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工作經驗未填年齡範圍
國外學校與科系選擇問題
各位前輩好,本人目前打算前往英國念二碩並收到以下 Offer: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 Digital 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Materials
以及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CL) -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我在化學碩士班以第一作者發表過 Paper,也學了很多量測儀器以及材料合成與研發。這份經歷讓我有興趣想往材料或半導體 RD 職位走,請各位前輩給點意見。
------------------------------------------------------------------------------------------------------
UCL 是英國綜合排名第四的學校,但理工領域並非強項。
教學內容大概是以 python 等程式語言進行數據分析,並以機器學習(含神經網路)進行輔助。也會寫程式來開發數據模型和數位孿生來模擬並監控製造過程,以此達到自動化的整合。
1. 優勢: 我蠻喜歡這個稍微跨領域的課程,現在很多研發單位也開始進行數位轉型,有寫自動化程式與 AI 的能力去申請化學或材料相關的職缺感覺蠻有競爭力的。而且若是沒機會踏入研發領域,還有製程領域與自動化領域可以申請。
2. 劣勢: 但是在面試的時候會不會因為這個科系的名稱有「製造」,而且這間大學沒有 ICL 好,導致申請 RD 時略顯的不專業或是失去競爭力?
ICL 是英國綜合排名第三的學校,以理工領域聞名(理工排名國內第一,快媲美 MIT)
教學內容大概是材料的理論知識與模擬,以及使用 python 進行數據分析等,也有材料機器學習的選修課程(以AI模擬、篩選並開發材料)。
1. 優勢: 有頂尖理工學校的光環,不曉得在職缺的競爭上會不會有大加分?
2. 劣勢: 這課程所使用的儀器教學其實跟我在碩士班時學的有蠻多重複,而且大多都是業界不太會用的;而且很多台灣四大的朋友都跟我說材料的理論知識在業界根本沒機會用。唯一我覺得特別有用的就是材料模擬以及機器學習,但這些 IT 技能應該沒 UCL 教的那麼深入,而且台灣未來會不會需要這類人才(以AI研發材料或是模擬材料)我也不確定...
------------------------------------------------------------------------------------------------------
我想問的是,要嘗試著跨領域去 UCL 學習較為務實的技能,還是待在 ICL 深耕知識並學習一點點跨領域技能比較好?
去 UCL 就放棄更好的學校光環;但若去 ICL 如果之後沒進入研發職缺,那待在傳產製程或設備的機會會很高,更不用說很多研發職缺比較希望收博士生。而且台灣目前科技業還是以製程及設備為主,研發的職缺肯定又更少...
我有想過去 ICL 念書順便補充 IT 技能,但這技能真的會被業界承認嗎? 無腦的學習 AI 卻不會應用在材料研發上面有用嗎? 去業界再培養可以嗎?
