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使用者大頭照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擅長於流程架構、整合、溝通協調及執行,對於行政後勤業務熟悉。善於帶領團隊達成目標,個人獨立作業能力受到肯定,努力成為良好的貢獻者和解決問題者。

  1. 486拍手
  2. 118受邀回答
  3. 25粉絲
  1. 拍手486
  2. 受邀回答118
  3. 粉絲25
關注
邀請回答

擅長於流程架構、整合、溝通協調及執行,對於行政後勤業務熟悉。善於帶領團隊達成目標,個人獨立作業能力受到肯定,努力成為良好的貢獻者和解決問題者。 顯示較少

成就徽章

職涯引導師
最常服務Giver
優質推薦Giver

擅長能力

  • 善於規劃、溝通、協調
  • 抗壓性高、學習力強、主動積極

擅長能力

  • 善於規劃、溝通、協調
  • 抗壓性高、學習力強、主動積極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1. 回答349
  2. 發問0
  3. 關注21
  4. 粉絲25
  5. 肯定171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針對你的問題,我們從「市場行情(外部公平性)」與「公司現況(內部公平性)兩個層面來拆解 一、 這合理嗎? 1. 就「市場行情」而言: 在台灣,北部(雙北、桃園)的生活成本(房租、物價)確實高於南部。因此,許多連鎖企業或跨區公司,確實會有「區域加給」或起薪差異。 * 一般行情: 通常南北落差約在 2,000 ~ 3,000 元左右。 * 你的狀況: 5,000 元的落差,若以一般採購人員薪資(假設 3.5萬~4.5萬)來看,佔比超過 10%-14%,這在同工同酬的感受上,剝奪感會非常重。 2. 就「內部現況」而言: * 「老闆在台南」:*離老闆越近,通常壓力越大,應變速度要求越高。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情緒勞動」或「高壓作業」。 * 「北上開會」:*如果台南同事需要早起通勤去桃園,雖然是偶爾,但這增加了工時與體力消耗。 二、 如何向老闆提案? 你不能只跟老闆說「員工覺得不公平」,老闆會覺得你在幫員工討價還價。你要用「留才」與「管理成本」的角度切入。 以下是三個具體的建議方案,你可以依照老闆的個性選擇切入點: A:重新定義薪資結構 「底薪一致,津貼不同」 建議老闆不要直接切分「起薪」,而是將薪資結構拆解。 * 做法: 南北的「本薪」設定為一致(因為職務內容、能力要求一樣)。 * 調整:針對北部設有「區域津貼」或「職務加給」。 * 話術:「老闆,為了公平起見,我們讓大家的底薪一樣,這樣台南同仁心裡比較平衡。但考量桃園的生活物價較高,我們給桃園同仁 3,000 元的『區域生活津貼』。」 * 優點:縮小差距(從 5 千變 3 千),且名目正當(生活成本差異),台南同仁比較能接受「生活津貼」的差異,而不是覺得「我的能力比北部人廉價」。 B:量化「台南的隱形成本」(安撫台南端) 如果老闆堅持要有較大的薪資落差,那你必須在其他福利上補償台南,或強調台南的「特殊價值」。 * 做法:*針對台南同仁北上開會,制定明確的「差旅津貼」或「補休制度」。 * 話術:「老闆,台南同仁雖然起薪較低,但因為您常駐台南,他們其實承擔了總部的即時應變壓力。加上北上開會的通勤辛勞,建議我們可以把南北薪資差距縮小到 2,000~3,000 元,或者給予台南同仁額外的『差旅津貼』(例如北上一次補助多少),這樣可以減少怨言。」 C:建立「職等職級表」(長遠之計) 如果公司人數越來越多,隨意喊價很危險。 * 做法:建立公司的職等表。採購專員就是 Grade X,薪資區間是 A~B。 * 話術:「不論南北,只要是採購專員,都應該落在這個薪資區間內。我們可以讓北部的起薪落在區間的中高段,南部落在中段,但不要讓南部直接跌破區間下限,這樣未來升遷才好管理。」 