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匿名
7/18 2:25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到了30歲對工作的方向感到迷惘

我出社會一陣子了,目前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 AI 工程師。說起來有點反差,其實我是商科背景,之前一路從飯店業做到科技業,轉職過程滿曲折的。雖然掛著 AI 工程師的職稱,但自己在軟體開發上的基礎其實滿薄弱的,常常覺得產出的內容離預期差一大截。加上現在公司專案節奏又快,自己常常跟不上,久了壓力也大,身體也開始出狀況……最後只好決定提離職。

現在的我,對職涯方向感到很迷惘。
所以想上來請教一下各位前輩或有類似經歷的夥伴
以下簡單分享一下我過去的工作經歷:
台灣飯店:櫃台與房務人員
國外飯店:櫃台主任、SEO 行銷等職務
船務公司:行政職和電商
科技公司:產品經理(負責債權平台開發規劃)
科技公司:AI 工程師(主要使用不同語言模型開發應用)

回答 7觀看 1038
回答 7

你現在的迷惘,其實不是迷失,而是「到了一個需要重新定位的轉折點」。
✅ 一、你的職涯特徵解析
🔹 優勢:
多元背景與跨界經歷:飯店櫃檯、SEO 行銷、電商行政、產品經理、AI 應用開發,能說你對產業脈動與轉型都很敏感。
語言與溝通力強:你曾在國外飯店擔任櫃檯主任,又接觸過電商與產品端,代表你的人際與跨部門協調能力不弱。
能夠自學並適應新技能:從商科跨進科技業,還做到了 AI 工程師,這樣的執行力其實非常罕見。
🔹 挑戰:
技術能力成長瓶頸:非本科背景在工程職容易卡在「不夠即戰力」的痛點,加上專案節奏快、支援少,自然會感覺吃力。
角色認同模糊:PM? 工程師?行銷?你其實在不同角色中都有經歷,但似乎沒有一個「讓你真正舒適又能發揮的定位」。
✅ 二、你的職涯正在進入「轉型深化期」
這是很多30歲上下跨領域者會遇到的轉型困境:
前半段職涯靠適應力與學習力「跨出圈層」;
但到了後半段,開始需要明確定位、專業深化與身心永續平衡。
也就是說:你的問題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你長期耕耘的位置」。
✅ 三、適合你探索的三種職涯方向
根據你過去的經歷與特質,以下三個方向值得認真思考:

🎯 方向一:AI應用產品經理 / 解決方案設計師
不需自己大量寫程式,而是運用你對語言模型的理解 + 商業應用的敏銳度
你能扮演產品規劃者、需求分析者,橋接技術與商業端
像是:AI 導入顧問、生成式AI應用設計者、AI 產品企劃
✅ 優勢:
有PM與工程接觸經驗
瞭解LLM使用場景
擅長轉化複雜技術為實際應用
🎯 方向二:技術型行銷或顧問職(Technical Marketing / Presales)
利用你的商科背景與溝通力,說「技術人說不出來的話」給客戶聽
面向產品導入、教育訓練、使用者需求整理等
你可以是 AI 軟體公司的顧問、系統整合商的解決方案推手、或者大型科技品牌的技術行銷
✅ 優勢:
懂商業 + 懂語言模型
有飯店經驗的人情練達
很適合 B2B 市場導向工作
🎯 方向三:跨界創作者 / 教學者(尤其是語言模型與應用方向)
如果你對學習與分享有熱情,可以試著打造個人品牌(部落格、課程、講座等
可結合 ChatGPT、AI影像工具、AI產品入門等議題
發展為接案顧問/自媒體工作者/企業合作講師等模式
✅ 優勢:
商科出身 → 能寫能講
技術背景 → 有AI內容可信度
人格特質外向 → 適合教學與引導
✅ 四、接下來怎麼做?
建議你可按以下步驟調整節奏,從迷惘中「慢慢釐清新方向」:
⏳ 1. 休息一下,但別急著找下一份工作
讓身心重新調整,避免再次進入高壓錯位的職場環境
重新認識「自己現在的能力與身體能負荷的節奏」
✍️ 2. 撰寫「技能履歷圖譜」
把你目前的能力分為:

技術類:會用哪些模型、套件?熟悉哪些語言?做過什麼樣的應用?
商業類:處理過哪些專案?對接過哪些部門?影響了什麼決策?
人際類:帶過團隊嗎?跨文化經驗?壓力管理方式?
這會幫助你更好地判斷「下一步要精進什麼」或「怎麼重新包裝自己」
🧭 3. 選擇一個方向試水溫(副業、課程、接案、共創都可以)
例如參加 AI 教學活動、寫 Medium 分享你的AI學習歷程、加入生成式AI社群、嘗試線上課程的副講師
不用一開始就換工作,而是從邊做邊試找方向
✅ 五、最後給你一段建議:
你不是「轉錯方向」的人,而是走在「找出自己獨特結合點」的路上。
商業理解 + 語言模型知識 + 海外經歷 + 壓力共感力,這些其實是一種罕見的綜合體。
你要做的,不是回頭或拋棄技術,而是找出那個屬於「你這種人」該去的位置。

4人拍手

這是一個非常有感觸的提問,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思考這個問題很久,有些心得想分享給你

🔹 你過去的經驗中,哪一段你是感覺最有成就感、也最投入的?
那些讓你覺得「我發揮得不錯」的時刻,其實很值得被看見;並且練習把他跟現有工作綁定

🔹 你現在是「不喜歡技術本身」,還是「不喜歡一直跟不上」的焦慮?
如果是後者,未必需要離開技術,而是找一個節奏更合適的團隊。
如果是前者,也許可以轉向技術與商業之間的橋樑角色,例如產品經理、技術 PM、技術行銷、創新顧問等。

🔹 你的多元背景能不能變成你的「定位」?
像你這樣從飯店跨到科技,從 SEO 到 AI,其實是一種「跨領域思考與應用」的能力,如果你能把這個特質整理成一個清楚的敘述,反而會在市場上很有特色。

2人拍手

查看1則回覆

問自己

你喜歡做什麼

你擅長的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的沒辦法養活自己

那就找一個不討厭的 但你會 或是 你願意學的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

多學 多進修 邊做邊學 邊思考

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楚 會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加油!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2人拍手

查看1則回覆

問題還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