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填公司未填職務26-30歲

最近朋友間流行「快速離職」,感覺自己也受到了影響

最近在 Instagram 上面看到朋友們,幾乎都在頻繁地換工作,只有自己還待在畢業後的第一間公司超過一年的時間

和他們聊過,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而且人生很長又不確定未來發展會如何,所以只要面試覺得符合水平之上、有錄取就會去試試看。再加上線上面試不用付出太多時間和交通成本,如果到職發現工作內容有落差、和公司不合或「水土不服」,還可以趁試用期趕快逃,或是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體驗過四個 Q 再決定去留也不遲

其實很欣賞朋友們的積極試錯,和能夠「快速離職」的果斷。但不時會想到以前學長姐說過換工作的頻繁程度,可能會被視為員工穩定度的考量之一。實際上看到朋友們從中也認識了一些人脈,讓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職場的生存之道,卻擔心這樣的心態會被認為是經不起壓力的個性

我還偶然在網路上找到離職傳染病的內容(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f49beb42-aa3b-4289-9888-63375b66ddea?utm_source=104nabi&utm_medium=share),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影片在說的其中一個人!因為還沒有太多經驗,聽到別人說要趁年輕多去體驗的這句話,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聽取這句建言,如果不是,有沒有好方法能分辨自己的環境好壞、停損點要設在哪裡,或是安定自己想去其他環境體驗的心態呢?

回答 14觀看 7882
回答 14

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定義,並回覆您的問題。

摘要頻繁換工作的理由是
1)不知道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以及未來發展
2)不確定公司好不好,只要工作內容有落差、水土不服、老闆很鳥,就快逃。

針對這兩點,提供一點意見跟準備方向
1)怎麼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
工作的本質就是付出勞力智力,換取薪資福利報酬,工作不是娛樂。
請不要用興趣來思考,因為有興趣、有趣的事情可能不是您最擅長的領域。
請用專長、長處的角度來思考,您的技能、學歷、證照、個性、軟技能中,最值錢、最可能賣錢的是什麼?
訂出自己的專長,想要發展的方向,就可以開始尋找產業職務。

2)怎麼知道這個產業職務有沒有發展前途?
104薪資統計可以看這裡!
https://guide.104.com.tw/salary

怎麼看有前途?
(舉例)點選專案/產品管理人員
軟體專案管理師,資淺 p25 4.5萬—》p75 資深6.7萬—〉主管 p75 8.5萬。
如果您去點選其他職務類別,蠻多工作的職務p25 vs p75的薪資差距只有一萬上下,又沒有主管職,成長幅度不大,假設追求$景,明顯就不符合期待。

3)怎麼知道公司好不好?
各大網站海搜公司,研究公司產品、市場 是在面試之前就該做,而不是拿到offer, 或是進去以後再研究。
研究公司有問題,或找不到資料,就應該要把握面試機會問清楚,最基本的,公司有多少員工?年營業額?目標客戶族群?目前最大的客戶?主力產品是什麼?未來兩年的發展目標?
一個正常有前景的公司主管,應該能侃侃而談自己的成果、公司發展、部門的目標前景,散發閃耀驕傲的光芒!

4)怎麼知道 公司同事好不好,氣氛如何?
***到公司上班不是交朋友。
***到公司上班不是交朋友。
***到公司上班不是交朋友。
公司同事是要共事,只要對方客氣有禮貌,該交付、交辦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就是好同事、好老闆。
大家處得來,絕對讓工作愉悅度加分,但處不好也不用客氣,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讓別人欺負,自己行事正直,圓融待人。

最後,打三顆星星
★★★請把握面試機會,深入瞭解這份工作。
面試之前問自己: 你打算在這份工作待5年嗎?你最期待的三個點是什麼,對這家公司職務,你最擔心的三個部分是什麼?
帶著您的問題,有目的性地參與面試,把所有的疑慮釐清,仔細觀察辦公環境,跟您談話的所有主管跟前輩的談吐是否符合期待。

建議在找工作的時候,用一個投資的心態在選公司,您投資的是自己最寶貴的時間,珍惜自己的羽毛,挑選好的標的,才能安心、專心的投入。

以上,提供您參考。

5人拍手・

您好,

我想這個方式普遍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積極試錯固然是好,但在公司沒有任何誇張的行徑或是違反勞基法的前提下,只待了3個月真的就可以看到那一個職務或是那一個公司的全貌了嗎?

