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41-45歲
失業的大學教師,不知道怎麼轉換心態面新的職涯?
由於近年來少子化愈來愈嚴重,導致大學教職的缺愈開愈少,更多的是遇缺不補。我是一位7年級生,一路從大學唸到研究所,跟著指導教授數年,心裡想著我也想跟老師一樣,當一個大學教授,在無數個煎熬日子中,順利取得國內管理博士學位(俗稱土博士),在攻讀博士班期間有在各大專院校兼課數年,但自己小時候根本沒有發現「少子化」的浪潮已經悄悄的到來。數年前,在少子化還沒有這麼嚴重的時候,因緣際會之下獲得北部某私立科大「專案」助理教授的教職機會。
就這樣在大學裡教書四年,每天在學校就是處理系所行政、上課、處理學生事務,用課餘的時間撰寫學術研究,不過很可惜的是該校的重點在於「招生」。就在少子化海嘯襲來當下,原以為暫時還燒不到自己的我,無預警的被告知下學期即不再續聘,瞬間大腦浮現無數個問號,我接下來怎麼辦?有房貸要繳,有小孩要養....。
在失去教職後,把塵封已久的履歷更新,將自己過去四年的經歷補上,想說自己過去在學術研究上多有涉略,找一個以研究性質為主的工作,應該不難吧!?但在瀏覽相關工作要求後,突然發現自己除了有撰寫學術研究,以及會一些統計分析方法等經驗,其他如:教學經驗、系所行政處理,居然完全無用武之地,但我還是試著投遞數家類似「智庫」性質的工作,找了約二個月,有獲得幾次面試的機會,過程中也互動良好,但多數是沒有錄取。
好不容易在民間機構拿到助理研究員的offer,因為是轉換新的職場,研究案的主題也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很多東西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自己在轉換心態的過程中,花很大的心力重新適應職場環境,但結果卻不如預期。雖然頂著博士的學歷,但因為不熟悉議題的領域、工作流程,以及還在找尋跟主管的相處之道,但是「自我績效」在主管面前,可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就在試用期即將結束的前夕,被告知因為計畫結束,先不續聘(簡單來說就是資遣),於是我又重新踏上找工作的路,經過幾次的挫折後,雖然太太沒有給很大的壓力,但自己的內心卻一天比一天慌,尤其是當房貸又要繳的時候,也只能拿以前的老本出來墊。想請教版上的先進,我該怎麼轉換心態面對這樣的窘境?在新年的開始,無數的負面想法盤據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您好
之前我曾跑過教育市場,面臨少子化,確實私校都是以招生為優先,只要對招生有利的事情,都是學校的優先項目。因此每位私校老師都要有準備轉職的心理準備。
由於您過往有教學與研究經驗,不知道您對於教學這件事情是否依然有高度熱忱? 如果是的話,可以朝業界的教育相關產業前進,例如補習班、語言教學。如果對於研究比較有興趣,您目前找智庫的方向也是正確的,建議您也可參考市調產業或顧問公司,他們會需要有相關研究背景的人才,像是GFK, 尼爾森這類型的,包含消費者行為研究、品牌調查、統計分析等等。
但我認為目前您需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心慌與迷茫,對於即將求職的您,需要擬定一套計畫,並設定目標。透過執行、檢討與調整來找到工作,這滿重要的。例如X個月內找到XX工作,這期間包含履歷調整與檢視,面試的練習等等。如果X個月內沒有找到XX工作就選擇Plan B,至於Plan B是什麼,自己要規劃出來。一旦您有一套執行計畫,內心也會比較踏實。
工作有百百種,不要把自己限縮在特定職務與產業。也可多與身旁的朋友聊聊談談,會有新的想法的。
加油,祝福您。
您好
看完您的文章,我可以理解您的現況與感受。
不過我覺得該慶幸一點,你還沒50歲。
若已經50歲,面對這樣的考驗就更辛苦了!!!
我剛好在看一本書--我可能錯了。
裡面講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
因為你現在的念頭都是---我是不好的、工作不好找、我這不會,那不會.....
如果你一直讓自己陷在裡面,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好。
所以我們一起來看"你會的",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好的!
