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工作經驗21-25歲
資訊工程系畢業,卻無法進入資訊產業
我是一位資訊工程系畢業生,畢業後一直希望能進入資訊產業工作,但是由於面試了很多間都沒有消息,所以我進到了一間電子公司當研發工程師累積工作經驗,在任職了3個月後也因為不適任所以離職了,想再重新找資訊方面的工作,開始投履歷後發現公司所需求的技能、工具、實務經驗在學校都沒有接觸過。
我本來以為可以先進入公司,透過新人培訓慢慢補上,但連拿到面試的機會都非常困難。
不是被篩在履歷階段,就是被問到一些我完全沒碰過的技術,讓我感到非常挫敗。
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讀資訊工程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但我還是不想放棄這條路,如果有前輩、過來人或HR願意給我一些建議,我會非常感謝。

你的處境,其實是很多資訊背景的學生剛踏入職場時共同面對的問題──學校教育與業界需求之間的「落差」。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體制度下的結構性挑戰。但若不是技職,Dài老師是傾向支持教育"人" (邏輯力, 辯思力, 學習力, 創造力...) ,而不是培養[工具人]。
請先肯定你自己「選擇不放棄」,這絕對是未來職涯成功的關鍵態度之一。
學生思維是「這個我不會因為學校沒教」
大人的思維是 「我已經知道該如何學習,我有很多管道可以學會。」也就是職場說的 "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曾任職的一家公司,創辦人/CEO 81歲還天天上班。他16歲當學徒,後來親自三十多項專利發明,而且所有專業與技術知識,他自己懂、自己研究。你以為他是天才嗎?其實不是,是他在每個時刻都做對了一件事:
「遇到不會的,就主動去學,然後實作出成果。」
以下是分享給你的2個具體建議:
1|別等公司「培養你」,而是開始自己打造職場入場券
現在的企業很現實,人人都有賺錢壓力,會希望你「一來就能上手」。
因此,你可以做的是——
針對你想進的職位內容(Job Description),列出3-5個常見技術關鍵字(ex: Python, Git, Docker, SQL...)
在30天內完成一個「迷你專案」,並放上GitHub,寫一篇技術心得在網路上分享。諸如此類。
這種「主動補位」的行動,不只提升你的技能,更讓HR看到你「能為團隊帶來什麼」。
2|改寫履歷策略,用「解決問題的語言」呈現自己
你如何用技術「解決某個實際問題」?
例如:「使用 Python 撰寫網頁爬蟲,成功自動化資料蒐集流程,減少 70% 人工作業時間。」
「成果導向」敘述方式,讓履歷看起來像個 可以加入團隊、創造價值的合作者,而不是一個還在等待被教的學生。
至於要做什麼貼合你的實際案例建議,你可以問AI。
想想看如果你花錢去修車,修車師傅還要你教他怎麼修,那你花錢的人心裡會怎麼想呢??
3|從研發或 EE助理工程師開始應徵也是一個方式
相信我,這不是一場考試,而是一段重啟的旅程。
選擇不放棄的你,已經贏了一半。
祝求職順利!
Dài老師
如果您覺得有幫助,請給我一個[拍手],[肯定],或[追蹤]
您好,
資訊產業變化快速,在學課程無法涵蓋實務技術是普遍現象,所以請先不要因面試挫敗而放棄。
建議持續嘗試的方向如下:
1. 資訊工程的工作領域很廣,包含軟體/韌體開發、硬體維護、資料庫、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請先選定您擅長或感興趣的領域。
2. 剛開始從工程助理應徵,甚至部門助理也可以,公司規模小也沒關係,先拿到敲門磚,就算不是正統的資工人員也無訪。
3. 將所學整理並融會貫通,製作小型專案,目的是要編製作品集,以便在面試時可以展示,就算是不熟悉公司指定的程式語言,但可以證明本身有程式編寫的能力。
4. 優化履歷自傳,除了硬實力,也要強調軟實力,例如邏輯思考、組織能力、溝通協調、時間管理…。因為一位傑出的程式設計師,必須知道使用者的需求,也能與使用者無障礙溝通。
5. 參與程式設計相關社團,關注產業動態,累積人脈,對於市面上常用的程式語言有高度的敏感度,不至於被一問三不知。
以上意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