勞基法沒有所謂的試用期的概念,但為什麼很多企業還是會有這個時間出現呢? 是互相磨合的時間,但更重要的也是你適應公司的時間。跟同事的相處、怎麼操作公司的系統、基礎知識怎麼應用在職場實務面。通常都會有前輩帶領,慢慢地將自己從學生轉換為上班族。很多工作1年都不一定學得完全貌,2~3年可能也只是剛好。

另外所謂的"工作內容有落差、和公司不合或「水土不服」"這件事,可能您說我試過一間不行,我想大家都願意相信,但如果你每一間試過都不ok,我們可能會問,每一次的面談中,您是否沒有成長? 沒有更積極在面試時去了解各種不同的因素? 所以導致一年換了4份工作?一份工作說水土不服有可能真的是公司的關係,但如果每一間公司你都不喜歡,那我們會開始懷疑是公司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 是不是你沒有嘗試過就輕易說出了放棄?

表面上這樣的作法可能省了很多時間放在不對的事務上,但實際上超過一定的頻率後就會發現,這樣的作法可能會深深影響後續的求職狀況。我想你的停損點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我還有沒有可以學習的東西? 無論是專業、處理事情、面對人群、團隊合作、專案處理...甚麼都好,如果有,那就是學完才算,到了轉職時,這才會是你履歷上的亮點、你的武器。

做好自己、發掘自己想要的、發揚自己的潛能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你。有了實力你的路廣了、未來的選擇多了、您就會有更多的體驗。

祝福你未來一切順心!

1人拍手・

趁年輕多去體驗的這句話,
後面接的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標
與之而來的是實踐。

#不在目標的路上,就是浪費時間。

目標是甚麼?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不想/不喜歡做甚麼,如:不想加班,不想工時不穩定,不想一直在舒適圈,不想被主管念,不喜歡辦公室文化,工作內容無法進步,對工作內容沒有興趣...等。

而這些不想/不喜歡的全是個人感受。就連老闆本身,也一樣有不想/不喜歡的事情(發生頻率還更高)。

反過來說:
想要勝任現在的工作,進而改善,讓作息更正常=>減少加班
想要掌握進度,清楚了解客人訴求=>減少工時變化
像要進修,或是接更大的案子,提升能力=>跳脫舒適圈
提升想專精的能力,去做到我想做的工作內容。

而這個狀況會隨著您的工作年資,有所變化。舉例如:年輕時想要接更大更挑戰的專案, 或是年輕時想要跑不同的地方,有點資歷時想要帶team做事,想要更穩定的上下班,想要提早退休等。

所以"找尋目標"也是一個目標,但要知道的自己有在找目標嗎?
還是逆來順受,有甚麼做甚麼呢?
有對目標付出120%的努力嗎?
還是走馬看花呢?

再來回到您的問題,您是從事專案管理,公司基本上都有一定規模,分享一些觀點。
環境的好壞,撇除上述個人感受外,
不會變的只有一件事:公司有沒有賺錢,您有沒有賺錢(沒有獲利無法支持夢想,對公司對個人都一樣) ,其他的都是看您個人要不要接受。
(太差勁的公司,或是不符法規的公司不再此限,馬上離開)

停損點,這邊倒不建議單看決定離開的跡象或是條件。也要看自己的目標方向。

工作期一年,大概是把公司的基本作業摸過一遍的程度。所以已一年的經驗來轉職,通常薪資跟職位不會有大起伏。累積的經驗也不會碰到更挑戰的case。
如果現在做的不是您的目標,等您一年累積經驗,一年過了,換工作,又是一年,會一直在找尋目標上來來回回。

所以嘗試是為了找到目標,訂定後累積經驗往目標爬。
有的人找到目標,在這一年中持續準備欠缺的部分,經過了一年後轉職順利成功。
有人能力很強,真的是碰到不適合的職務轉職。

眼前您著重的可能是工作內容,那就先以這個為出發點,去了解要自己還欠缺甚麼,需要嘗試甚麼,或是現在的工作內容怎麼去調整,再往上走的路是甚麼。
#有的時候答案是靠磨出來的

2人拍手・
1人肯定

我覺得
很多年輕人能夠很快進入職場,
能夠應徵各種不同行業,又能夠被錄用,
首先要思考 該職缺是 事求人 還是 人求事 ?

