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匿名2021/6/24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36-40歲

如何評估轉職的風險? 何時是好的轉職時間點與機會?

我目前在大企業上班,一直想要投入剛發展的新創,從無到有參與公司的發展。
中年後,上有家庭下有小孩,也是家庭開銷最大的時候。
待在原本的工作跟產業,職涯跟薪水都可以穩定成長。
如果是做跨度比較大的轉職,常常會面臨到薪水減少,未來職涯跟生活也會相對不確定性增加,可能還要常加班影響到照顧小孩的生活。
如果有遇到有興趣的轉職機會,常常我們會因為這些現實因素考量而退縮。
對於有類似狀況的中年同仁有沒有具體化的評估方法? 適合轉嗎?怎麼轉? 要規劃多久的職涯才適合轉職?
謝謝。

回答 6觀看 2671
回答 6

您好,經了解過您的問題後,給予幾點建議如下。

① 如何評估轉職的風險?
✍ 個人認為評估轉職的風險可依照此方式。
【轉職風險】=【性質差異】*【轉職待遇】 /【 技能掌握】
1. 【性質差異】轉職工作與現有工作內容差異
《差異性 ↑、風險度 ↑ 》代表之前擁有的專業與經驗無法繼承
2. 【轉職待遇】:個人對於轉職後工作要求待遇
《待遇 ↑、 風險度 ↑ 》因為要高待遇勢必要與原該職業的專業人士競爭,其贏得的難度會更高。
3. 【技能掌握】:個人對於轉職工作的知識技能掌握度,及是否已經有開始著手進行
《技能掌握 ↑ ,風險度 ↓》在高技能掌握度上,可以由進行測試回饋及能力審核去自己是否可以成功轉職。

② 類似狀況的中年同仁有沒有具體化的評估方法? 適合轉嗎?怎麼轉? 要規劃多久的職涯才適合轉職?
✍ 延續第一點內容,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等到換了之後才去了解及學習,而是要預先進行嘗試訓練,想要轉職PM就要先自己學會評估流程寫大量的計畫書、想要轉職行銷就要了解行銷邏輯及呈現許多的成果,透過自我預先深入的了解,增加以下的優勢,才能更安全的進行轉職
1. 確保這個領域,真的是自己想要經營的
2. 確保自己的能力與信念,是可以負荷這個領域的挑戰
3. 累積的知識與專業,可以在面試時更順利的進行問題回覆
4. 累積的成果資料,可以取得更多公司的信任及認同

✍ 在決定轉職的當下,就代表自己要放棄原本優勢的學歷與經驗,去挑戰沒有優勢的職業,面對那些原本就是相關行業的競爭者,如果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又如何讓面試官願意給予錄取機會?又如何保證自己在轉職後,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而不是痛苦後悔?這些都是轉職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③ 何時是好的轉職時間點與機會?
✍ 但前面講了很多,都是在描述降低轉職的風險,但有時候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客戶的需求,並沒有說什麼才是好的專職時間點,也並非未照上面的方法就一定無法轉職成功。以104 楊基寬董事長為例,在37 歲離開電腦製造產業,轉職創業成立【104人力銀行】,在背負著家庭壓力及沒有建立背景的情況下,其中的轉職經營的過程是非常艱辛困難,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所以會建議較為保險的轉職方法。

✍ 補充轉職相關資料
1. 【這就是我的堅持——104與楊基寬傳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37312
2. 【楊基寬 董事長分享創立104 細節過程】: 📌 https://giver.104.com.tw/question/b9dc01ed-fa29-483c-9c32-b683ad3aba1e

👍 以上幾點是個人的建議分享,希望能夠解答到您的問題,也願您能夠順利找到想要的方向與答案,祝好運。

6人拍手
5人肯定

坦白說,不知您在煩惱什麼,連第一步都還沒踏出,履歷都還沒投,就在煩惱適不適合轉換工作。
有些新創公司有錢的很,背後是有資本支撐,沒去面試您根本不知道。
個人建議,利用在職時先投履歷去面試,馬上就知道市場狀況,也馬上知道您自己有沒有辦法承受轉職。

以上供參

1人拍手

從大公司轉到新創或創業
其中的風險您已經提到了
1.薪水減少
2.未來職涯跟生活也會相對不確定性增加
3.常加班影響到照顧小孩的生活

家庭的風險要注意如下
1.確認家庭現況金流。(這些費用都是一年比一年高,切勿只用今年的推算)
2.去新創或是創業的所得會從哪起跳,預計需要幾年達到您的要求(所以要先知道家庭現況金流,才能知道最底線在哪)
再來是公司面的發展
1.現在的新創/創業的市場有多大
2.手上有多少穩定的單
3.公司的金流狀況如何?

您的能力能否在公司發揮並協助公司成長?
在大公司您發揮您的專業,把部門帶領起來,完成團隊目標就是主要工作。在新創或是創業,只有獲利(包含獲利模式)才是唯一指標。
手上的資源會差異也非常多,行政跟一些基本公司營運的工作會需要cover。

甚麼時候是轉職點?
創業或是轉職,基本上都不會是準備好的。
時間點很難有最好的時間,沒生的說要生,生了但還沒上學,上學了還沒長大,長大了但還沒成家。(隨便一等至少20年)
最好的時間大概是=>跌到谷底,沒有可以輸的東西。

所以思考的方向,風險控管先做好(大不了少赚或是持平,但不會虧到連家都沒了),再去做行動。
如果是創業的話,前期看能不能先跟工作併行(也是分散風險的方式)。

#創業有取捨
#一天24hr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5人拍手
2人肯定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