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使用者大頭照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18年 產品開發 專案管理 供應鏈管理 經驗
7年 主管 Team Lead 團隊領導 經驗
5年 求職陪跑、履歷自傳、職涯諮詢 經驗

  1. 6090拍手
  2. 574受邀回答
  3. 985粉絲
  1. 拍手6090
  2. 受邀回答574
  3. 粉絲985
關注
邀請回答

18年 產品開發 專案管理 供應鏈管理 經驗
7年 主管 Team Lead 團隊領導 經驗⋯更多

擅長能力

  • #Program Manager
  • #Product Manager
  • #Process Manager
  • #PM Manager
  • #Agile
  • #PMP

擅長能力

  • #Program Manager
  • #Product Manager
  • #Process Manager
  • #PM Manager
  • #Agile
  • #PMP

Peggy Hsieh

  1. 回答1752
  2. 發問0
  3. 關注21
  4. 粉絲985
  5. 肯定1990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實話實說、快問快答~ 您需要的不是筆記,而是思考+邏輯判斷。 我猜測您的這些筆記中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細節,如果A要做B,如果B要做C...... 按這個再按那個。 如果您純粹靠記憶、靠筆記,那就永遠不完整,而且這輩子都不會完整,因為每個狀況、每個案子、每個客戶員工 是不一樣的,您的筆記最多就是囊括過去常見的案例,不包含未來會發生的問題。 我會建議您,在整理學習筆記時,不只是抄寫細節,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融會貫通 整理這些資訊、重新問自己 為什麼是這樣做(而不是那樣)? 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能怎麼預防? 這個方案跟那個方案之間的差異在哪裡,優缺點是什麼? A跟B看起來很類似,為什麼要設計成不一樣? A-->B-->C 的流程是什麼?資訊從哪裡來,用什麼方式流到哪裡去? 當您了解這背後的意義跟邏輯,就只要記得框架,運用邏輯判斷,而不用記得答案,從小細節跳出來,有整體的畫面的時候,可以記憶的比較久,而且在找資料、問問題 的時候,用一樣的脈絡找,速度也比較快。 當您有思考+融會貫通的時候,比較容易 可以問出有水準、有意義的問題,把自己從求教者的角色,轉換成跟對方平起平坐,討論+解決一個問題的態度,對方可以感受到您是有用心在學習,而不是糊塗一片把問題又拋給主管。 Q:該怎麼做才不會遺漏主管交辦事項或資訊? --> 養成習慣,永遠複誦一次,就像餐廳服務生點餐一樣,寫下來之後要再對一次。 跟您很快確認一下,您需要 以下三件事 1. 2. 3. 這樣對嗎? Q:有問題到底該不該問主管? --> 要。 最忌諱新人不懂裝懂、自己判斷錯之後,連累大家陪你收拾殘局。 有些句型/起手式 可以讓你跟對方感覺好一點 - (顯示自己有做過功課) 我想請問xxx怎麼做, 我查了一下 (或我之前的公司), 有A, B, C三個步驟, 但每個公司可能些微不同, 您可以跟我分享我們的方法是什麼嗎? - (簡化問題 快問快答) 你很忙我知道, 我只要5秒, 請問A是不是做xyz? (讓對方只要說yes or no) - (一次問完所有問題) 我在做xxx的時候, 有遇到很多問題, 不知道我可以跟您約個時間請教嗎? 大概15-30分鐘, 不知道什麼時候方便? (然後帶個小餅乾聊聊的時候一起吃,先說謝謝在聊天) - (如果對方沒有答案 或感覺不願回答) 請問我還可以請教誰? 請問我可以搜尋什麼關鍵字學習嗎? (或結束話題) 好喔, 感謝你的分享, 我學到很多, 我現在的問題 搞懂在跟你分享~ 【延伸閱讀】問問題的技巧  https://giver.104.com.tw/question/500bb66f-91da-4f7c-9af8-d5dfc9054d2e 以上,祝您好運!