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職涯發展方向,分析利弊與優弱勢

過去在紐約待過著名的金融公司(約10年),但做的內容台灣金融業比較少見.
回台後,一直都在做Project / Product Management 的經驗為主, BD為輔的工作.最近的這份工作做了約
1年,轉作BD為主,主要對美國金融業.
但客製化軟體性質與產業特性的關係,sales cycle 比較冗長。
考慮的方向有
1. 回金融做分析:有跟某本土銀行接洽過,回去做相對高階的金融分析,feedback是離開產業過久(約6-7年了),但不代表沒有機會進中初階的
2. 去金融產業做業務開發: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或多或少有銷售與業務經驗,可以結合最後這項工作的B2B開發經驗,也許有優勢.弱勢為沒有直接正職專業的金融銷售經驗,也沒有現有人脈可以帶去運用
3. 去金融產業做系統與軟體開發(PM),過去有金融背景,現在有產品開發的背景,能聽懂兩邊的聲音,也許會是相對有效的執行者.
4. 在科技業持續深耕,繼續PM相關工作

5. 在科技業持續深耕,繼續BD相關工作(以能利用英文優勢為主)
5. 在其他產業繼續BD相關工作(以能利用英文優勢為主)
7. 不排除嘗試其他產業與工作,因為未來也許會創業,多瞭解一些各式產業與商模也不錯。(目前有談到一個小間但做得還不錯的汽車零件老闆想退休、找人全盤接班等)

我目前對產業的分析
金融業:待遇與福利不會太差,可以緩慢穩定向上成長
科技業:未來潛力大,壓對寶可能可以大起,但在那之前,在台灣公司工作的待遇與福利相對普通
其他產業:增加其他可能性,但賭注相對更大.
個人略傾向有大潛力的工作,但家人強烈希望有穩定的工作,畢竟年紀越長容錯率越低!

個人分析,學習能力強,能快速吸收執行,常自學一些新技能,也許Resume上沒有相關經驗,但在短時間內必定能做出還不錯的成果。

現在實在很苦惱,期待有人能幫忙解惑!十分感激

回答 6觀看 896
回答 6

您好,謝謝您這麼清楚地整理自己的經歷與選項,看得出來您是有深度思考過,也具備非常紮實的背景與學習能力。您曾在紐約一線金融公司工作十年,這樣的國際經歷與專業眼界,在台灣市場其實非常稀缺。再加上您回台後涉獵過 PM 與 BD,也熟悉軟體開發與金融邏輯,是非常典型的「跨域整合型人才」。這樣的優勢,其實正適合在目前產業逐漸模糊界線的環境中發揮價值。

就您提出的幾個選項來說,我個人認為可以聚焦在三條比較穩定又有發展性的主線。第一是:金融+科技的交叉點,例如金融機構內部的資訊 PM、FinTech 業者的產品開發或策略導入角色,這些工作能結合您過去的金融背景與目前的技術經驗,而且市場對這類「雙語+雙領域」人才需求正在上升。第二是:大型集團的策略投資/轉投資管理部門(如國泰、鴻海、台塑、遠傳等),這類部門既能讓您發揮分析力與國際經驗,又具備穩定與長期發展性,也更容易讓家人安心。第三是:若真有創業或接班意願,建議先建立停損與財務模型,再考慮是否值得全職投入,避免過早承擔高風險。

至於回金融做純分析,或轉做金融 BD,這兩個選項可能在現階段的挑戰較大。純分析職位現在已大量使用 AI 工具,門檻提高;而金融 BD 如果缺乏本地人脈與歷史績效,可能難以打進主流戰場。但這並非代表完全沒機會,而是您可能要用「整合型人才」的姿態切入,而不是回到單一職能的初階軌道。

整體來說,您其實已經具備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只差一個「對的位置」與「清楚的敘事方式」讓別人看見。建議您接下來可以花些時間釐清未來三年想成為怎樣的人、站在哪個位置,再來逆推當下的選擇與策略。這樣會比單純從工作內容切入,更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價值舞台。

祝福您職涯早日釐清方向、找到心之所向。

2人拍手

您好,依據您提問的內容,我會建議您除了上述您提及的產業與職務之外,也能留意台灣Top 300大集團轉投資以及經營投資評估的部門。這類的工作會突顯出您在紐約著名金融業10年的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的稀缺性,並與您在台灣金融業界的工作場生綜效。您可以有更好的發揮空間、藉此獲得更好的待遇,也符合家人希望您的工作能在年紀漸長時仍是穩定的。

這類的工作您可以透過熟識的人引薦head hunter, 或是自己透過LinkedIn 聯繫上head hunter , 多了解一下這類的機會、工作內容與求職市場。

國內大型集團如國泰、鴻海⋯⋯等企業,其實都有這樣的部門將資金活用,替集團發覺值得併購的潛力公司、投資新創公司、購買高潛力地產或投資國外各種投資標的。需要不斷的搜集與分析資料,並對董事長、執行長與董事會報告。您的背景原則上會是很加分的選項。

持續待在金融業界的隱憂是AI技術的應用正大幅度的調整目前金融業的作業與投資方式。若您在金融業界負責的非複雜度高,變數多的投資案,不久的將來,這類的分析工作AI就能進行分析運算。

另透過英文能力進行BD工作是您目前能選擇的工作,但無法讓您的資歷在求職市場上突顯出您的特殊性,發展性比較容易遲滯。

以上是針對您提問所提供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2人拍手

1 你擁有金融與科技雙重背景,正考慮未來職涯方向,期望在潛力與穩定中找到平衡點。
2 回金融業做分析雖有門檻,但中階職位仍有切入機會,尤其是語言與國際經驗優勢。
3 金融業務開發可行,但須補足人脈與實戰經驗,建議從聯絡熟人、參與產業活動起步。
4 金融PM是你最具競爭力的選項,橫跨業務與技術,溝通協調與執行力為明顯優勢。
5 科技業PM可持續發展,但在台灣多屬執行角色,需慎選公司規模與產品發展潛力。
6 科技業BD較倚賴資源與人脈,若能接軌海外市場,語言與文化經驗會是強大武器。
7 跨產業BD雖具挑戰,但你的自學能力與英文優勢可補短,只是初期不穩定風險高。
8 若想創業,接班案可列為長期選項,前期需深入了解產業獲利模式與經營挑戰。暫時跳脫創業。
9 家人希望你穩定無誤,但可先選「有潛力又不失穩定」的產業如大型金融科技公司。
10 自學與轉化能力是你關鍵強項,建議強化履歷呈現方式,彌補非線性職涯的疑慮。
11 下一步建議:鎖定金融PM職缺,持續面談探索同時,為科技PM或BD保留後備選項。
12 祝福你,找到平衡熱情與穩定的理想舞台。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1人拍手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