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41-45歲

試用期發現現在職缺被重新開啟

現在的新公司有訂定試用期3個月,目前第1個月,工作內容跟我之前的經驗類似,是當初人資快速錄取我的原因,自認應該不難上手,但也知道還有其他的部分要適應磨合。老闆看到我的第一份成果,還蠻肯定我,還向大家表示難得能找到這麼適合的人,之後陸續完成2個活動,可能開始與老闆有了一些做法想法上的不同,她有請其他同仁來協助我,而看到其他同事被唸也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有天去找老闆要核對事情時,她希望我減少現在的業務量,希望我能去幫她做其他事情,當時我就覺得我應該可以準備提離職了,這跟我的職涯目標不符,這陣子我觀察老闆沒有很想投入資源在這個部門,本來想說再觀察適應磨合一陣子,短時間離職好像太草莓了,也有設定自己要累積的成果作品,沒想到今天竟然在求職網站看到現在職務的職缺重新開啟,但是目前沒有人來跟我透露不適任的訊息,雖然已經做好自行離職或被資遣的心理準備,還是不解老闆為什麼這麼做?(一個月的轉變也太大了),而且在職中有點難請假面試新工作,短於3個月的工作資歷好像也不適合放進履歷(雖然我累積了3項工作成果),請問我該怎麼評估選擇呢? 謝謝

回答 6觀看 1879
回答 6

面對目前的工作狀況和未來的職涯規劃,您所描述的情況確實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您評估選擇並做出明智的決策。

一、評估當前工作狀況
觀察老闆的行為:
老闆希望您減少業務量並轉向其他工作,這可能反映了她對部門資源的重新分配或對團隊的整體策略調整。這不一定是針對您個人的評價,而可能是公司內部決策的結果。
如果您注意到老闆對這個部門的投入減少,這可能是個信號,表明這個部門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
自我反思:
考慮您在這份工作的滿意度和職涯目標。您提到的職涯目標與目前的工作不符,這是值得重視的。長期在不符合自己目標的工作中,可能會影響您的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

二、考慮離職的時機
試用期的靈活性:
在試用期內,離職通常不會對您的職業生涯造成太大影響,尤其是在您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如果您覺得這份工作不再適合自己,及早尋找更符合您目標的機會是合理的選擇。
重新開啟的職缺:
如果您在求職網站上看到相同職務的職缺重新開啟,這可能意味著公司對該職位的需求仍然存在,但也可能是因為之前的員工未能適應。這並不一定是對您能力的否定,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會影響您在這家公司的職涯穩定性。

三、尋找新工作的策略
準備面試:
儘管在職中面試可能不方便,但您可以利用非工作時間進行面試,或是請求靈活的面試安排(如線上面試)。這樣可以避免請假帶來的困擾。
履歷的處理:
在履歷中,您可以將這段經歷簡單描述為「短期職務」,強調您在這段時間內所完成的具體成果。雖然時間短,但如果您能展示出您在這段時間內的成就,仍然是有價值的。

四、長期的職涯規劃
設定明確的職涯目標:
考慮您未來想要達成的職業目標,並尋找與這些目標相符合的工作機會。這將有助於您在選擇工作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持續學習與成長:
無論您最終選擇留在當前公司還是尋找新工作,持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都是關鍵。參加相關的培訓或課程,增強自己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在這種情況下,您需要仔細評估當前工作的適合度和未來的職涯目標。如果您感到這份工作不再符合您的期望,及早尋找新機會是明智的選擇。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利用這段時間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成果,將對您的長期職業發展大有裨益。如果有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隨時可以詢問!

3人拍手

1 你發現試用期中公司又重開你職缺,心中不安,擔心被換掉,思考是否離職及如何規劃履歷。
2 公司重啟職缺,代表他們對你「保留態度」。
3 老闆態度急轉彎,表示她對你信任感動搖。
4 公司若未明說淘汰你,代表他們在觀察中。
5 被調整工作內容,說明你原職務可能被邊緣化。
6 看到同仁被責罵就自責,代表你太敏感易內耗。
7 一個月就想離職,會讓履歷留下不穩定印象。
8 若老闆不投資該部門,未來發展性極低。
9 不妨邊做邊觀察,爭取更多具體成果再走。
10 在職中找工作很正常,可善用晚上或週六面試。
11 三個月內離職不建議放進履歷,但成果可留作作品集。試用期發現現在職缺被重新開啟,豐富的成果作品集,是您找下一個工作的基礎。
12 祝福你。

2人拍手

1.開始更新履歷與低調求職
先更新履歷,只需標明「2025.4~2025.6(預計)」,
未來可選擇是否刪除這段經歷。
若寫進去,要寫成果導向的成就句(你提到的成果很好)。

2.與信任的同事或主管進行一次「確認性對話」
例如你可以說:
「我看到公司又重新開啟這個職缺,因為目前我沒有接收到什麼回饋,也很希望知道我現在工作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如果有任何建議我很希望可以調整,因為我也想確認這份工作的未來方向是否與我的專業一致。」
這段對話可以達到兩件事:
測試對方是否願意講出實話。
你表達了你的「觀察力與主動性」,不會讓人輕視你。

3.訂一個「理性觀察期」與「轉職行動期」
給自己2週內完成面談與評估,若無明確承諾或改善,就開始找下一份工作。
與其等著被動處理,不如主動求去,主導自己的人生。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2人拍手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