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這個已經流行好幾年的詞彙,至今似仍沒有退燒的跡象。仔細分析數位遊牧者的生活方式真的百百好?或是並非真正可行的長期生活模式?建議從經濟、職業、健康和環境方面來權衡,做出更為明智的生活和職業選擇。
文/Mr. 6
數位遊牧者,從中文可能還感受不出,但它的英文「Digital Nomad」,伴隨這個名字的是多麼浪漫的想像,尤其歐美人士,直接想到的是帶著一塊輕盈的筆電,躺在沙灘躺椅,一手是滑鼠,另一手則擒著雞尾酒杯的細腳……。
數位遊牧這個已經流行好幾年的詞彙,至今似仍沒有退燒的跡象,根據《Remote Year》2020年報告,全球數位遊牧者的人口在2020年達到了1070萬,比2019年增加了49%。再根據下一年的《MBO Partners》調查顯示2021年美國的數位遊牧者人口又再次增長至1520萬人,比2020年增加了42%,此數字已經超過了全台灣的工作人口,也等於香港加新加坡的工作人口的兩倍之多。很難想像全球有這麼多人沒住在自己的國家、不定居在固定的地點,四處流浪,同時還保有工作!
這是一群透過網路的便利性及發達的專案管理軟體來順利工作的新型態工作者,乍聽之下,充滿了自由與冒險與浪漫的色彩,然而,仔細分析後卻會開始懷疑,數位遊牧者的生活方式真的百百好?或,相當大的程度可能只是幻想,而非真正可行的長期生活模式?
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們其實已經偷偷的搬到澳洲去生活一段時間,而工作仍保持原樣,遠距上班,主管與同事都以為他仍然在美國。而,為了要讓他「看起來」像是人在美國,他必須配合美國的工作時間,幾乎日夜顛倒的工作,原本以為和女友開始過一段無憂無慮的「數位游牧」的生活,卻沒想到,這個理想就在大約兩個月以後,因為「時差」造成生理大亂而匆匆告終,他和女朋友分手,也默默的離開傷心地,回到美國原居處。可見,太誇張的變換時區可能擾亂睡眠規律,影響身體健康與家人情感之外,還要考慮到在那個「流浪地」可能會缺乏醫療保險,數位遊牧者在面對突發疾病或意外時往往變成「棄兒」,大大增加了人生的風險。
除了時差真的會害死人以外,說實話,數位遊牧者的生活成本並不低。雖然他們總是說,可以選一個生活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居住,或隨便吃、隨興玩,但旅遊、住宿和頻繁更換居住地的費用積少成多,遠遠超過一般定居者的生活支出。而,即使許多數位遊牧者為了節省成本,不得不選擇較低標準的住宿和飲食,但生活品質的降低也很快的會反映到健康方面。另外,對於單身的數位遊牧者來說,由於他們經常處於旅途中,當然就很難建立穩定的社交圈,也沒有所謂心理支持網路,對心理健康也是一大挑戰。
另,還要注意的是,數位遊牧者的工作穩定性和職業發展空間其實極為有限。遠距工作,在某些行業或許行得通,但並不是所有工作都適合這種模式,現在也有許多公司設下種種門檻(譬如每周得進公司兩天),且事實是,許多高薪、具挑戰性的職位,需要人在現場才能與團隊無嫌隙的互動,因此,隨著企業愈來愈理解到遠距工作的優劣處,這些數位遊牧者也慢慢開始變成只能從事較自由職業或短期專案工作,這些工作相較之下是收入不穩定的,也缺乏在同一間公司往上爬的晉升機會。
若再看更細節,有人會批評,數位遊牧者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也不是很正面的,他們說,頻繁的國際旅行增加了碳足跡,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且旅遊這個動作本身常被批評成對當地生態和文化造成損害,於是,追求個人自由和舒適為代價的工作方式,在一些人的耳裡,似乎是對全球環境的宣戰了?
要知道數位遊牧者為何如此有魅力,就得先來思考,為何人們這麼喜歡旅行。
我們都知道,遭逢人生重大變故時,旅行是非常棒的療癒。旅行就像吃冰淇淋,永遠不會是不開心的;換一個新鮮的地方,吃的、看的、住的,都是在讓自己暫時淡忘掉原本居住地的那些風風雨雨。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往往我們也會歸心似箭,突然可以理解為何外頭的世界再美麗也不如家裡的狗窩適意───但為何老是過了一段時間,人又會想要旅行呢?
這樣講,「旅行」對人們來說,除了它本身可能帶有的樂趣,其實它更多的魅力是在社會所給予的錯覺上。
第一個錯覺:旅行的人,包括數位遊牧者,似乎是最令朋友們羨慕的一種過日子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你打算貼一點東西在社群媒體上,希望讓朋友們不得不按讚,最好就是立刻買一張機票到另一個異鄉城市,消費、拍照、打卡。也就是說,數位遊牧者選擇這樣的工作方式,有一大部份是為了讓朋友看了感到羨慕,因為已經將旅行發揮到最極限,成為比旅行更上一層的超級旅行。
第二個錯覺:旅行的時候,人生將因為各種新的體驗而豐富至極,因此數位遊牧者不再和其他上班族一樣只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在朝九晚五之間與之外都可以充滿色彩而不再只是「兩點一線」往返於辦公室與家的黑白。但,事實上,由於數位遊牧者身在異鄉,由於語言限制、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層次落差,數位遊牧者其實只能體驗到游牧地的「表面」而已,比方說他們的食物,或幾句語言,或是看似漂亮的白雲藍天但看一週就膩到不想再看的風景。數位遊牧者有一天會發現,他們花時間在遠方,若在熟悉的家,可以參加更多本地的各種聚會、認識朋友、體驗社區活動……深刻度遠遠高於身在異鄉。
因此,數位遊牧者的生活方式看似充滿自由和冒險,但實際上充滿了經濟、職業、健康和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再加上「遊牧」這件事可能被過度美化,名不符實,使得這種生活方式更像是一種短期的逃避現實的幻想,而非真正可行的長期生活。人們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數位遊牧者這一現象,權衡其利弊,做出更為明智的生活和職業選擇。
你是搶手的數位人才嗎?104有超多寶藏職缺等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