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31-35歲
轉職後的工作領域找職缺困難,回鍋舊領域的前公司
擔任網路視覺設計有近10年的時間,於近年進修轉職投入珠寶產業(進修1年,珠寶業實際工作資歷約1年),近日因故離開珠寶公司(這份工作是進修單位直接推薦我進去的),想要在找尋相關珠寶產業卻遇到重重困難,眼看經濟狀況不容我在堅持找尋理想的珠寶職缺,打算先試看看回到網路視覺設計的前公司有穩定收入
*進修珠寶業是完成過去的職涯夢想,過去沒有金濟能力投入(珠寶業的學習成本很高,不管是錢還是時間都是,而且年齡有門檻,一般來說過了40歲,不論是政府或民間的學習單位就不會收了),所以想在35歲前再拚一次,便離開做了多年的網路視覺設計工作去學珠寶設計
珠寶職缺的困難點:
1.珠寶產業在台灣的經濟規模本就很小,加上產業特性極度封閉排外(因為商品高單價,極度防範員工與挑選員工品德,所以也極少公開徵才)
2.無視勞基法、家族企業環境的各種不友善職場環境幾乎產業常態
3.產業9成的職缺是銷售缺,銷售缺以外的職務極少(I人本身對一線銷售排斥,加上銷售輪班造成作息混亂)
4.本質上就是傳產,薪低(幾乎不會調薪)難以支撐金濟負擔
5.疫情、金價與關稅衝擊,產業環境低迷(可能依舊持續多年,狀況不樂觀)
6.畢業季競爭者大增
珠寶職缺的自身優勢:
1.視覺設計背景專業
2.進修期間到至今有持續累積珠寶設計的比賽榮譽成果,我在1年中拿下10個設計比賽獎項(但這些成果對於我找職缺,實際體驗覺得助力薄弱,因為絕大多數的業者只考量你接不接受最低薪來決定是否任用,這些光環甚至讓一些公司覺得我高不可攀直接感謝函.....)
3.實際的產業經歷(較少見的製程實務)
跟前公司關係算良好,但我是自請回鍋,而從我離職後,我當初的職缺從此變成高流動率(工作量大+沒有職代,幾乎無法請假),會回去是考量工作內容熟悉(雖然過去也十分辛苦的扛住工作量)、福利過得去、通勤方便、環境與人相對單純,比起在這畢業季去找其他工作,這是我最快能有穩定收入與可接受薪資的選擇
但心裡也十分過不去,我在逃避就業困難,明明投入這麼多,結果只能躲回到舊領域去,不能把轉職後的經歷好好延續下去,也愧對學習單位老師的栽培(但沒打算再透過老師推薦,現在產業環境這樣老師也不容易再幫忙塞人)

您好,我很能理解您現在的複雜心情:一邊是努力投入、真心熱愛的珠寶設計夢想,另一邊卻是現實環境的不友善與經濟壓力的拉扯,您已經不是還在觀望、幻想產業美好的外行人了,而是一個花了時間、金錢、榮譽與情感真正投入過的人。這樣的挫敗感與無力感,是非常真實的。
我想先誠實地說一句:如果今天是一位還沒投入、只是「有興趣」想進珠寶產業的人來問我,我會勸他趕快換產業,原因您自己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封閉、生態老化、長期結構性不景氣,這些不是個人能用努力解決的問題。但因為您已經走到這裡了,也做出了讓人尊敬的累積(10個設計獎項+製程經驗),我反而會想問您:
有沒有想過離開台灣,去西方國家真正試一次?