我認為
想要多嘗試各種職類的年輕人
請多審核自己有什麼本事,
讓自己 可以從眾多職缺中,
挑自己喜愛的去"嘗試"

先問自己在高職 大學 自學 幾個打工 正職 中,
有沒有累積到
能夠 在 事求人 的理想職缺中 有脫穎而出的競爭力?
...
(我推測
大部分的面試官,
可能不會欣賞
來學一學 試一試 就走的人...)

你好:

待得時間短但卻覺得不好想離職?哪裡不OK非得很快就離職?
時間外,要更重視為何要離職。

任何流行都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不是只要有傳染病自己也該得一得。

有沒有可能把積極放在試對?
基本上沒有完美的公司;若還要比較,比較不完。重點是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優先順序又是甚麼?

但不時會想到以前學長姐說過換工作的頻繁程度,可能會被視為員工穩定度的考量之一。>>>>這個可以搜尋診所過往提問,時不時有人會問過往每份工作年資過短,現在求職面試都被質疑穩定度,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這由你自行瀏覽收穫心得。

實際上看到朋友們從中也認識了一些人脈,讓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職場的生存之道>>>所以人脈給了對方職場生存之道?生存的方式是你喜歡的?每個人對人脈的定義不同,若覺得那樣的人脈很讚,有把握照做也能遇到嗎?若未如預期會失望嗎?

工作不是課外研習或夏令營,不是讓人來體驗的;只是我們從工作中做著做著可能就體驗到些甚麼,專業技能、做事技巧、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等磨練,甚至合作默契的美好、達到目標的喜悅。

"趁年輕多體驗",主要對有些還沒找到職涯目標的鼓勵話。但換個方向思考,若已經找到目標,就此投入歷練軟硬實力,累積起年資不是更好。很多企業的福利也會從年資制定,到時還能享受到不也很好。簡言之,沒事為何要離職?離職主要為何事?

(btw,至今出國超過10次,只有4次跟親友規劃排休或轉職空檔去,其他都跟工作(在職)有關:員旅、考察、在職進修跟學校去。雖非是我對‘’工作‘’的期待。但員旅有補助,工作還在,當地消費也較不會過度擔心。考察回來要寫報告,但過程中卻樂在其中。對喜歡旅遊的我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恩。)

想想你剛到公司一周都在做甚麼?三個月內做了甚麼?半年後又做了哪些?一年內真的可以窺探工作全貌嗎?甚至瞭解這產業的know how。尤其基層職務,有很多基本功需要累積堆疊,經歷一個專案就夠了?倘落只是參與其中1/3甚至僅支援整理廠商報價,這離經歷"一個"專案還差很遠喔。

工作難免有例行事務,以我從事的品牌行銷為例,每年都要做節慶行銷,難道就覺得節日又來了"又重複了",於是感到枯燥無聊乾脆離職?!!重點在於雖然又是節慶行銷,無論是舉辦活動或發自媒體文等,還是可以從中加入新創意新思維新風貌。

其他先進也給了很多建議。也可換位思考,倘若你是主管或老闆,你希望招募哪種員工進你公司你的團隊。

希望以上資訊有幫助到你,祝福你。

您好:
職場跳跳族,在企業眼光裡就是不穩定,我們人資篩選履歷,前三個工作如果都在一年內,有些都是幾個月,除非真的很缺人,否則不會邀約面試!

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沒有累積做一個工作職稱的工作內容的經驗,也慢慢會沒有面試機會

人資篩選履歷,曾經做過的工作內容及經歷是最大的篩選重點,人力銀行刊登的職稱的工作內容,是我們人資根據公司用人單位主管所開出的用人條件去刊登的,我們會看求職者履歷及自傳中所寫的內容,跟我們所刊登的職缺內容去作比對,符合比例高的,我們才會邀約面試,所以如果你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那被邀約面試的機會是少的,因為企業偏好使用有經驗者

你說:只有自己還待在畢業後的第一間公司超過一年的時間,恭喜你,找工作一定比他們順利。請好好累積某個職稱的工作能力,取得相關証照,也許有機會往主管之路邁進!