加油~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我是現在在灣區打工的台勞,我跟家人也是差不多40歲上下拿到機會來這邊。 美國現在科技業蠻緊縮的,工作不是特別好找。 先說大實話,如果有朋友、有人脈在台灣找都很困難,到美國玩人生地不熟陌生投遞大挑戰,只有更困難,不會更容易。 再說好消息,如果您在台灣其實已經找得到一些面試機會,不管是內轉或是找美國工作,代表您的學經歷是足夠豐富的,個人感覺您是卡關在面試。 到美國來付比較高的員工薪資,大部分會派過來都是找資深工作者,您的面試必須是精心設計的對話。 您的學經歷為什麼能符合對方的需求,解決公司的問題,帶來價值?對方應該任用您的3個理由是什麼? 在美國找台灣/亞洲人的工作,一定是日以繼夜,白天打美國的仗、晚上打亞洲的仗,抗壓性、溝通能力、技術能力都很重要。 您為什麼想要搬到美國?打算體驗人生幾年就回去,還是深耕當地爭取綠卡?在美國生活的甘苦談超級多,絕對不是住在有游泳池的大別墅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表達自己對美國生活的認識而不是憧憬,勝率比較高。 把這幾點都想清楚,重新出發在台灣找工作,會比花錢花時間到美國繞圈圈賭一把,勝算要高一些,現在大家都要衝美國製造,有機會創造一些工作機會,可以好好關注一下產業動態。 另外針對您的一些方向,提供一些個人想法 1.外派、Local hire或者 人在美國 找工作都一樣,沒身份就是廉價勞工 沒人權(誇飾) 如果有公司讓你用ESTA免簽進出美國工作,拜託不要簽,抓到就是黑掉。 如果有公司跟你說派來沒有美國保險,或保險自付,拜託不要簽,進醫院一次,賺得都不夠付帳單。 L1, H1B, E2等不同種類的簽證差異很大,是否可以具移民意圖?是否可以換工作?配偶是否可以工作?一定要問清楚細節 如果打算待下來,在面試的時候也要談清楚,這邊也聽過很多朋友一直卡在不同家公司在H1B之間轉換,N年拿不到綠卡。 2.Certificate九個月約要燒兩百萬有OPT比較好找工作 確定拿certificate就可以換OPT嗎?個人是沒有經驗,但務必要研究清楚,不是所有學位證書都可以工作。 現在的政治經濟情勢變化非常快,很難說幾個月之後的狀況是什麼~ 個人覺得如果要讀書,那就好好讀個正規碩士,拼頂尖學校 出路還比較好一些。 以上,祝您好運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投遞方式 沒什麼問題,只是成效跟目標的問題。 我會建議一樣多丟、多談,很多機會是談出來的。 暑期實習機會這麼少,就是因為暑期實習的獨特性。 暑期實習只有2-3個月,正常的工作都還沒交接完畢,就要回學校了,各部門通常是指派一些迷你小專案,做成功了也不見得會用,做死了也沒關係的小東西給實習生玩一玩,公司可以略微評估實習生的工作能力與態度,實習生可以有一些具體的成果寫在履歷表。 如果您找一般正職工作,2-3個月都還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就要離職了,公司不可能交辦給您長期項目或者重要項目,基本上只能給一些庶務打雜、重複性高的東西,那不如找工讀生工作,在不錯的公司單位做工讀生也是很好的學習。 如果您考慮找正職,談法應該是 我現在談正職的工作,9-11月需要請長假,回去把學位拿到,那您要找的工作職務就不是短期也不是實習,雙方可以有長期的承諾。 以上,個人想法提供您參考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快問快答:現在該怎麼辦? --> 撐住,自己的身心狀況穩住,該做的做、不能做的擺著。 鍵盤推理俠,為您遠端分析一下這個可怕的局面。 1.前輩死命挖坑給您,對您各種情緒暴力,99%您佔了他想要的位置,您失敗等於他好棒棒,沒有他不行。 2.主管口頭允諾管理職,對您沒有實質與情緒上的支持,99%就是他不想處理前輩,用你來逼他走。 換言之,這個混亂局面是預設會發生的。 基本上您沒有 做錯什麼,當然也不可能 做對什麼 改變局面,就只能撐過去。 您唯一能做的就是快快上手,日以繼夜把這些都接過來、撐起來,把前輩快快弄走架空,最起碼獲得耳根跟心靈上的清淨。 