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31-35歲
目前企業是不是對於要請假兩星期去旅遊的人比較不會接受?
目前在領失業補助金,所以目前是待業中
因為領的次數快結束了想找工作 有投了履歷,也有被面試邀約(站內訊息簡單說明明年有要去國外旅遊兩週不知道可不可以接受,但回覆是無法)所以也就沒有後續的面試了,所以我想其他企業或許也是這樣導致不敢繼續投遞下去...
我的想法是:雖然旅遊天數是有點多,但不至於少我一個讓整個產線運作不了吧?
而且也不是馬上就要去的那種
難道在旅遊回來前找兼職工作會比較適合現在職場環境??

您好
依規定請假是勞工的權益 ,但是工作真的沒有潛規則嗎? ,也許可以這樣說 ,在雙方都還未正式了解的狀況下 ,你就先提出你的需求 ,這樣會不會有點奇怪? ,也許等真正進來後 ,環境混熟 ,人混熟 ,流程也都了解 ,在取得主管的同意下 ,是不是就可以請你想休的假...,而不是來都還沒來 ,就先預告 ,明年自己要休2週的假...,再換個角度 ,如果你是HR ,你連這個人的面都還沒見到 ,他就直接跟你說 ,他明年要休2週的假 ,你自己的感受呢? ,如果大家都這樣做 ,你的感受呢? ,我還是要說 ,休假是你的權益 ,但要怎麼說 怎麼安排 ,讓大家取得協調 ,我能同意你說的不會因為你地球就停止運轉 ,只是大家是團體 ,萬一到那時候請假的人多 ,那為何要准你假而不准別人的假?(只因為你提早說?) ,那大家是不是都要在比誰先提早說?(這樣對嗎?) ,至於你的職場要怎麼走 ,這你自己要安排 ,如果要兼職 ,隨著年紀的成長 ,你確定能繼續兼職下去? ,你覺得老闆會希望新鮮的肝來操 ,還是中古肝來操? ,如果要正職 ,如果你自己有相關設定 ,當你設定越多 ,也許工作機會就越少 ,這你自己要想清楚 ,以上提供你參考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也希望你能不吝給予"拍手"或"肯定"或"關注" ,祝福你.
您好,謝謝您分享這段經歷,您的擔憂與挫折感,我完全可以理解。在現今人力吃緊、用人單位又希望新進人員「可即戰力、可穩定任職」的前提下,確實不少企業對「一進來就要請長假」的狀況會比較保留,尤其是中小企業、產線工作,排班與人手安排非常吃重的情況下,HR 很可能一看到這樣的條件,就直接篩掉了。
但這不代表您做錯了什麼,只是:
1. 市場機制對「不穩定因素」反應比較直接。
在還沒建立信任基礎前提早透露「明年要請兩週假」,對方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進來沒多久就請長假?是不是之後也會常請?」這不一定公平,但確實是人資在時間有限下快速決策的一種防衛機制。
2. 不是每間公司都一樣,但您遇到的反應,的確是主流的反應。
如果您投的是偏向製造業、作業技術類職缺,通常會比較重視可立即就職與穩定性,對「有計劃請長假」的求職者較不友善。
給您幾個務實建議,供您評估下一步:
1. 不要在面試邀約前主動提假期計畫。
除非對方主動問,否則建議在「進入正式面試,彼此互有意願」的階段再視情況提及。用詞可以溫和些,例如:
「我有一個已安排的短期私人行程在明年,會提早請假,不影響任職穩定性,也願意補班或調整。」
2. 若想近期先工作,可考慮短期、派遣、或時段彈性的兼職。
這樣比較不會遇到「假期變成錄取阻力」的問題,也能暫時銜接收入。等旅遊結束後,再回到正職市場找長期穩定的職缺。
3. 把「旅遊行程」當作一個可以商量的彈性,而非必須。
如果您願意提前結束旅程、或把旅遊時間排在試用期結束後再請假,這些調整可以在談 offer 時提出,會讓企業覺得您是有誠意、願意配合的員工。
最後,給您一句提醒:
「對工作條件不敢投遞,是市場淘汰你之前,你先自我淘汰了。」
您還在領失業補助的時間裡,這是您可以練習投遞、練習面談、爭取多元職缺的時機。不要因為一個拒絕,就自我懷疑或停止嘗試。保持彈性,是您當下最大的優勢。祝福您!
換位思考一下, 若你是公司的HR, 有一堆人的來投履歷, 其中有一個說進來後要請2週的假 (勞基法滿1年7年假, 請2週表示還要多請事假) , 其他人則可正常出勤.
除非有不可或缺的專長需要這個人, 不然有什麼理由不去找同等能力但又能正常出勤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