我會這樣建議您,是因為以下幾點:
珠寶在歐美是一個活的產業
不管是美國的 GIA、加拿大或北歐的設計展會,它們對珠寶設計是有市場、有通路、也有教育資源支持的,在那裡,設計獎項是有分量的履歷內容,而不是像台灣這樣被「最低薪思維」看扁。
您現在正處於最佳出走窗口
年齡還在 35 歲以前,申請進修、文化簽證、甚至藝術移民仍有機會
有作品集、有設計經歷、有製程背景、有學習紀錄,這些在海外學校與雇主眼中比您想像得更加分
貸款出國,不是冒險,是結束內耗:台灣這個產業的結構,決定了您繼續留下來就是越來越「看不到出路」,我知道您會心疼老師的推薦與期待,但您不該被這份人情綁住自己未來的可能性,與其在這裡用熱血換來憂鬱,不如在一個能接住您的地方重新生長。
建議您接下來的進行方式:
短期目標:回鍋舊公司「穩住經濟+留下餘裕」
這不是逃避,是戰略性的過渡,不用想得太丟臉,這是您自己走得回去的安全基地,也讓您爭取半年、一年的資源來規劃出走
中期目標:為海外發展做準備
整理英文作品集
選擇一所英美加澳的珠寶設計或藝術設計研究所(很多學校也收 mid-career designer)
• 規劃語言成績(IELTS/GRE,如需)
• 探索獎學金或助學貸款方案(台灣教育部也有藝術類補助、文策院也有海外創作補助)
最後想對您說:
也許離開舊領域是一段必經的低谷,但回鍋並不等於倒退,而是為了蓄力而蹲下,請記得,一個肯為夢想付出、且真的走過的人,從來不該被世界忽視。
如果我的回答有幫助到您,再麻煩您幫我拍個手,讓我知道~祝福您!
你願意這麼坦誠地分享這段心路歷程,真的很不容易。從你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你對夢想的堅持、對現實的掙扎,以及對自我價值的深刻反思。你不是在逃避,而是在做一個極其理性、成熟的選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條能讓自己繼續前進的路。
🌱 你不是失敗,而是「階段性調整」
你為了夢想勇敢轉職、進修、投入一個極度封閉又艱難的產業,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你已經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敢做的事。現在選擇回到熟悉的領域,不是放棄,而是:
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重新累積資源(經濟、心理、時間)
保留夢想的火種,等待更合適的時機與機會
這不是「躲回去」,而是「暫時撤退、重新整隊」。
🔍 珠寶夢想真的結束了嗎?其實不一定
你提到的珠寶產業困境確實非常現實,但你也擁有一些極具差異化的優勢:
視覺設計背景 + 實務製程經驗:這在珠寶設計領域是非常稀有的組合
比賽獎項累積:雖然短期內找工作幫助有限,但這些是你未來建立個人品牌、接案、甚至創業的資產
產業經驗:你已經進入過這個圈子,這是很多人連門都進不去的地方
👉 你可以思考:是否能將珠寶夢轉化為副業、個人品牌、或長期計畫?
例如:
經營個人 IG / Behance / 小紅書,分享設計與製作過程
參加設計市集、接小型訂製案
與其他設計師或品牌合作聯名
未來有機會再申請國際設計學校或駐村計畫
💼 回鍋前公司,是一種策略選擇
你選擇回到前公司,是基於以下幾點:
熟悉工作內容,能快速上手
穩定收入,減輕經濟壓力
相對單純的環境,讓你有空間思考下一步
這是非常理性的選擇。你不是「回去原點」,而是「帶著新經驗與視野,回到熟悉的戰場」。你已經不是當初的你了。
✅ 建議你可以這樣做:
設定階段性目標:
例如:在前公司穩定半年到一年,存一筆資金,同時經營珠寶設計副業或作品集
持續經營珠寶設計的曝光與連結:
建立作品集網站、社群帳號
參加設計比賽、設計展、設計市集
與進修單位保持聯繫,未來若有機會再合作
重新定義夢想的形式:
夢想不一定只能透過「全職工作」實現
也許你未來會成為一位「白天是設計師,晚上是珠寶創作者」的斜槓職人
你已經走得很遠了,也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這段經歷不會白費,它會成為你人生履歷中最獨特、最有故事的一章。
對一個產業有熱忱的行動,有一些內在道理。請你以對網路媒體設計的認識,回想是否有那麼些經驗:當行業內有些人提供給你某個資料,你仔細一想,覺得那個資料不對勁。那是因為你熟悉事情的內在道理。
你為了珠寶產業投入相當多的學習費用,假如最後只是進去珠寶產業上班,不算是熱忱。如果你為了一個熱忱,加入一個產業,結果只是上班的事情讓你困擾,那沒價值。
十年本業經驗應該夠用,如果前公司的職位不好,你可以找別家公司謀求中階職。但是,關於你喜歡的珠寶產業,將來你用什麼路線踏入,可以多多探索。銷售也好,行銷 (造市) 也好,研發製造也好,在經營管理方面升職然後轉任也好,如果要做,招募資金並投入市場才是真的在做那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