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使用者大頭照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我是104人力銀行_獵才招募顧問 吳灃展/ leal wu。
這裡有需多的優秀Giver是企業端的人資主管,
或上市櫃集團用人單位的單位主管;都能給予大家不一樣的角度及建議。
而我,職業為Head hunter,是一位專業獵人頭,
因工作習慣,我更會以人選端及企業的角度反覆看待事務(疑問),並以不同的角度給與建議。
希望我不同的角度及想法能幫助到人選。

  1. 290拍手
  2. 0受邀回答
  3. 19粉絲
  1. 拍手290
  2. 受邀回答0
  3. 粉絲19
關注
邀請回答

我是104人力銀行_獵才招募顧問 吳灃展/ leal wu。
這裡有需多⋯更多

擅長能力

  • 職涯發展
  • 技能需求
  • 轉職
  • 履歷
  • 面試
  • 薪資

擅長能力

  • 職涯發展
  • 技能需求
  • 轉職
  • 履歷
  • 面試
  • 薪資

Leal Wu /吳灃展

  1. 回答315
  2. 發問0
  3. 關注0
  4. 粉絲19
  5. 肯定77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的分享真的很誠懇,也可以感受到你在這段轉換過程中承受了不少壓力。這種「搬家+轉職+適應新環境+重新跟家人相處」的情境,一次發生好幾個大轉變,本來就會讓人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疲憊。你現在會有種「複雜的不適應感」,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反應。 🧭 我幫你整理一下目前的主要壓力源: 通勤時間拉長 → 體力負擔變重(尤其四班二輪) 人際關係不順 → 缺乏歸屬感或同儕連結 從租屋自由到住家中 → 家庭氣氛影響情緒 公司制度更嚴+薪資略低 → 感覺有點「倒吃甘蔗」的反差 整體變動太快太多 → 身心還沒完全消化適應 ✅ 回應這種「適應焦慮」,你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這份工作本身你還想做嗎? 如果工作內容你本身還可以接受,只是環境、人際、生活習慣在過渡期,那其實可以先給自己一段適應緩衝期(通常3~6個月內都算正常),再判斷要不要離開。 2️⃣ 通勤真的讓你太累嗎?是否能考慮中間選項? 雖然省下房租,但每天近2小時通勤+輪班制會逐漸侵蝕你的體力與意志。 若經濟許可,是否能短期回歸租屋(例如月租套房或與人合租)來減輕通勤壓力? 甚至可以思考未來存夠一筆錢後,再搬出去住也不遲。 3️⃣ 跟家人的矛盾是結構性還是可調整的? 如果是空間太小、生活習慣不同,或是言語上的摩擦,這些可能透過「溝通+生活界線」調整。 但如果是長年累積的情緒或角色壓力(例如被期待、被限制),那可能真的比較難長期共住。 🔄 你可以考慮的幾個做法: 💡 小策略一:跟主管或同事主動建立連結 人際不適其實很多人剛進新公司都會遇到,不妨先從幾位看起來比較和善、資深的人開始建立聊天的機會(例如輪班交接時閒聊、用餐時一起走去餐廳)。 有時只要一個「能講話的同事」,整體心情就會差很多。 💡 小策略二:紀錄情緒與疲勞曲線 每天簡單寫下自己今天的「體力 1-5分」、「情緒 1-5分」,你會更容易發現自己哪個因素最困擾你。 例如你可能發現其實最讓你崩潰的是「夜班後還得搭捷運回家」,那這時就知道該先從改善通勤或住宿下手。 💡 小策略三:設定一個「觀察點」 例如再給自己兩個月時間,觀察以下幾點是否有所改善: 工作熟悉度與同事互動是否增加 家中矛盾是否有緩解 體力負擔是否有因調整睡眠或生活步調而改善 若到時候仍然很痛苦,那也許就該重新思考是否要留在這份工作或是否該再次搬出家裡。 希望以上內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的情況分析得很清楚了,先給你一個大方向的建議,再細分來比較這兩個選項: ✅ 大原則建議:看「未來發展+可轉職性」+「個人生活平衡」 你現在才26歲,已經有醫療行政和醫材門市經驗,算是職涯早期轉換很彈性的一段時間。 這時候選擇工作,不只要看「眼前穩不穩、熟不熟」,更要思考未來能不能延伸技能、擴展職涯路徑。 🔍 職涯發展性比較分析: 🩺 選項1:醫療器材用品 門市人員 優點: 你有一年相關經驗,能快速上手。 醫療器材這個產業長期穩定,尤其在人口老化趨勢下需求增加。 缺點: 屬於第一線銷售(門市),職涯延伸有限,比較難往後端轉型(如行銷、產品管理等)。 排班制、假日要上班,對生活品質有影響。 若未來想轉回行政或辦公室類職位,門市經驗的通用性不高。 ✅ 適合你如果:你想要馬上就上手、對醫療產業仍有熱情、不排斥輪班或假日工作。 🏦 選項2:產物保險公司 櫃檯服務人員 優點: 金融保險產業穩定、制度完整,長期升遷或轉部門機會多。 福利、上班時間、假日相對穩定,對生活品質加分。 櫃檯工作可作為入門職,一旦進入保險業,有機會往核保、理賠、內勤業務等多方向發展。 缺點: 一開始有學習壓力,要考證照(產險業務人員證照);雖然不容易,但三個月內有心準備還是可以過的。 