Q:承攬一堆任務等著新人在整個處級大會議出大包 該如何迴避 --> 假設已經出包了,就是好好的收包,收好收滿收漂亮,這個包不是你的,但你收漂亮了,有眼睛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假設還沒出包,但你很清楚自己在地雷的邊緣,那就先找利害關係人打預防針,平心靜氣地說,我跟OO交接過程中發現XX會有很大的問題,應該馬上會爆炸,我會採取__行動,在mm/dd之前會給您再一次的進度更新。 Q:各種交接陷阱如何避免? 包含 a) 專案會議沒被通知被檢討, b) 新人期限內該如何判斷優先緊急順序, c) 任務標題交辦,實際並沒有完整交接 --> 擊掌交接我是專家。 請主管發出一封簡單的告示郵件給所有內外利害關係人,從此時此刻,專案從前輩交接給你,欽此。 請跳過前輩直接跟所有團隊成員、利害關係人直接聯繫,跟團隊成員直接溝通。 a) 請問有多少會議,可以麻煩把我加到所有會議裡嗎? 如果還有我們部門應該主持的會議,請通知我,我會重新發出會議邀請。 b) 請問現在對您來說有多少重要代辦事項需要我優先處理?我方便跟您逐一核對現在所有的狀況跟高優先的項目狀況嗎? c) 請不要傻傻地接受前輩給您的任何資訊,供參考就好,這些資訊不一定是對的!自己來比較快。 最後,如果是我,我會仔細評估觀察這個主管的管理風格。 這種找A來擠兌B,把整個專案搞的烏煙瘴氣,而且錢還沒給到位,聽起來B有問題沒錯,但主管也沒有高明很多。 我會觀察並私下打聽 所有同事們對這兩個人的評價,並且觀察主管是不是公平公正、誠信正直的人,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拼了老命爭一把,卻被新人擠兌掉的倒霉鬼。 以上,這個局面很有趣,祝您小人退散 補充閱讀與參考資料請洽後宮甄嬛傳以及延禧攻略,心存正念不宮鬥,但也不鬥輸!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我會建議選一。 個人幾個想法提供您參考 1. 供應鏈管理的市場價值比您想像的高 供應鏈管理在台灣不是很常聽到,也不是特別重視,但這在外商通常是整個事業處規模的人數職務,整個領域包含超級無敵廣,如果是一家 硬體公司 有營運長,營運長底下所有人通常都算是Supply chain & Operation。 比較常見的職稱有:議價採購(談生意)、Buyer(下訂單)、Supply planning(供給出貨端規劃)、Demand planning(客戶出貨端規劃)、Fulfillment(產銷協調)、國際貿易(關稅、關務、進出口)、Logistic (運輸運籌)、倉儲管理(Warehouse, distribution center, merge center)、工廠營運、通路管理,甚至客戶售後運籌。 在台灣中小型的公司可能就是業助一人打全部,大型全球公司這就是一個全球佈局的單位。 台灣的地利位置+語言優勢,是這個領域很受歡迎的人才,Google, Apple, Dell, HP跟其他很多日韓企業都將採購中心設在台灣。 2. 懂大客戶遊戲規則的人才稀缺 每一家大公司背後的供應鏈管理遊戲都些微的不同,小到付款條件、品質條款,大到產品驗證流程與下單拉貨的習慣,您有第一個伺候全球品牌客戶的經驗,學得到其中的精髓與系統,就可以靠這個吃一輩子。 (隨便舉例) 假設目前的公司是三星的供應商(或外包商),您就有機會了解學習三星的各種營運與系統流程,假設表現優異,有三星的客戶/朋友願意拉您一把,開缺的時候給您一個機會,就比別人機率高,一線大廠應聘下游廠商的優質人才是 低風險高品質保證。 或者 其他三星的供應商也會歡迎您,因為有經驗直接上手不用教。 或者 LG也是韓國一線品牌,有做過三星一定也可以做LG。 最後,選老闆愛你,而不是你愛的。 到職前第一家公司就已經幫您談薪水福利,表示主管將您視為人才,也能給部屬應有的報酬,工作就是要賺錢,假設後者是37,000*12個月,那兩者差距是8-10萬。 您寧願選一家公司是進去的時候,薪資在這個部門區間的底標,這代表您未來3-5-10年在薪資的工作內容上都有成長的空間。 以上,祝您好運 採購類別薪資參考  https://guide.104.com.tw/salary/cat/2011001000?type=catjobs&salary=monthly 行政類別薪資參考  https://guide.104.com.tw/salary/cat/2002001000?type=catjobs&salary=monthly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大家都把工作目標想得太虛幻、太美好,既想要大富大貴,又要顧家早下班,想要成長又刺激,又要舒服穩定,最好自己還是這塊料子天縱英才,每天用腳趾就可以拿世界冠軍。 