的事情(私人)所以整個人受影響,父母要求回家鄉,方便就近知道我隨時的狀況就辭職了。在職時間1.5年。
2.第二份工作:回到家鄉後,因為個人的情緒影響,便想說找了一份工作時間比較自由的新創公司,做類比IC設計,結果進去之後,主管一開始說的責任制、美式管理,結果完全不是這樣,會反應菜鳥應該比所有人早到,等我每天準時到之後又被主管罵,好像是他逼我一樣。每天為這些主管個人情緒與觀感類似的事被罵到臭頭、一罵就半天去了(像是要不要補班、因為他不想來所以我要主動請假、我要主動關心他是否加班我也要跟著加、我沒猜中他的情緒、我表現得不夠感謝他給我這份工作…等)加上某些很噁心的言語性騷擾(譬如說我月經不規律時,說我一定是XX太用力、說我私生活一定很亂、還要求偶爾有肢體接觸),加上me too的官司訴訟的一審不順利要打到二審。我撐了一年撐不住了,而且完全沒學到什麼就辭職了。在職時間1年。
3.辭職之後我便專心打訴訟,跟調養好身心。回看之前的兩份工作,我真的身心俱疲、而且還有點創傷反應。完全不想回想、也完全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因為兩份工作的時間都很短、要算在資歷裡也很怪,未來發展能往何處變成了問題。此時便想起在SA時有短暫接觸APR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便去學了半年,作為一個邊休養也可以邊進修的行程、也可以慢慢走入人群。上課過程也覺得蠻有趣的。是可以試看看的工作。
4.今年開始面試,結果是大魔王的開始。每一間都會問我上一間為什麼辭職,而且一定會問為什麼不做類比IC設計了(因為發展比較好),我每次遇到男主管詢問都左閃右閃,顧左右而言他,說的感覺我好像禁不起前一份工作壓力,可是我內心又不太在男生面前說實話。後來有曾經試著說,但焦點總是就被模糊了,會被質疑有可能是我誤會。只有等到偶爾有看起來人很好的人資,才比較願意說的比較直白,但每一次都像是在自己揭傷疤,然後還要怕對方覺得我在裝可憐,還留下情緒不穩定的印象,真的好痛苦。我只是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5.最近面試到懷疑人生,常常想,如果我不當工程師,我能做什麼?我唸到碩士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是我遇到這些事…我都鼓起勇氣走入人群了,還能怎麼克服?到底人生為什麼這麼難…覺得人生好迷茫,這樣兜兜轉轉都30歲了…

您好:
先給您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身心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您的錯。
其實,您已經比很多人堅強很多了,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您還願意持續面試、學習新技能、走入人群,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針對您的情況,我會很真心地建議您:
可以開始考慮外商軟體業或科技服務業的職缺。
主要有幾個原因:
1. 文化比較西化、制度透明,對女性尊重度普遍較高。
外商內部文化通常比較重視專業與邊界,相對不容易出現這些讓人崩潰的性別與職場暴力問題。
2. 很多軟體與 SaaS 公司的工程職,也願意收材料、電機、電子背景的轉職者,特別是 Data、QA、自動化測試、Solution Engineer、Technical Support 等領域。
3. 面試焦點相對偏重技術能力與學習潛力,比較不會一直追問你私人的職涯歷史。
畢竟對外商而言,找人是解決問題,不是審問人生。
當然,短期內要調整自己去適應「外商軟體文化」,可能需要您花幾個月做些技能補強,例如:
• 軟體測試、資料分析、Python 基礎
• 英文面試與英文溝通自信度建立
但這是值得投入的方向。
與其繼續在台灣傳統硬體圈承受那種折磨,不如去一個文化尊重你的地方,讓專業價值被看見。
最後也提醒您,如果現在還有睡眠障礙、焦慮、創傷反應,其實可以適度尋求身心科、自律神經、創傷治療等專業協助。先把身體照顧好,才有穩定的能量面對接下來的路。
請記住:您現在經歷的,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制度太爛」。
您只是需要找到適合您的土壤。
祝您穩穩走出來。未來的舞台,還在等您。
1 你因職場與私人創傷影響離職,目前待業,迷惘於未來職涯方向,深感人生艱難。
2 第一份工作雖穩定但遭遇私領域me too事件,不得不辭。
3 第二份工作陷入惡劣主管情緒與性騷擾,精神備受摧殘。
4 雖努力調養、轉向進修APR領域,仍未從創傷中完全康復。
5 面試時被反覆追問離職理由與轉行動機,備感壓力。
6 嘗試誠實說出經歷卻被懷疑或誤解,更加刺痛創傷。
7 憂慮簡短工作經歷無法構成完整資歷,前途不明。
8 男主管面前難以直述真相,怕被認定情緒不穩。
9 面對職場現實與社會不理解,你的痛苦是真實的。
10 資歷短不代表能力差,創傷修復也需要時間與空間。
11 你能重新選擇自己要走的方向,不需照別人框架活。
12 想轉職至APR領域,如何回應離職與轉行動機,也想知道應補強哪些專業。
13 離職理由應簡化為「工作文化不合、身心狀況需調整」,避免細談創傷細節。
14 轉行動機建議強調:「對數位後端流程有興趣,因此進修APR半年並投入學習」。
15 避開負面敘述,改以「自我探索過程中,發現自己更適合APR工作內容」。
16 遇男主管時,保持專業冷靜,聚焦於技能與興趣轉移,減少情緒性描述。
17 若提及情緒問題,僅說:「已調整好,目前已能穩定投入全職工作」。
18 面試可準備一段簡潔自述,事先練習並錄音檢查語氣與內容,增加自信。
19 專業面建議補強:Place & Route流程、STA、DRC/LVS、基本Script撰寫。
20 熟悉常用工具:如Cadence Innovus、Synopsys ICC2、Mentor Calibre等。
21 若無實務經驗,補充自己的實作專題或上課成果,建立技術可信度。
22 面試回答方向:轉行是理性規劃、已具備基礎技術、有學習能力與熱情。
23 祝福你,願你堅持走下去,走出屬於自己的技術之路。
Q1常常想,如果我不當工程師,我能做什麼?
繼續當,工作上還是以專業為主,看敘述,你仍有專業上有相對優勢。
Q2我唸到碩士的意義是什麼…?
同前。
Q.為什麼是我遇到這些事…
有次女同事跟我說,"現在我搭公車,都沒人跟我搭訕了",你30了,如果再素顏/裝醜點/裝I人,對比你專業的增長,這些事應該會降低。
Q.我都鼓起勇氣走入人群了,還能怎麼克服?
專業,比同期人多20%的專業。
Q.到底人生為什麼這麼難…覺得人生好迷茫,這樣兜兜轉轉都30歲了…
比失業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