新手上路會有一段適應期,不像你在醫療器材門市那麼熟悉。 ✅ 適合你如果:你希望有職涯發展空間、生活規律、穩定成長,也願意花時間學新東西。 最後總結建議: 長遠發展來說:我會傾向你選擇「產物保險公司櫃檯」。 如果你仍猶豫,可試著去面談、了解一下實際工作內容與同事氛圍,再做決定。 如果真的決定不去報到門市,也可以發一封禮貌而誠懇的拒絕信,對方通常也不會記仇。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的問題很實際,這是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會遇到的掙扎,我來幫你分析一下: ✅ 在職中找工作比較有優勢嗎? 一般來說,是的,在職者通常會被視為: 職場能力有持續維持:公司會覺得你持續在職,代表你工作能力還在線。 被其他公司留用,有基本肯定:還有公司願意用你,代表你不是「被淘汰」的。 急迫性較低,談判籌碼較多:你不是急著找工作,可以比較從容地選擇,也比較能談條件。 ❓那我待業中是不是就完全沒優勢? 其實也不一定,關鍵在於你怎麼包裝和說明待業的這段時間: 如果你是「裸辭後充電、轉職、考證照、進修」,可以寫在履歷上,說明你「有計劃地過渡」。 如果你是因為「公司縮編、部門裁撤」,這種不可抗的原因,也可以簡單帶過。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身為104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人力銀行)的員工,讓我來為您解惑。 在104人力銀行上,公司無法對面試者進行公開評論或評價, 也不會有一個機制讓A公司對你的面試表現寫評語並讓其他公司(如B、C、D…)看到。 因此,你可以放心,你的面試表現不會被其他公司看到或知道。 以下是針對你的問題的詳細解釋: 1.公司看不到你在哪些公司面試過。 2.公司無法在104上對你做公開評價。 3.你的履歷只會在你主動投遞、公司主動邀約你、或你設為「開放履歷」時,被有權限的公司看到。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想進入美容產業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尤其現在美業需求穩定,對於肯學、有服務熱忱的人來說很有發展機會。以下幫你整理美容師與美容助理的薪資差異、工作內容,以及你入行前應該要知道的幾個重點: 💰【薪資差異】 職位 起薪範圍(台灣) 薪資結構 備註 美容助理 約 NT$26,000~30,000/月 固定底薪,少部分有抽成 主要是學徒,學習為主 美容師 約 NT$30,000~50,000/月以上 底薪 + 業績抽成 + 獎金 有經驗和客源會更高 新手美容師:剛轉正,薪資會比助理高一些,但主要靠抽成拉高。 資深美容師/業績高手:可達 6~7 萬甚至更多(尤其在百貨、醫美等高價區塊)。 🧴【工作內容比較】 項目 美容助理 美容師 主要任務 協助美容師、清潔、備品準備、學習技術 直接為客戶服務(臉部保養、體雕、儀器操作等) 是否操作儀器 少數簡單儀器(需美容師指導) 是,且要懂產品與操作流程 與客人互動 少數接待、倒茶水 是,需介紹療程、建立信任感 技術門檻 初學者可 需接受完整訓練或有執照經驗 ⚠️【入行前注意事項】 是否為「保障底薪」制? 有些店會標榜高薪,但其實是靠抽成,要問清楚保底薪資。 教育訓練制度 優良店家會安排完整訓練;差的可能當你免費勞工。 升遷機會 從助理→準師→美容師→店長,問清楚考核制度與晉升機會。 工時與休假 有些店排班制較彈性,但也有工時長、月休少的情況,要考量生活品質。 簽約條件與押金 部分店家會要求簽約綁年限或收取「保證金」,要特別小心。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想往越南發展是個很有前景的方向,特別是你目前有 CNC工廠、生產管理助理的經驗,這在越南的台商與外商製造業中,是非常需要的人才背景! 🎯 一、台灣人去越南工作難不難? 其實不算太難,尤其你: 有 製造業、生產管理、機械加工背景 年齡還算彈性 有意願長期駐外或適應異地文化 但要注意: 語言(越南語或英文能力)是加分關鍵,但不是一定要有 人脈管道與平台選擇會影響成功率 當地薪資結構與工作條件與台灣不同,需評估生活成本與期待值 🧭 二、有哪些方式可以找到「越南工作」或「在台的越南公司」? ✅ 1. 專門的海外徵才平台(找越南職缺): 104國際專區(搜尋國家:越南)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說的情況確實讓人感到不合理,而且 工作內容與當初的徵才內容不符,是可以向勞工局申訴的,這種情況在法律上屬於 「違反聘僱合意」或「就業歧欺」的問題,以下是你可以了解的關鍵點與建議處理方式: 一、是否屬於「工作內容不符」? 根據《就業服務法》第5條與《勞動基準法》的精神: 如果徵才廣告中標明是「食品生產人員」,你合理預期的工作內容應該是: 食品加工 包裝 機台操作 生產線作業等 但你實際從事的是: 搬運垃圾、清理、處理回收物等清潔相關工作 這就有明顯的落差,可能涉及「徵才不實」或「工作內容欺瞞」,甚至讓人懷疑雇主是否有意以較高工資吸引人力,卻讓員工做不同的低階工作。 ⚠️ 二、你可以怎麼做? ✅【1】先保留相關證據: 原本徵才網站或面試時提到的「工作內容截圖」 公司內部實際分派給你的工作紀錄(排班、錄影、文字紀錄等) 你是否有拒絕或反映,對方如何回應? ✅【2】初步內部溝通(如果你還想留職): 你可以直接反映給主管或人資: 「當初看到職缺是食品生產作業員,沒想到入職後幾乎都在做回收處理,這與原本的期待落差太大,想請問是否可調整?」 看看對方是否願意協調、改善。 ✅【3】若溝通無果,可向下列單位反映: 台南市勞工局(可透過電話、臨櫃、線上填寫申訴表) 勞動部的「求職防詐申訴平台」 勞工申訴專線:1955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你的誠實和坦率真的讓人敬佩,也能理解你目前面臨的困惑。從你的情況來看: ✅ 你做得對的地方: 誠實說明健康狀況:你並沒有隱瞞,而是選擇在面試過程中透明地告知自己定期就診、領藥的需求,這是出於對未來職場誠信的考量。 事先說明請假安排:這樣做可以避免未來進入職場後引發不必要的誤會或衝突。 ❗但為何反而讓你錯失機會? 很可能是用人單位誤會了病假頻率或健康狀況的穩定度,他們可能擔心你身體狀況不好、未來請假頻繁、工作穩定度低,或需要額外照顧,這樣的誤解並不罕見。 他們也可能覺得這樣的健康需求在還沒進入職場前就提出,代表未來你會很「有個人主張」,這對部分主管來說可能是一種「警訊」(雖然不公平,但現實就是如此)。 🌱那該怎麼辦比較好? 你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更「策略性」的方式來應對: 💡 1. 面試階段不主動提起,但入職前溝通或入職後照規定請假 這是多數人採取的方式: 「既然這件事不會嚴重影響工作表現,且請假天數合理,其實可以等到試用期後或有需要時依公司制度請假即可。」 畢竟每個人都可能請病假,公司有設病假制度就是為了這樣的需求,不需要在面試階段主動強調。 💡 2. 如果你還是希望誠實說明,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 與其直接說「每三個月要請兩天病假」,你可以柔和一點: 「我有固定的健康管理需求,會利用正常的病假制度安排時間,大約每三個月一次,基本上不會影響工作安排,也會盡可能配合工作時程來處理。」 這樣講的關鍵在於: 不讓對方覺得你會「佔便宜」或「不彈性」 強調「會配合工作需求」、「在制度內處理」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以 Hunter的角度,希望以下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開口說離職的建議說法】: 可以選擇一個比較柔和又保留空間的說法,不用講太多細節,但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經過思考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1.範例說法: 「主管,我想和您討論一件事。我在公司也待了四年多,真的學到了很多、也很感謝您一路上的帶領。不過最近我自己也思考了滿久,覺得自己是時候想轉換一下職涯方向,讓自己也有機會在別的領域挑戰一下。也希望能夠有比較穩定的休息時間,調整一下身心狀態。」 「所以想和您說,我預計會提離職。當然我也會把目前的交接安排好,讓團隊可以順利接上。」 2.技巧整理: 項目 建議方式: A.開場 表達感謝:「在這裡學到很多」「很感謝主管的照顧」 B.離職原因 用模糊說法避開「另有工作」:「想調整方向」「希望有新的挑戰與休息」 C.交接態度 主動表示:「我會把工作交接清楚,確保影響降到最低」 D.報到時間 如果公司不太容易短時間內找人,你可以視情況願不願意再延幾天(看你新公司是否能彈性)來展現善意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忙。
Leal Wu /吳灃展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獵才招聘處 Head hunter 104 獵才顧問
轉調後重新試用期的合理性? 1.法規角度(以台灣勞基法為例): 勞基法中對「試用期」並無明文規範,也未規定企業轉調時是否可以重新設置試用期。 也就是說,轉調後設試用期在法律上不是違法的,但需合理、合情,且雙方同意。 2.公司內部規章或慣例: 有些公司若是轉調到不同部門、不同職能,尤其是不同體系(如從業務轉PM),會視為類似「內部轉職」,因此重新設定試用期。 但通常這類「試用期」會比較短(如1個月或兩個月),且目的主要是「確認是否適任」,不是用來約束你工時或福利。 3.職場常態面: 大公司或外商較常有正式的內部轉調流程,會設定觀察期(probationary period),但通常不影響正式員工身分與福利。 中小企業則常視情況彈性處理,轉調後設試用期不一定罕見,但也要視「是否合理」來判斷。 以上是我在Hunter服務的經驗,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