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1. 385拍手
  2. 5受邀回答
  3. 8粉絲
  1. 拍手385
  2. 受邀回答5
  3. 粉絲8
關注
邀請回答

顯示較少

擅長能力

  • 電子業
  • 會計
  • 英語面試
  • 日商

擅長能力

  • 電子業
  • 會計
  • 英語面試
  • 日商

C.C.

  1. 回答350
  2. 發問0
  3. 關注0
  4. 粉絲8
  5. 肯定62
C.C.
na na
不太好。 SWOT 不是給個人用的,特別是對職向還不明的人。 而且你 OT 的部份,會吐到公司/店裏其他人, 都在同一個公司/產業作類似的事的話,差不多都會被影響到。 你覺得你去之後,可以/想要「改變公司或部門」的話,才用這種格式寫。
C.C.
na na
沒有具體內容的話,就是要回到你自己的判斷。 做「你擅長的工作」 值錢嗎?賺得到多少錢?那樣子你滿意嗎?未來會增長嗎? 不學新東西的話,那你就不會有更多「擅長的工作」。 那種狀況,就只是最後變成「沒有選擇」, 或是雖然還沒變成老人,但已經不想學新把戲了。
C.C.
na na
很難說完全沒價值,還是要看你想應徵什麼職務。很冷門的永續金融?職務可能會參考一下。可以養得起這類專門職務的公司不多,職位可能也不穩(非日常營運必需的單位,在公司營運狀況不好時,通常是先被拿來節省成本的地方;金融業又比其他產業更會裁成本)。 前一陣子主要是行銷題材的意義。現在推出有點慢。其實20多年前就已經有這題材了,只是名稱不一樣,用詞會更換。 要實際作什麼的話,內控、法遵、監察稽核、上市櫃公司公關之類比較實在,職位需求也比較多、要轉其他業界也比較通用。但相對就是需要該方面的專業。 新的閒缺的話,通常是公司內能力普普或以下的人去作。因為最強的業務、研發、生產專職人員,當然就是待在原線上業務、研發、生產的職位繼續作。讓公司持續有效率有利潤的營運是公司最大的社會責任、本職、與存在之原因。
C.C.
na na
1) 你是新進人員,而沒制度的公司的話,你不會是第一個出現被交接這狀況的人。人數少的地方,裏面的人什麼個性,通常原來在公司內的人也知道。 2) 「其實我做的工作內容結果都是正確的,只是細節跟資深員工的不一樣,因此資深員工認為我就是錯的。 」 具體內容不知,但這部份,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只有「最先和你講的作法」才是對的。 「闆娘【拉我到旁邊】詢問原因」,看起來是闆娘也知道可能是怎麼一回事,不想要大家撕破臉而已。怎麼表達你在現場要自己判斷取捨。
C.C.
na na
照勞基法提離職後,於法定期間後不去上班當然沒問題。你沒心上班了,公司綁你在座位上也沒意義。 但是其他法規也是一樣要遵守,主要是證交法、各種保密協定、禁止買賣證券之對象與期間等。不要前一天提離職,第二天就作內線交易,一樣會觸法。其他部份該交回的東西要交回,同一般公司。該跑的程序要跑,有誰請假某程序沒法辦的就找人事讓他去找其他人來代作。 新人沒什麼百中選一的稀有牌照或建樹的話,公司也不會刁你留你,多留你一天你沒在作事,公司也是要多付你一天薪水。
C.C.
na na
1) 求職,實務上對求職者而言,並沒有「等通知」期間。只要你還沒接到確定會去報到的 Offer,就繼續去找可能的工作。 2) 至於發生了什麼事,不在現場的人不宜就片面資訊推斷,且也不會改變你要作的事。除非你在考慮的是抽單,考慮那家公司錄取你你也不想去。
C.C.
na na
飯店業(旅館住宿業)有很多部門,你可以把它當: 服務業、接客業。 餐飲業、班表排程調度。 處理客訴客服。 大樓資產管理、總務。 很大型的旅館的話,可能還內含零售業、商場出租經營。 其實主要還是看 「你會什麼」,之前待哪個產業只是輔助資料。
C.C.
na na
應徵工作用的自傳不需要放家庭背景。這東西通常與妳的工作沒有關係。 如果會影響到妳的上班時間的行為,或是出勤的限制,有影響覺得必需事先告知時再放。
C.C.
na na
不管幾歲,都是應該想好再離職。 如果你判斷離職另有機會、或是另找機會比較好,有實力有條件的話想好就離是沒關係。 沒條件的話,就是你要自己努力長條件出來。現職的公司與主管沒有責任幫你弄出可以跳槽的資歷能力。 比較具體的困擾,應該是有成家的話,要先和家裏人講好。
C.C.
na na
資本額 35 萬的,通常就不必想什麼「走高級路線了」。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