你會1.做學術研究2.教學經驗3.行政處理
最值錢的當然是做學術研究,但這缺會相對少
第二值錢的是教學經驗:找補習班、家教、私校教師
甚至去教 "寫不出論文的"、"不會做研究"的碩士生
都是你可以繼續尋找與開發的~~
求職就是積極放大你的優點,適合你的機會就會來臨
因為大學體系和外界職場差異很大,
向上溝通、同裁之間溝通的方法都需要適應
ex.在業界,和主管主動回報就是一件超級無敵重要的事
我相信以您能擁有博士學歷一定有超強的學習力
回想一下在上一份工作中有哪裡做得好的
哪裡做不好的。都會成為下一份工作的養分
主動多投遞履歷,不要浪費時間在想負面的事情
在對的時間,對的機會就會出現在你身上
以上淺見,提供您做參考!!!
1.在大時代的浪潮下,人人都要配合環境改變,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2.或許你不同意,但是我覺得你的工作能力很強,也很能適應環境
A.[有能力才有機會]大專院校兼課數年,因緣際會之下獲得北部某私立科大「專案」助理教授的教職機會。
B.[表達能力良好]找了約二個月,在民間機構拿到助理研究員的offer,除非研究主題剛好遇上有需求的公司,你只是類似的主題就有人願意用你,表示表達能力良好,讓人願意合作看看。
C.[堅強的意志力]頂著博士的學歷,但因為不熟悉議題的領域、工作流程,還完成約聘時間,表示您有再不適應也能完成任務的能力。
3.中年就業本來就很難,可是您的轉換經驗與一般人來說迅速很多,證明你的外在條件給人優質的感受,多相信自己的能力,放下莫名的心情,你比自己想的更好。
4.看得出來你喜歡研究型工作,可是實務上市場上飽和度太高了,挺建議你轉換方向,投入產業,也許機會更多,選擇上市公司,未來的安定感會更高。
5.一般來說公司企業對於博士會顧慮比較多,投履歷時建議用碩士學歷,會獲得比較多面試機會,面試時再當面告知有博士學歷,這樣用你的表達能力展現實力,談薪資也比較有機會。
預祝順利
我的建議是先找個簡單的工作有基本收入,心裏才不會慌。譬如說,7-11,保全,加油站。然後沒上班的時間再去投履歷,面試。保全應該是上述工作中薪水最高的。
轉換心態:能夠活下去,不偷不搶,做些以前沒想過的低階工作,沒什麼不好。壓低身段,才能彈得起。
上帝對台灣的博士真的很不公平,尤其是在學校教書的。
您沒有描述您的專業背景是甚麼? 很難給具體建議。
我們大學同班同學成績最好的一路念上去,一半的博士在學校教書,
成績不好的出去早早工作,東混西混碰到電子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所謂"電子新貴" 或 "科技新貴",股票領得滿滿,四十左右就早早就退休遊山玩水,心情好有熟人拜託就兼職當當顧問甚至董事,還被成績好的教授甚至主任所長的同學請來學校給學生業師演講,分享職場成功經驗。
在私校學校當老師的同學,最大夢靨就是學校何時倒閉。尤其當系主任的每年就在擔心新生人數。以前還有陸生頂一下,現在幾乎完全沒有了,更加速私校的倒閉速度,據說就是這幾年會全部倒光,以後全台灣的大學生都會是國立大學生。不幸中的大幸,我的同學這幾年在學校倒閉前都可以屆齡退休了,您這年紀就有點尷尬。
說到博士就業,小廟是請不起大佛的,即使是科學園區裡面待遇高的國際大廠,碩士是基本門檻,用博士就會很謹慎,如果專業沒有對口基本都不敢用。您所描述會做的那些事,碩士都可以,甚至學士也可以做,即使品質略有差別但影響不大。
先前政府有補助鼓勵企業聘用博士,有個期限內每月補助六萬元,可以去找找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至少先度過燃眉之急不無小補。最近得知一位博士學弟在新竹的國立大學做所謂"博士後研究",竟然也是這待遇。薪水比半導體大廠高中職畢業的資深技術員還低,所以聽起來真是令人覺得痛心。
若不排斥到對岸,前幾年有所謂"惠台政策",包括提供台籍博士過去大學教書機會,有朋友也是台灣失業博士多年就過去了,每年還可以考慮是否跳槽換到待遇更好的學校,雖不會大富大貴至少可以衣食無慮。若是理工背景甚至有機會到對岸企業,有些有錢的城市有自己類似"千人計畫"也針對博士給予薪資甚至購房補貼,台灣人便宜又好用,還蠻受歡迎的。現在兩岸關係不好,不能公開為匪宣傳,您自己上網關鍵字蒐尋找找,尤其是福建對台比較友好的城市。
您現在狀況很類似中高齡高階管理人要找二度就業的困難。
除了上述方法,只能找認識的人幫忙,同學或校友幫忙介紹安插,
尤其看看以前成績不好的同學,現在誰在大企業當高管或是自己當老闆的。
聽起來很可笑又諷刺也很可悲,但的確是我周圍發生的現實狀況。
以上建議供參考,祝 早日找到理想工作!