我自學 python 一段時間,我還是不懂學這個要怎麼應用...因此這件事也讓我考慮邊念在 ICL 念邊補充 IT 技能是否真的有用。
我也知道,人生注定是要後悔的,那該做的或是想做的就去做。無論前輩們建議什麼學校或是我最終選擇甚麼科系,持續學習這件事依舊是人生的 priority。

您好,
幫您推薦一個有趣的臉書群。
臉書搜尋「 Dr Kao’s美國升學圖誌」,這個群的 最大特色/熱門話題群 是 大學東西軍,就是您這樣一模模一樣樣的問題/糾結,很多校友或者校友的父母就會來分享秘辛或者優缺點,或者從業界角度給出很直接中肯的建議。
他的主力客群是想要在美國推娃的父母們,但也不乏很多跟您一樣的青年才俊上網求助,雖然說 您的問題是在英國,不妨一試,或者可以爬爬之前的文章找點靈感跟建議。
第二個建議是 到領英,把自己的profile建好,最起碼要有照片、履歷學歷、工作經驗等,開始狂加同學、前輩,稍微經營一下,把這兩家學校,加到自己的學歷中,然後去看目標公司,選people,他就會自動幫您算出校友有多少人,您也可以從這些人中下手找coffee chat。
最後,個人觀點 (可能一點都不準),校名比實務更重要,優先選理工名校。
1) 換個角度,你是去學英文拼視野的,大家都告訴你,學校學的沒用,去哪裡都一樣學非所用,進公司重新來過,反之主修是什麼也不是太重要了,您要證明的也就只是自己是連續成功者,在哪裡學什麼都是優等生。
2) 校友的力量
不管台商外商美商什麼商,不分古今中外,有關係就是沒關係強,挑履歷的時候就是會多看一眼、多想一秒,進公司 一聲學長/學姊 勝過千言萬語,馬上變成自己人,求referal、求實習,好學校的校友圈真的好用。
校友們去了哪些好公司,也是口耳相傳才知道,很多香噴噴的公司根本不知名。
3) 同儕的力量 跟 學校的資源
讀最好的學校、進最好的公司,有趣的從來不是硬體設備,而是這些人。
學校好 可以找到的業界資源就是比較多,new grad hire / intern名額有限,當然從排名前面的學校開始。
我從清大附近搬到史丹佛附近(誇飾),去校園繞一圈,校舍要多舊就多舊,在百年建築裡水電、承重都不夠,但教授就是發明研究這些設備學術理論的人,大家討論如何找資金、設立新創公司/進工研院,直接送你上火箭(還是誇飾)。
Q:覺得特別有用的就是材料模擬以及機器學習,但這些 IT 技能應該沒 UCL 教的那麼深入,而且台灣未來會不會需要這類人才(以AI研發材料或是模擬材料)
—>
不要太期待老師手把手,亞洲才有「這邊圈起來畫五顆星星」這回事,回歸上述,進到好學校身邊都是人才就是大家互相扶持,基礎知識可以自己摸摸搞搞,應用端找到人互相切磋,你在台灣的半導體人脈經驗也是大家有興趣的東西。
換個角度思考,很多閃亮亮尖端技術就是才剛誕生,「還」沒有市場,等您帶回來商機,引進企業。
先恭喜您,不管選哪一邊都聽起來不錯,所以才讓選擇變得這麼困難~
但人生就是這麼難啊!
以上,再次恭喜,祝您好運
1 你的問題是在 UCL 與 ICL 之間選擇最有利於未來材料或半導體研發職涯的碩士課程。
2 UCL 偏向數位製造與 AI 應用,技術趨勢明確,能補足 IT 技能,未來可拓展至自動化與數據分析相關職位。
3 ICL 以材料理論與模擬為核心,校譽與學術影響力更強,對於純材料研發職缺更具競爭力。
4 UCL 學位名稱涉及「製造」,可能影響申請研發職位的專業性認可度,但強化了數位轉型與自動化技能。
5 ICL 的課程內容與你碩士經歷重疊較多,若不攻讀博士,僅憑碩士學歷在台灣研發職位發展有限。
6 若選擇 ICL,應積極補充 IT 能力,但是否能達到業界實用水準取決於自主學習與應用機會。
7 台灣科技業仍以製程與設備為主,研發職缺相對較少,UCL 的跨領域背景可能在製程數據分析與自動化領域更具價值。
8 ICL 提供的材料機器學習可能不如 UCL 深入,若無法直接應用於研發,學習效益需自行權衡。
9 自學 Python 雖可行,但若無專案經驗,業界認可度有限,UCL 或許能提供更具體的應用機會。
10 選擇 ICL 可保持學術優勢,但需額外投入 IT 技能學習;選擇 UCL 則能提早進入數位製造與 AI 相關應用領域。
11 若目標是材料 RD,ICL 仍具優勢;若希望具備更多業界實用技能並降低未來發展限制,UCL 可能更有價值。
12 祝福你。
你可以到Linkedin搜尋這兩個畢業生最後在哪些企業做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