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匿名2022/8/27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不知道是不是該換個產業環境?

1.本身論文是研究品牌網路行銷,恰巧入職年是疫情元年,遇到很多品牌商轉型,我也進入品牌商協助做網路銷售的優化。
目前這份是第一份正職工作,也在職約2年了。
執行的工作大致上有:品牌企劃(有業績壓力)、設計美編、社群平台文案撰寫、廣告投放、電商平台管理及客服服務、影片剪輯、業務專案協助。

2.公司的人力不多,品牌很多且同時有自有品牌/代理品牌/經銷品牌。品牌數量目前約4-6個,且持續導入開發新品。目前只要跟電商網路及設計相關的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執行。
近期覺得有點做不來,也已經不知道執行的目標是什麼。一下子做這個品牌推廣,一下子又做另一個品牌推廣。也不清楚消費者是怎麼看待我們?!
部分品牌商品品質不佳,所以常常接到客訴,每次處理這個就會變得很焦慮。可能內心真的很不認同這個品牌然後事情又很多覺得很繁雜。以前做過門市人員也沒有這樣過…
廣告投放會定期做小修正,但實際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更完善的結構檢討,這也是我很蠻苦惱的地方,因為很想搞懂廣告投放的眉眉角角。
在廣告預算有限,網路競爭激烈的情況又背負業績壓力。還有客訴處理,覺得自己有點支撐不住了。雖然在公司的收穫真的不少,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還適不適合銷售類型的產業。

想問
1.是否建議裸辭,給自己休息一段時間思考?
2.是不是累積相對的工作經驗後,該換其他產業/環境做看看呢?

回答 4觀看 2887
回答 4

你好,關於提問建議如下:

從內文看起來,建議找主管談談。畢竟也努力一段時間,去留再思考一下。可從讓品牌更"好"的方向來看需要調整哪些,調整幅度很大也沒關係,質量化分析後彙整並提出解決之道(你能想到的)。

其中若非你的職掌或單位負責,也如實給出具體建議,並跟主管溝通。例如:客訴問題統計看都跟哪方面有關,或許關鍵問題在產品,不是在推廣方式。

溝通時不需要展現不認同該品牌,所謂的"不認同"有可能是感到品牌哪邊不足以吸引到目標對象(效果不彰),但你可能提過建議卻不被認同所衍生的感受形容。善用數據、質量化分析,彙整問題點與具體建議。(客訴內容是很好的參考)

就好比文中提到:一下子做這個品牌推廣,一下子又做另一個品牌推廣。
試問為何要做?選用的推廣方式成效如何?非要在此時間進行推廣嗎?
對應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其成效如何才是重點。

品牌行銷構面很大,行銷推廣只是其中一部分,未經思考的行銷推廣也不過是交差了事。也沒有一定要用甚麼累死人超麻煩的行銷推廣方式,重點在於做了之後反饋給品牌甚麼正向影響,影響幅度是否符合當初設定的目標,未及達到的部分要如何精進。

再則提到"也不清楚消費者是怎麼看待我們?! "以及"部分品牌商品品質不佳,所以常常接到客訴"。倘若學過行銷相關課程,思考不改善會影響哪些層面?

品牌做任何一個行銷動作,其結案分析非常重要。若公司未要求做這些,自己可以做。不然下一次制定行銷活動時只會盲推,不僅不見得能幫助到品牌,也容易找不到關鍵切入點感到挫折衍生疲憊感。

在釐清楚品牌問題與提出建議的過程中,你可從中看到組織人手的不足之處,甚至從中分出急迫程度,以因應人事預算有可能不足之下,藉此跟主管可討論到先救急的部分。

瞭解主管性格跟管理模式,以避免被誤會你難以勝任或反過來對主管的組織管理下指導棋,不妨從這方向找主管談,看能否先稍稍緩解對投入付出兩年的工作冒出這麼多煩惱。

Q1.是否建議裸辭,給自己休息一段時間思考?
A1.這部分要加上個人承擔裸辭後的風險評估

Q2.是不是累積相對的工作經驗後,該換其他產業/環境做看看呢?
A2.沒有一定。且"相對的工作經驗"難以定論,你仍可投遞履歷試試。
但提醒,例如產品問題是品牌行銷常面臨到的,遇到時多練習溝通並想解決之道,即便溝通無效也將歷練解決品牌問題的過程。溝通是職場中一直要學習的科目,不然跟品牌行銷有關的問題換到哪個環境都很容易再遇到。

希望以上資訊有幫助到你,祝福你。

p.s.這是我的文章,如上述提到結案分析的重要性,也分享給你。
→成為行銷高手之鑰:貫徹PDCA
https://tinyurl.com/2lsqqbxe

3人拍手・
2人肯定

1 研究品牌網路行銷,進入品牌商協助做網路銷售的優化。 目前在職約2年了。 執行的工作大致上有:品牌企劃、設計美編、社群平台文案撰寫、廣告投放、電商平台管理及客服服務、影片剪輯、業務專案協助。
2 這是個忙碌可學習的工作環境,2年各項網路銷售的作業,都有基礎,欠缺的是怎麼評估作業後的成果。
3 這事急不來,在工作中保有一顆穩定、清明的心,看行銷前、後營業數據的變化,慢慢的廣告投放的眉眉角角就逐步搞懂。
4 再磨個1-2年,帶著滿滿的專長行囊,轉至下一站。搞懂現在的眉角,再離開。
5 祝福您。

2人拍手・

您好,

以我個人的淺見是經驗不足的關係,因為處理單一品牌的時候還應付得來,但是處理多種品牌以後,就會抓襟見肘,無法適應。

所以應對的方法就是要建議主管「增加人手」,分攤工作量,可以讓每個品牌都做深耕。

但有可能公司礙於人事成本的預算限制,那就要採用80/20理論,也就是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比較有可能成功的少數品牌上面,也就是「調整輕重緩急」「先後次序」的意思。

總之,只有透過不斷地和主管溝通,找出各種可行的方式,才能解決目前的困境,當然最不得已的方式就是保持在相同的產業但是換不同的公司。

以上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您,加油?!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2人拍手・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