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2020/9/23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31-35歲

該如何減少交付出去的設計規格和實作後成品的落差呢?

目前我在科技業擔任一位 UI 設計師,負責畫面Mockup 的產出以及將畫面規格交付給前端工程師去做執行。

但是往往在驗收的時候,卻發現實作出來的成品與交付的畫面有一些落差,可能是跑版、物件狀態變換沒有執行、物件間隔差異;目前使用的交付工具是zeplin。

想請問如何減少落差,或者我在交付規格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哪些事情呢?

回答 3觀看 2140
回答 3

Zeplin已經是很常見的規格交付工具了,可以省去不少標注元件比例、尺寸大小的時間。

提供幾點自己在這方面實作時會做的事情給您參考:
1. 規格交付其實著重的還是溝通,可以先問問跟你對接的工程師會需要哪些文件?怎麼他們會比較方便實作?畢竟可能每個前端的做事節奏會不同。
2. 參與開發會議,一同針對需開發的頁面進行簡報與 Review ,確保大家都有同步到細節以及針對有議題的地方充分討論。
3. 將元件抽出規格化且針對細節變化另外用圖像展示及說明,詳細的程度最好是可以只看字面就可以理解,複雜的變化也最好再提供Prototype展示。
4. 如果有期望的效果、已經有實作的產品或者是UI library都一併提供出去參考
5. 發現規格不符的時候也可以問問看為何會發生這種落差,有可能是時間不足會著重在功能的開發優先,那就可以和專案控管者討論這種情形怎麼處理?
6. 儘早參與驗收,越早隨著團隊迭代驗收也才有充足的時間讓彼此修改

以上,希望有幫助喔~

10人拍手・
4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每個人對於「想像」這件事永遠都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想法,
設計師是想像力很強的生物,但工程師不見得是,
當工程對設計端或功能的背景沒有足夠的了解時,
常常會無法對這些設計上的細節做轉化,
導致最後工程師做出來的東西可能不符合設計師的想像,
最後需要花上更多一來一往的討論溝通,才能把成品調整到理想狀態。
所以我這邊建議是,
一開始可以試著在設計階段就讓工程師參與,除了確認技術上的限制之外,
試著讓想像空間縮小、減少溝通上的模糊地帶,
盡可能將設計稿標示清楚,反覆確認每個重要的環節,不斷的同步資訊與Review,
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一些反饋。
團隊上得執行與溝通也會變得更有效率。

3人拍手・
1人肯定

關於設計品質的控管,可能不僅僅是文件遞交後就結束了~
避免設計成品與圖稿的誤差,以我自身的經驗,給您幾個建議參考:

1.可以試著在企劃提交進設計的階段就讓工程師參與,不僅能確認技術上的限制之外,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一些反饋。不過這裡也要注意設計師對這些反饋要懂的篩選、不要照單全收,不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這樣的討論好處是和工程師的互動更多、更密切之後,信任關係也會被建立起來,團隊溝通上會更有效率。

2.根據資料結構、使用者的狀態或觸發條件的不同,資訊在介面呈現都需要清楚的定義變化,所以設計要盡可能想好各種可能的情境,並定義清楚文件,這能減少工程與設計間的思考代溝,盡量減少模糊地帶的發生。
在更安全一點也可以找相關的交互行為範例或是做可互動的Prototype,這樣都能確保設計與工程的溝通在同一條線上。

3.平常也可以多跟工程師聊天培養默契。而也可以在交付的當下,請工程團隊加入討論,會後反饋在設計檔案的標註上,不僅能減少之後過多的溝通成本,也能讓工程專心在開發上。

4.在開發完成後,將成品與設計稿比對,多找一些同仁,去看成品是否有bug或是設計上的差距,每個人都有盲點,多點人一起看,搜集需要改善的資訊後,設計師再將這些反饋出成文件與工程Review,改善開發的差異。

5.在每一次的交付過後自我檢討,將此事所遇到的困難點與問題加以記錄,也可以跟同事們分享討論,各自遇到的困難點與解決方式,以便於下一次的溝通上能更加順暢。

提高產品設計品質是非常勞心勞力的,也需要許多溝通。
畢竟很多細節,除了設計師以外的人都比較難去感受,這之間的差異,好的品質和產品體驗是需要每個角色共同努力才能達到。

這些是我個人的小小淺見,希望能幫助到您~

3人拍手・
3人肯定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