1 問題概要:
是一位有4年大學教職經驗的土博士,因少子化影響而失業。曾在科大任教,卻在學校轉型招生後被告知不再續聘,之後經歷轉職助理研究員,但因計畫結束而再次失業。面臨心態轉換的困境,詢問如何面對。
2 失業後的迷茫:
失去大學教職後,陷入找工作的挫折,尤其在家庭負擔壓力下,感到內心的焦慮和迷茫。
3 投遞新領域的工作:
在尋找新工作時,發現自身教學和行政經驗無法充分發揮,投遞智庫性質的工作卻多次未被錄取。掌握轉職技巧積極參與職涯講座、研討會,學習最新的轉職技巧,包括履歷撰寫、面試技巧等,以提高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4 轉換到新職場的挑戰:
轉職至私人機構擔任助理研究員,卻因不熟悉領域和工作流程,以及與主管相處困難,面臨試用期結束即將被資遣。重新定位自我價值檢視自己的技能和經驗,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強調在教學、行政及研究方面的多元能力,有助於在不同領域中找到適合的工作。
5 面對連串挫折的困境:
經歷數次挫折,心情低落,尤其在財務壓力和家庭負擔下,感到無法應對。關注新興產業多關注社會趨勢和新興產業,掌握未來發展方向,尋找有潛力的行業,可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工作。
6 如何轉換心態:
在面對連串困境時,建議提問者先冷靜反思,重新檢視自身強項,並尋找新的職涯方向。可以考慮透過進修、自我提升,或是嘗試不同領域的工作,以拓展自己的能力和機會。拓展人脈關係積極參與產業活動、社交場合,擴大人脈網絡,可能會在不同領域找到意想不到的機會,也有助於職涯轉型。堅持學習與成長保持對學習的熱忱,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不僅有助於求職,也是職涯成功的重要保證。研究統計分析方法等經驗,運用在資料庫、人工智慧的運用,用的上,金融業、科技業可試試。。
7 祝福您:
祝福提問者能在新的一年中找到心中所追求的職涯,克服眼前的難關,在面對種種挑戰時,保持堅毅、樂觀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事業更上一層樓。加油!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天生我才,必有所用,扁擔別丟了。
您好,
台灣因少子化的趨勢影響,造成一些大學退場,博士老師有些到中小學代課,有些就此失業。很能理解您的焦慮。
您本身有管理學博士的背景,有大學教學的實務經驗,過去都從事教育,也許未來可以轉換跑道,但仍運用您的專業,也就是從教育界轉到企業界。
您的資歷背景很適合到 "管理顧問公司" ,持續發揮專業,擔任顧問、講師來輔導企業。雖然社會少子化是一個隱憂,但台灣的新創、中小企業卻仍然不斷成長,而且在企業界步調快、競爭激烈,有挑戰性,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以上意見提供參考。
午安,
對於您的處境,非常能理解您的困難。
可先盤點一下自己身邊的資源,重新排列組合一下,至少有兩個方向可努力看看:
1、最好準備:持續修訂履歷,結合並調整所學,主動觀察公司研究單位型態,爭取主導研究專案,重新定義「自我績效」;先求有工作收入,讓自己的價值轉換成看得見的金錢,心裡或許會踏實點。
2、最壞打算:若開源不成,在節流的狀況下,估算積蓄可撐多久,工作可替換時間就有多久。依您所述,問題不在工作機會,是否合拍才是問題,最後一步,把自己調整成公司要的人才。
以上簡要觀點,希望有助於穩住自己,祝您早日謀得理想職務。
依《就業保險法》第11條規定,被保險人因定期契約屆滿離職,逾1個月未能就業,且離職前1年內,契約期間合計滿6個月以上者,也可視為非自願離職。
滿足條件,那就先申請失業補助,加減一下。
我40後,每次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 待業很煎熬 絕不能離開工作,但還是換了六次,只一次,主管要FIRE我,hr懷疑惡搞來調查讓我多撐了一年,其他的,都是救不活。
很無奈,就這就是社會現實,每次轉換,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多,每天醒來就是找工作,也不與人接觸,不希望聽到一些只是加速煎熬的雞湯鼓勵。最後,也是能在破千封履歷後,找到浮木,上船的。
如果有機會再回到40歲,我會,極度用力的,廣結善緣。
從您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您對家庭責任的重視與焦慮、挫折及恐懼感,我知道您是一位有學歷、有能力的人,您過去在大學教書四年,也曾在民間機構擔任助理研究員。您擁有撰寫學術研究、統計分析等技能,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資產。您現在需要做的是調整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涯目標。
盤點的過程相當重要!利用心智地圖 (Mind Mapping)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去找出合適自己的選擇。其中當然也可以包括為了收入,利用現有的職能去創業是否可以是一個選項?