祝福你

您好,
其實職業生涯就像一段旅行,路途中會碰到甚麼人、事、物,沒有一個人士有精準的把握,然也正因為如此,才顯得這段旅程的奇妙及可貴。也因為這段旅程覆蓋了一個人人生超過1/2的時間,所以往往也跟一個人的人生際遇重疊再一起。
這趟旅程又像是線上遊戲,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裝備,打怪戰鬥後,又補充自己裝備,沒到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夠真實體驗到人生的勝利。但旅程充滿驚奇,也充滿許多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您上文提及「快速離職」的概念,或許也只是某部分的人,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走自己的人生路程。只是撇開是否會讓企業覺得自己工作穩定與否,或許您可以從自己的需求去思考,到底自己的心需要的是甚麼。
有的人可能希望的是上班時間彈性自由,有的人可能希望工作在自己家樓下,有的人可能考慮的是薪資,有的人想的是未來的生涯發展....考量的因素好多好多,還是要回歸到您心裡想要的是甚麼。
另外每一段的工作都是一種能力的累積,不會白白走過。不論時間長短,重要的是生命經驗的累積,自己清楚了解在這個過程得到甚麼、擁有什麼,才能夠讓自己心裡有定向,不至於隨從環境,而迷失自我。

1人拍手・

您好:
許多職場的前輩已經在前面留言表示了差不多的看法,故我就不再贅述,但我想提醒的是,職涯如果是一本書,作者是您自己,您想每個篇幅都是短短三行交待完畢,還是有起承轉合,讓讀者更想了解您更想多讀一點呢?

工作的轉換是需要仔細思考的,不用在意旁人想怎麼體驗人生,只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規劃,方向,就努力去執行,以職涯長期來看,會有加分效果的!

如果現在工作可能不是完全如您意,只要透過現有職務上去做調整(這個調整有可能是轉調,有可能是下班後再做期他進修增加其他的技能),相信你不用靠轉換工作,也能在職務上做轉換!

1人拍手・

你好,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沒有絕對。

對現階段的自己,不妨可以換個角度想。
1.目前的職位與內容,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2.目前是否還有能夠學習與成長的地方?
3.在目前的領域中,是否有規劃自己一到三年的未來展望?
4.如果離職之後,自己會不會感到後悔?
5.假設離職之後,未來的自己要做什麼?

分享我自身經驗,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五年。
那個時候我跨領域,非相關科系。
我不斷做中學,在過程中經歷很多、充實不少。
職位與能力也有所提升,更讓我清楚知道自己的方向。
對於未來的期望與目標,更是到現在依舊清楚。

我也曾經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
我只想著既然人生將近三分之二都會在為了工作奮鬥。
那就踏入一個自己能夠接受與持續保有熱情的領域,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砥礪,勇往直前。

希望能夠讓你更清楚自己所需,相信自己。

2人拍手・
1人肯定

如果你確定很快就能找到工作,那年輕多嘗試也是不錯的體驗。
除非你加薪、升職、環境好、同事長官相處不錯,否則通常待久了事情越來越多錢卻一成不變,有能力跳槽到更好薪資福利和良好工作環境才是真理。
至於叫你不要離職的通常都是人資或老闆,離職會增加他們工作量,這群人就喜歡便宜省錢的年輕人,反正面試就喜歡問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聽一些滿腔熱血的答案,憑第一印象好感度錄取,用太快離職會讓你歷練不足、安定性不好,影響未來找工作來想辦法讓人不離職,但不會檢討自己的眼光專挑這類工作者,把實事求是的工作者拒絕在外。

2人拍手・

1.在您這個年紀,有這個想法很正常
A.我真的要在這個產業公司深耕下去嗎?
B.別人都那樣我要不要...
C.不知道現在工作的價值
D.不知道未來的路徑

我在那個年紀也差不多~~~

2.這個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成功學,但天生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一路獲取頂尖資源的人,是少數的