沒有~ 親愛的,工作不是這麼回事。 工作就只是賺錢,不需要把你的人生幸福與價值掛在工作上。 人生是現實的,工作也是,挑選工作沒有既要又要也要。 -節目製作助理企劃 這種夢想值高的工作,工時長薪水也不用太高 -會計工作就是很瑣碎很鳥的行政職,坐辦公室好舒適又好無聊 -小公司沒有升遷但單純,大公司有升遷但要宮鬥 -作業員時薪高 但自由度很低,還可能是體力活 工作的優點常常就是缺點 (舉例) 助理職 有人帶不用負責很輕鬆(優點) 助理職 是做沒人想做的事又瑣碎又鳥(缺點) 仔細思考就知道,這是一體的兩面,在思考的時候就要兩者同時考量,換言之,您想要追求成長,就是要負責、沒人帶、獨立解決問題,這是您要的嗎?! 找工作是人生的選擇排序,您需要、想要什麼,什麼最適合您。 Q:怎麼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擅長什麼的 --> 因為您的過往經歷非常豐富,其實這是好的!!您已經有很多輪的探索,我們只是要在這所有成功/失敗的經驗裡做出結論。 我通常會建議把所有做過的工作列出來,逐一討論(寫下來) 您喜歡這份工作的哪裡?為什麼 您在這份工作做得好的地方(被誇獎、有成就感)是什麼?為什麼 您為什麼離職? 最不喜歡這個工作的哪裡?為什麼 假設有5份工作,就5份工作都列出來,就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長才天賦興趣,自己找工作的地雷、限制。 Q:有什麼建議的工作,是可以從頭學習 --> 不,請不要抱持著「從頭學習」的想法,履歷自傳面試都不要這樣講。 您是帶著過去豐富又廣泛的工作歷練,轉換跑道為下一家公司服務,在挑選下一份工作的時候,要針對目標職缺的需求,仔細思考再過去N年亂七八糟的經驗裡,有哪些可能是類似的,可以應用在未來的工作。 (隨便舉例) 行銷企劃:您具備多媒體設計的正統本科學歷,資訊傳播的基礎知識,有傳統媒體企劃與經營執行的經驗,略懂演藝圈攝影棚運作,並且有很強的文書能力,包含數據分析,會計經驗讓您務實又細心耐心。 像您這麼優質的候選人,請到賺到! 專案助理:假設轉科技業做硬體產品開發領域,您有作業員的生產經驗,了解工廠環境流程 包含 進貨/檢驗/組裝/測試/包裝,個性穩定負責,擅長文書處理、excel公式、行政庶務流程管控,具備會計經驗細心能應對廠商與採購流程。 做全球生產的有錢公司太多了,具工廠經驗轉行政職是加分唷~ 從這樣的角度思考,其實您轉什麼都可以! 重點是深入的思考,您真正要什麼、什麼適合您,想好一個方向之後,就發誓未來5年都不要換領域方向。 以上,祝您好運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先回答您的問題。 Q:應該主動在履歷上更新目前的在職狀態嗎?HR 角度怎麼看這件事? --> 如果您才剛離開不久,放在職 類似擦邊球,「啊,忘記更新」一句話就可以帶過,畢竟工作狀態還在,記憶猶新。 如果已經裸辭超過半年,我建議還是更新成離職,避免壞印象。 不過我不是HR,這完全要取決於對方的道德標準,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同。 Q:如果履歷標示成在職,是不是等到面試時再提及就好? --> 如果標示成在職,也不用自己刻意強調,因為我OO,所以已經離職X個月。 我們只要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講成「前公司」、「之前的工作」,基本上對方就能了解了。 一般來說,公司都會問,還在職嗎?怎麼想換工作?怎麼不做內部轉調,我非常少遇到不問這題的,這時候再說,我已經離開了,這樣就可以。 Q:離職後找工作真的比較吃虧嗎? --> 離職後才找工作,對公司是好的,對方可以不用給這麼高,您可能就願意來,談定了就可以立即上工不用等,面試時間又可以很彈性,所以除非您已經待業很久,蠻多公司是歡迎已離職的候選人速速來面試。 反之對您吃虧,如同前輩說的,議薪力道會比較低,可能迫於經濟壓力 會亂接工作。 以上,提供您參考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要離職,但不是因為不適應,是因為這家公司有鬼~ 個人覺得有鬼的部分是薪水。 