「『更精緻』的教育」是否是少子化的契機,這件事您可以思考看看。另外我個人認為在這年紀停下腳步也有不少好處,多一些空檔時間陪家人,呼吸不同的空氣跟享受慢的步調。整理好再出發!
小弟以前也唸過國內研究所(工科),在那裏見識過許多非常優秀的學霸,尤其是博士班學長、同學
當年我們碩士班同學過著跟大學生沒什麼兩樣的生活,很多人兩年時間一到畢業證書就從天上掉下來了
而博士班就非常不同,他們必須沒日沒夜地大量閱讀寫作,苦熬好幾年,最後還要通過層層的考驗才能拿到文憑
.....已經是超過30年前的事了,後來這些博士去哪了?
從一些同學、學長、網路上的動態等等的所見所聞,只要還打聽得到的都混得很好(打聽不到的,可能就...),我列舉出3個例子供您參考,或許對您的思考出路有些幫助
1.持續活動、經營人脈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工程顧問公司),跟我同組的是一位剛畢業的博士,據他說也是投了100封履歷才上的。在公司裡他表現非常優秀,雖然做的事情都是那種拚速度、拚量只需要到專科程度,但是他的戰力就是比同梯高出許多
跟他共事一段時間之後有了交情,才了解他其實非常地鬱鬱不得志,我才知道他平常上工時的那種快狠準的拚勁,是他面對工作時敬業態度的展現(好傢伙,我也因此更敬佩這位同事,毅力非凡)
大概過了三年(我當時已經陣亡離職),他很高興地打電話來,告訴我他獲得國立科大的教職,我得知後找他賀喜,他才告訴我他其實已經運作了好久,三年來幾乎每個假日都南下回母校找以前的師長聊,就在這樣的長時間經營之下,經由師長們的運作而最後獲致成功
當然,珍珠不會被永久蒙塵,幾年後我曾南下去看他,我看到他的研究室內擺了一張床並且塞滿了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原來,已經結婚生子的他為了自己的研究常常睡在那裏。後來再沒幾年就在網路上的動態中看到他獲得升等,成為正教授(研究成果想必很豐碩)
2.再進修,升級自己的專長來迎合市場(也或許是包裝吧)
以前我們班上第一名的同學的課業表現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當然,他為了攻讀博士當然也免不了要熬,而且沒有特殊原因,學校指導教授並不一定會、也不一定能幫他的學生找出路
據說唸博士班期間他過得很苦很徬徨,為此,他同時也在準備專技國考來當作後路
後來,機會來臨了,他申請到日本的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兩年下來獲得很不錯的成果,成為台日兩國都在爭取的專業人才(台日頂大、科研單位都在搶他)
至於那個"成果"是如何地不錯? 據了解,是他本身的專長跟各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半導體技術結合了
3.找海外的機會
台灣沒有舞台可以發揮那就把視野放到全世界,機會也就因此多了好幾倍....當然,這也是要一段時間的經營。
我有個鄰居就是這樣,理論物理的土博士經過幾年的經營,也可以一路從本土私大輾轉跳槽到海外任教,他媽媽說,他的待遇跟格局也是國際化的
綜合以上例子以及您的敘述,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議:
1.謀生跟志向常常是兩回事,您賴以維生的工作,不一定是要用您的學歷來找的,例如,專上學歷就可以參加的國考,是我看過許多大教授在他步上坦途之前的立足點,也是許多不得志的知識份子的避風港
2.秀才最怕遇到兵,避免待在老闆跟你互相期待不同的環境,一旦發現這種問題,就要果斷地積極溝通討論去留,不要等到別人動手
3.持續在您的專業領域內外保持活動跟能見度,讓您的專業與時俱進,維持人脈,除非您已經決定放棄,讓翻身機會繼續衰退為零
4.早在30年前以前就已經有博士班畢業生前途堪憂的說法,現在少子化的議題又使這個問題看起來更可怕。但是請獨立思考,您可以否定您拿到的那紙文憑,但請別否定知識的力量,它可能只是目前在台灣這個地方沒市場而已,或者尚未獲得有效的"行銷包裝"。請您動一下聰明的腦筋該怎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