是媒體放大了他們

3.這個念頭一起,遲早會去向他的終點
A.去嘗試別的,得到那條路上的答案,或著這條路上的後悔
B.在這條路上繼續走,得到這條路上的答案

如果你移動的念頭很強,機會成本又不是非常大,那就趕緊走到A這條路上吧,好過幾年後還是要動

因為隨著年紀大試錯成本會越大,這個世界敞開的大門會更少~

4.機會成本的意思是
你在的產業公司位置都很難得
公司很重視累積年資,或幾乎不用外人或回鍋的人

2人拍手・

工作本身就是為了符合雙方對彼此的期待,不相符自然沒有逗留的理由。快速離職總比長年待在一個自己沒有發展空間的位置上來的理想。要想清楚的是快速離職之後,是否能有效盤點自己的技能跟興趣,找到更適合的位置,而非迫於經濟壓力,又去了另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職能,導致頻繁換工作的惡性循環。認識人脈有很多管道,並不一定是在職場上,也可以是在下班後的進修或類似Toastmaster 這樣的社團。我覺得每個人的道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要時時檢視自己的位置與想法,再做決定!

1人拍手・

你好,
提供另一個角度的觀點,也許在公司內部也有職位輪調的機會,這也是一種嘗試不同工作內容的方式,同時工作經驗及年資也可以累積。

適合別人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祝福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1人拍手・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由於產業的快速變化,以及充滿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大環境下,我想『快速離職』跟『頻繁轉職』,在現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現象,另外,我想我們的這個世代也很容易受到網路社群的『刻意營造』的氛圍影響,感覺別人都過得很好,相形比較之下,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覺得自己是不是過的不好,是不是不夠優秀,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以及沒自信…等等的負面想法。無形當中,有時會撼動目前的穩定或產生質疑與困惑,在去或留之間搖擺。

我覺得您的觀察跟盤點思維都很好,您可以觀察到,會頻繁轉職跳轉的工作者,往往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例如: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沒有特殊的專業技能或專長、不符合自己的薪資期待或對工作內容的期待有落差、沒有未來發展性….等,試圖想透過不斷的『試誤過程』可以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但是卻也是一種職場流浪者的現象,這樣頻繁的跳轉,不僅學不到一個領域/產業的專業以及know how,在人脈的建立上,若沒有恆常互信的關係建立之下,我想短期內也只是充其量增加LINE聯繫人而已,不太會有實質上的助益,無形當中,耗費很多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綜然經驗體驗無價,但也必須要從每一段歷程當中找到可以增值的可轉移職能,可以互信的專家人脈,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經歷,對往後的職涯歷程才有正向的幫助。
我個人的建議,從人資企業主的角度來看,審視一份履歷表還是帶著刻板的眼鏡:第一,看專業是否與職缺有關係;第二,從歷年轉職歷程看在職的穩定度。其他面向,例如:人格特質、資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自傳內容沒有太多的論述,或學涯歷程不夠豐富,都很難窺探出來;有工作經驗的工作者,就會強調過去的工作能力或特殊的專案,從中展現可轉移的職能,所以,如果頻繁的跳轉工作,在第一個階段就會被提出,穩定度的質疑,如果工作轉移之間的關聯落差很大,也會被提出沒有特殊專業職能的疑問,從一個企業主/公司的角度來看,就難被接受是可以晉用的人才。
最後,跟您分享是不同年齡層間的轉職條件,人生在不同年齡的角色跟責任都不一樣,20歲跟30歲的轉職條件,或許還不會落差太大,但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生理的老化、心理的成熟,轉職條件會漸漸嚴峻,甚至沒有可以跳轉的時間資本、金錢底氣,年輕當然是可以大膽的試誤,去嚐試多種不同的可能,開放自己的視域,踏出舒適圈,但也要有策略規劃、有方向的去培養特定的專業,隨著年齡,有了家庭、可能有了子女,漸漸有對上(父母)有照護壓力、對下(子女)有撫養的壓力,試想,屆時的生存條件是否還有可以讓您有充分轉職的條件與機會?
職涯是一段充滿未知的歷程,過程中會不斷的受到新的因素而產生不同的變化,但都不要因為害怕進場或未知的可能就先退出遊戲,至少要在等待區,或積極尋找可以搶的灘,把位子佔好佔滿,做中學學中做,不夠的能力就想辦法找資源提升,永保自學力還有熱情,找到可以恢復能量的方式,減少內耗,職涯歷程很長,是一段不能停下的學習的歷程,會隨著歷練更成熟穩健的,無需擔心,但前進的腳步不能停。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