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2020/9/7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41-45歲

從事人資領域,除專業法規,我還需要那些重要職能。謝謝。

轉任公職領域有一些年資,但礙於體制及組織文化,常覺得業務一直陶侃搬磚,產生過多無意義的業務,因此希望能夠在還算年輕,還能夠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情況下,至私部門人事或人力資源相關領域服務,以績效及服務為導向,服務更多的人,最近也積極研讀相關勞動法規,充實不足之處,惟履歷投出去,常常沒有消息,是否在履歷的呈現上不夠有說服力?或自己的職涯歷程比較不是這個領域所期待的?請協助給予履歷修改或還需要更多其他職(技)能知建議,謝謝您。

回答 4觀看 1145
回答 4

您好,首先對於您願意離開公部門的舒適圈,表示敬佩。以下是我的一些分享和䢖議:
1. 先談由公部門(公職)轉私部門(民間企業),很遺憾的,在台灣,由於這兩種組織的組織文化、架構、流程截然不同,除非您在公部門學到的工作經驗/技能完全附和您要應徵的工作需求,否則你的公部門的經驗對私部門來説,是不會加分的。甚至有時私部門會擔心文化衝擊,及無法接受績效考核壓力,避免晉用沒有私部門經驗的人。建議您慎重考慮轉職的計劃。如果還是決定要轉,要有歸零從頭開始的打算。
2. 其次談到轉職人力資源(HR)- HR是個非常專業的工作,它除了要擁有所有HR的專業知識 - 如薪酬福利、教育訓練、人才發展、勞動法令、績效管理,組織運作等外,更需要實務經驗。不知您應徴的是什麼樣的職位。企業如果有專職的HR部門,對HR的專業要求就相對高。有些中小企業的HR兼總務行政的,就有可能會接受只懂勞動法令的,但是有實務經驗應該還是較受歡迎的。
以上供您參考,祝您心想事成!

2人拍手・

很有規模和制度的企業,比較會有專責的人資人員,但一般薪資不高,通常遠不如您目前公部門的薪資和福利條件,一般在找面試對象,不太會找原本薪資福利遠勝該職務的,因為經驗來說,報到機會很低。
而沒制度的公司(台灣多數),人資多由其他行政兼任,或家族人員兼任,即使有獨立職缺,通常會做的更雜,可能還要去產線幫忙,所以也不會找你去面試。
以上一些自己看到的狀態,和你分享!

1人拍手・

您好,我是您職涯診所同伴Jeff 洪。
首先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應徵公司,客製一份專屬履歷,避免千遍一律,儘量把您的經驗貼近他們的需求,這當然要事先研究那個公司,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後轉換成他們要的語言和內容,強調現有的公部門的經驗和人脈,如何一樣可以很傑出的協助該企業,讓HR變得更好更強壯,這樣才會有機會被看到,也才能勝出。

再來因為我剛好在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待遇分紅平均較佳,做法也比較不同,可以往這一領域努力鑽研。分享個人的觀點做參考,如果適用於您的話,就往這一方面去努力。

1. 招募分直接人員和間接人員,直接人員著重在電子電機,材料,生技專業,要往這方面來源去尋找人才,像大學,訓練中心,業界等等去發掘。

2. 薪資福利平均會較好,分紅也較有彈性,要多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充實自己對科技業的水位認知,給薪才會到位,福利制度才會吸引人才。

3. 教育訓練講究即學即用的即戰力,訓練計劃大部分着重在內訓,因此 JOT, 內部講師制度就很重要,也要考慮時效性因為科技業技術翻新速度非常快,停下來就被淘汰掉了,從 iPhone 已經到 11,12 就可知道了。這一點尤其和公部門相差比較多,要強調您如何在心態和行動上是符合企業需求的。

4. 績效制度的建立比較著重OKR 共識,偏重於激勵,上下互動,左右相關部門的參考指標,是變動性很大,因人表現而異,而不是吃大鍋飯。

5. 比較大的公司會有促進員工關係的功能,那就是要帶動士氣,偏重活潑化,科技感的團隊精神,這點也許可以運用公部門人脈來協助企業的部分。

以上提供參考,希望能幫到您,往這個方向去論述,祝成功囉~加油💪!

2人拍手・

我是中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博士生,從事人力資源相關工作建議至少培養以下幾個人力資源面向知識技能與經驗

選:招募人才與面試技巧實務經驗
用:用人計畫績效考核職能評估薪資結構
育:勞動部TTQS訓練品質系統與iCap職能系統
留:公司福利與勞動法令勞動事件民法職安職災法規
當然,就讀相關領域系所也是補足學歷缺口好方法,從育,也就是訓練著手也是好方法,勞動部針對TTQS與職能有辦理相關培訓與證書,以上個人淺見並祝福歡迎您加入人資領域喔。

1人拍手・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