如果是薪水合理或者後勢看漲,您有一定的經驗能力,這樣的工作量、工作時數、交接與教學方式,完全可以做~ 我大部分的工作也都是長這樣,沒人帶、沒有交接期,加班加到飽,對內要對工程師、現場,對外要應付客戶、廠商,然後人員流動很快,一群新人堆在一起無頭蒼蠅,事情都可以做,但不是這種價碼。 如果您覺得這種壓力、自學、加班時數 完全可以的話,歡迎加入科技業,不管是業務、業助、人資,薪水有40K以上,會講英文的話一定更高~ 依照您的背景,人資相關的領域應該要很有機會,如果這個領域是您的目標,建議先試一試,就不用急著回鍋,畢竟離開一定有理由,回鍋也只是繼續煎熬,外面的世界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麼可怕,下一家找一家合理的企業。 以上,快跑吧~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我會建議離開。 騎驢找馬,把現在公司過去15年的經歷整理好,將履歷自傳做一次大更新,然後開始投遞外面的工作,拿到更好的Offer再離職。 關鍵因素:老闆要求的改善與調整的方向,自己改不了 想要升職加薪,最重要的就是過老闆這一關。 假設老闆已經有很具體的要求,您也很清楚知道該怎麼做,只是不想做、做不到、做不了,那耗下去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15年是很長的時間,假設公司環境沒變、工作內容沒有太大變化,一樣的輸入、一樣的產出,會習慣這樣的生活跟工作,您的成長就會被局限住,這是人之常情。 人挪活,您在這邊已經習以為常的工作技能,到別的地方可能很稀缺可以換得高價,也可以學習到不一樣的技能,認識新的同事朋友,開拓自己的視野想法、提升技術才能,換工作其實不是壞事~ 以上,祝您好運 請善用104履歷診療室,可以做免費一對一履歷健診與面試練習
Peggy Hsieh
外商科技業 產品/專案經理
您好, 您的產業是選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是同行的PM,我就分享自己的類似經驗。 我有~17-18年專案管理經驗,在3-4年前因緣際會 接過一個 短期約聘PM助理職,工作主職 跟您現在做的應該差不多 追報價訂單、追合約、簽訂單、追出貨資訊、對發票。 從雜事出發,在1-2個月裡 接過半個案子在手上,預算、時程、測試驗證的priority與config 。 PM的專案目標是 M月D日系統組裝100台,我做的不一樣的是 把各單位的人call起來,行政流程的點線面湊起來。 產品技術我也不懂,完全沒辦法判斷一個 英文單字 是 人、技術、廠商還是料件、軟體還硬體,通通重新問、重新學。 一個個扣過測試單位,請教他們測試的內容是什麼,抓到機櫃與內部伺服器單位 都有訂機器,測類似的項目,請兩方工程師坐下來談談,果然double booking, 砍下一大批機台數。 一家家扣過廠商,確認 出貨交期數量,很多關鍵零組件要分批抵達,依照齊料數量切出2-3批組裝時間,然後回頭了解關鍵技術與驗證單位是哪些,調整發貨與測試順序,確保出報告的時間可以即時回饋,整個驗證計劃順過一次。 一顆顆的料件搞清楚關聯,(隨便亂說)8顆power配16條cable、4顆power配1顆殼,所有的單位用量就可以自己調整,不用每次問。 掌握了這些「助理的細節」,PM要開會談事情就必須帶上我,power要改,我會問 那cable & 殼 改不改?然後發現也要改,大家覺得我真是聰明死了,救大家一命!有人喊 很急,我早就有 測試順序跟buffer 可以立刻騰挪,大家覺得 我人真好! 從小事情出發,延伸出去就很多東西可以做,成為PM專案判定營運的左右手。 前面已經有很多前輩建議您,從手上的工作領域跟案子出發,先自己拓展工作內容,這就是具體的案例/故事。 這只是其中一個角度,您可以從自己比較有興趣的角度切入。 工廠營運、工程設計問題、供應鏈管理、報價、數據分析,做專案管理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方方面面您都可以接觸的到,自己先把觸角伸出去,私下找各部門的朋友聊聊有什麼可以合作的,先做一點點 再去跟主管聊 下一步的發展,會更有效率。 以上,個人的經驗,提供您參考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