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職涯發展:廠務工程師vs設備工程師

關於我:29歲私立電機系本科畢業,目前就讀國立電機在職碩,目前是在一間傳統產業,擔任了5年設備工程師。
提問:考慮良久因目前職業上限太低且不調薪,想往科技業(半導體or光電)發展,若是同時錄取製程工程師和廠務工程師,想請問兩者薪資差異、未來發展和工作上的勞累程度,謝謝前輩的解答!

回答 4觀看 392
回答 4

Hi 您好~收到指定邀約回答:

針對您的問題,我個人給予看法如下:

薪資成長:製程工程師>廠務工程師
未來發展:製程工程師>廠務工程師
工作上的勞累程度:製程工程師>>廠務工程師

這是取多數的相對值,而非絕對值!薪資成長的天花板,製程確實會是比廠務來的高,但相對工作上的勞累程度也是遠大於廠務

「未來發展」的定義隨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認為是可以轉換到其他職位,或者是往更高的職位升遷

不過標題是描述廠務工程師vs設備工程師,但有點不解為何內文又會冒出製程的職位

2人拍手

查看1則回覆

電機領域很廣,要看你修課內容偏向哪裡。
同樣是電機科系廠務背景和設備接近,和製程差異比較大。

工程部底下分設備課和製程課,要當到部門經理的我看到的幾乎全部是製程,
所以資深設備會轉調製程歷練。要當到廠長的,幾乎都要在製程整合單位歷練。

工作勞累方面,每個單位各司其職各有各不同的累法很難做比較,大部分人看不到別的部門的累與淚所以總都覺得自己都比別人累。製程比較偏勞心,菜鳥從Fab 值班接電話開始,建程式調機或處理hod lot ,相對其它二者在辦公室寫報告整理資料時間多點,資深就會更多時間在會議室開會,被客戶和其他單位review,前陣子還有人問受不了壓力要轉職。

設備和廠務更多勞力除非資深否則坐在辦公室時間少,維修和巡檢都是體力活,運動量大每天可以走萬步有助身體健康。設備基本在Fab內活動多,廠務看是水,電,氣,空調,或是建廠,少數有在中控室監控各種數據接電話,基本都要外面走,在sub Fab,有的要在外風吹日晒雨淋,但是天高皇帝遠,廠區大偶而找個地方躲起來小憩一下只要值班手機收的到訊號也有小確幸,管外包廠商機會多要會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下班廠商邀約應酬飯局多人脈好所以容易出去開業當老闆的多。

以現有的訊息,你碩士拿到想去起薪兩百萬頂尖的半導體廠,可以去試廠務或設備機會比較大,運氣好傳產年資還可以打對折,起薪就會比新人高點。週圍設備和廠務同事很多是高工職或專科技職體系上來,再二技四技研究所,動手能力都很強人也很靈活。製程基本就難了,頂級大廠很挑學校挑成績,淺規則要是"雙國立",不光國立還要排名前面的國立。你大學是私立,碩士是在職,經驗是傳產,我說的直白是不要讓你誤導方向。想堅持做製程不去大廠去小廠也行,薪水就少很多看是否能接受。

對未來方展方面,留在工廠裡面基本製程前途比較光明職等和薪水相對比較高,就窩在Fab論資排輩慢慢熬年資,或是轉到其它比如研發,品管,客戶工程,,,等單位。出去到半導體材料商或是代理商的相對比去設備商的多,基本無論在甲方或乙方都是領薪水過日子佔多數,想開業當老闆的也有但相對少數。

設備和廠務出來自己開業當老闆發大財的就遠比製程多。設備出來可以賣零件耗材,賣裝機或維修專業技術,有本錢可以買賣二手設備每台都幾百萬起跳。廠務出來可以承包工程,建個廠有幾百億經費,隨便包個小工程動輒也是百萬起跳。工作十幾二十年可以有本錢做生意時以前同事已經開始當主管,就可以透過原來人脈接到一些外包案子。
簡單的例子,原物料價格,設備機台的價格,到建廠的價格那等級是差幾個零。
周圍資產上億的同事來看,廠務和設備遠遠超過製程。

半導體廠基本上新人進去大多通通從輪班開始年紀就會被考量,三字頭對很多主管眼裡會是一個門檻,所以要轉職要把握時間。半導體廠高薪但是就是比較累,要去就不要怕累,要生活品質怕累就不要去,自己先想清楚。但現在段建議先專心拿到碩士學位再考慮跳槽的事。

溫馨提示,光電和半導體產業不太一樣,台灣光電業早已經被對岸三X光電幾乎打趴了,上市公司財報都公開的網上不難查。有同學畢業開始做光電業做了三十年到高階主管最近被公司"優退",其它年輕的員工就被資遣了,有空產業新聞要稍微看一下,入錯行業界白忙一場了。

祝 心想事成!

1人拍手
2人肯定

查看1則回覆

1 你29歲,電機系畢業,已有5年設備工程師經驗,因薪資與發展受限,考慮轉職科技業,想比較製程與廠務工程師的差異。
2 薪資比較:製程工程師起薪普遍較高,年薪約130-180萬,廠務工程師則約110-150萬,視公司與經驗而定。
3 未來發展:製程工程師有機會晉升資深工程師、技術經理,甚至轉技術行銷,廠務則偏向管理、設備規劃方向。
4 工作內容:製程工程師專注於製造流程優化、良率提升,廠務工程師負責廠區供應系統,如水電、氣體等。
5 壓力與工時:製程工程師輪班機率較高,加班普遍,壓力來自良率與產能;廠務工程師雖工時長,但相對穩定。
6 勞累程度:製程工程師需與產線緊密合作,故臨時狀況多,需隨時解決問題;廠務則需處理設備維護,工地現場跑動較多。
7 技術門檻:製程工程師對半導體/光電製程技術要求高,需懂SPC、DOE等;廠務工程師則需熟悉機電、管線系統。
8 轉職難度:你的設備工程經驗較接近廠務,但若有製程相關背景或願意學習,可考慮製程發展機會較多。
9 長遠發展:若目標是高薪與技術提升,製程工程師較有優勢;若偏向穩定且可累積管理經驗,廠務工程師適合。
10 跳槽機會:製程工程師轉職選擇多,能跳往不同製程、FAE或技術行銷;廠務則較侷限於特定領域或管理職。
11 建議選擇:若能適應高壓、輪班與技術挑戰,選製程工程師;若偏好穩定環境與基礎設施管理,選廠務工程師。
12 祝福你。

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

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

還沒有 104 帳號嗎? 現在去註冊

1人拍手
1人肯定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