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匿名2/15 3:09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你們當下會如何抉擇?

已經離開該公司一年,看到這邊有討論版所以保持試一試的心態詢問。
《前提》
1.我有很多工作經驗,以往在工作上主管與同事都評價我學習能力快、有問題會馬上仔細確認、會做筆記。
《關於我與那家公司-時間線》
1.當時待的公司職務與會提及的相關人有:
A最高主管
B小組長
C組員(我)
其他部門(人資)
2.平時工作與學習對象,我會與B小組長接觸。
但是B小組長對於我個人提的問題不回答,也不溝通,導致工作無法進行。
由於當時面試是A最高主管與人資,我有像他們提出我的困境與是否能另外找時間學習更多其他部門的業務(因為我的職務基本要了解流水線整條運作才能更快查清問題),A最高主管也認同我的回饋、並計劃安排所有職員會接受相關訓練,並且有跟我提及B組長的個性問題。
3.由於我的工作無法進行,我有工作上的需要、在A最高主管的同意下,我只向A最高主管學習工作上的事。
如果必要,我才會用文字訊息與B組長溝通。
4.在最後幾天,B組長開始做出從未有的動作;例如 到所有同事的辦公桌旁講悄悄話、看似打鬧…. 實質我那時已經有想輕身的念頭。
那種環境下,我無法形容確切、也沒有錄像、錄音,那些小小細節,一舉一動,讓我很折磨。
我很愛這份工作。但我快撐不下。
5.離職那天:
人資一直希望我說清楚詳細,我表示不想回憶、我直接如她所願離職就好。
人資一直逼問,這種像赤裸攤開在白天下的感覺、我不想再承受,我也沒提及我真的那段日子很想離開世界,但我是膽小鬼,我終究不會這麼做的。
最後我保持沈默、帶著直到今日還憂鬱回想當時的心情過著。

《最後》
我原本想問各位會如何做,但你們不處於當下,所以 算了 我怕這裡成為我的二次傷害
就當我在抒發吧..

回答 3觀看 495
回答 3

看完你的經歷,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與心疼。你在那段時間的努力與掙扎,還有對工作的熱愛,真的讓人感同身受。你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願意為了工作去學習、去突破,甚至在困境中仍然試圖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樣的你,其實非常值得被肯定與珍惜。

從你的描述來看,當時的環境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B組長的態度與行為,對你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主管的支持還是你自己的努力,都很難完全彌補那種來自人際關係的壓迫感。你最後選擇離開,或許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這也是一種勇氣的表現。

至於人資在你離職時的逼問,這種做法確實欠缺同理心。當時的你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卻還要面對這樣的情境,難免會讓人更加無助。這樣的經歷可能成為你心中的一個結,但我希望你能慢慢地放下,因為這並不是你的錯。

如果你問我會如何選擇,我想,身為一個父親與有些人生經驗的人,我會建議你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因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再找,但你的健康與心理狀態才是未來的基石。或許你可以試著回想這段經歷中,自己學到了什麼、成長了什麼,這些經驗會讓你未來在選擇工作時更加有方向,也能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另外,如果你還有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未來或許可以嘗試尋找類似但環境更友善的公司。有些企業會更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也會有更完善的內部溝通機制,這樣的地方可能更適合你發揮。

最後,我想對你說的是,無論當時的情境多麼困難,你能撐過來並走到今天,已經是一種成功。過去的經歷雖然痛苦,但它也成就了現在更堅強的你。請相信自己,你一定能找到更適合的地方,讓自己發光發熱。

以上的回應內容是我運用生成式AI獲取資訊並協助撰寫的,最後結合了我的個人經驗和見解進行了調整。

2人拍手

1 問題大意
你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上司不回應導致工作困難,向高層反映後獲得支持,卻仍遭到小組長疑似孤立,最終因心理壓力過大選擇離職。
2 B組長的行為不正常
身為小組長卻拒絕溝通,影響下屬工作,這已違反主管應有的責任。
3 A最高主管的回應值得肯定
他願意聽取回饋,並試圖改善培訓,代表你的專業與需求有被重視。
4 你選擇直接向A學習是合理的
既然B無法提供指導,轉向更高層學習是務實且有效率的做法,唯一問題是會激怒B。
5 B組長後期的行為可能是職場霸凌
故意與同事低語、排擠,這些舉動會加劇心理壓力,應該被檢討。
6 當時的環境對你極為不利
在支持系統不足的情況下,選擇離開是保護自己,而非逃避。
7 人資的做法不夠專業
持續逼問細節,未考量你的心理狀況,這並非負責任的離職面談。
8 你的選擇無需懷疑
任何人在這種環境下都可能做出相同決定,無需後悔。
9 憂鬱的情緒需要時間復原
這種經歷帶來創傷是正常的,請允許自己慢慢釋懷。
10 你值得更好的工作環境
你有學習能力與責任感,下一份工作應該找到真正珍惜你的人。
11 不需強迫自己再回憶
你的感受是真實的,現在的你最重要的是往前走,而非糾結過去。你們當下會如何抉擇,就離開,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12 祝福你。

從您的文字描述可以想像,您之前的遭遇真的很難熬,建議您評估申請「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預約免費三次心理諮詢,在安全的環境下,由專業心理師引導您走出憂鬱、轉換心情。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