三、 怎麼開口跟老闆說? 不要直接說「台南同事在抱怨」,試試看這樣說: 「老闆,關於薪資制度調整,我做了一些市場調查和內部評估。 雖然市場上南北薪資確實有物價落差,但目前 5,000 元的差距略高於行情(一般約 2-3 千)。加上台南同仁因為直接面對總部指令,壓力其實不小,且需要頻繁北上支援。 為了避免台南辦公室因為『相對剝奪感』造成人才流失,反而增加我們一直重新找人、訓練的成本,我建議採取『本薪一致,北部增設區域津貼』的方式,將實質差距控制在 3,000 元以內。 這樣既照顧到北部的高物價,也肯定了南部同仁的工作價值,您覺得這個方向如何?」 總結行動: 1. 蒐集數據:上 104 薪資情報,查一下「採購人員」在桃園跟台南的平均薪資,用數據告訴老闆 5,000 真的差太多(或者證明老闆是對的,如果台南真的很低)。 2. 縮小差距:5,000 是痛點,砍到 3,000 或 2,000 大家的接受度會高很多。 3. 名目管理:用「津貼」來解釋差異,不要用「起薪」。 辛苦了!希望這些切入點能幫你順利說服老闆。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先給你一個結論:你最大的資產不是單一的技能,而是你「極高的適應力」、「跨國經驗」和「營運管理的全景視角」。 全景營運視角:你開過寵物餐廳 (老闆視角),所以你懂損益表、懂採購、懂客戶服務、懂成本控制。這讓你在做行政或會計時,不是只看數字,而是知道這些數字背後是怎麼發生的。 穩定的行政基礎:你有銀行、保險、電鍍廠會計的經驗。這證明你的細心度和數字邏輯符合需求。 你現在的履歷太散了,HR 不知道你到底想做什麼。你必須: 1. 選擇一個跑道 2. 重寫履歷: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謝謝你代替學姐發文。你用中文表達得很清楚,不用擔心。 台灣職場對「雙碩士外籍生」的看法 學姐的求職失敗,可以思考四個層面的問題: 一:排除「無法發工作許可」的公司 這是最現實的一步。發不起 30-33K 的小公司,通常也無法達到勞動部核發工作許可的「資本額」或「營業額」標準。 * 建議鎖定在: 1. 上市櫃公司(規模大、制度健全)。 2. 外商公司(對國際人才招募流程熟悉)。 3. 設有國際業務部門、或有東南亞市場規劃的公司。 這可以快速篩掉不專業、只會給低薪的小企業。 二:鎖定「不需應酬」的職務類型 「應酬」文化是台灣傳統職場的特色之一。既然學姐不能接受,就必須徹底避開高風險職位 三:重新包裝「雙碩士與國外經驗」 學姐的價值在於「稀有性」,而不是學位數量。 履歷焦點轉移: 從「我是誰」轉向「我能為貴公司做什麼」。*履歷不用再強調雙碩士,而是強調「我能幫公司進入/了解東南亞市場」。 將 5-6 年經驗定位成「市場拓展經驗」。例如:如果她過去做會計,就強調「熟悉東南亞的會計法規和稅務流程」,這對想去東南亞設廠或拓點的台商來說是寶貴的資產。 四:調整對「學校工作」的策略 建議: 私立大學:鎖定「國際事務處」或「華語文中心」的行政職。這類職務需要跨文化溝通,她的外籍身份反而加分。 非學校:鎖定大型企業的「人資教育訓練」或「國際人才招募」部門。利用她「在台灣讀書」的經驗,去輔導其他來台的外籍員工。 學姐遇到的年齡、性別歧視,是不道德且違法的,但請她不要因此質疑自己的能力。 她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學位,而是一個能讓她的「稀有價值」(東南亞經驗+高學歷+中文溝通力)發揮出來的舞台。這個舞台,通常不會在給 30K 的小型傳統企業。 請你鼓勵學姐,將目標向上鎖定:鎖定外商、鎖定上市櫃、鎖定能將她的國外經驗視為「資產」的職位。 她願意來台灣讀第二個碩士,證明她有極大的毅力、學習能力和對這塊土地的熱情。這些才是真正的職場價值。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以你的特質,我建議你可以往下面三個方向去思考: 一:會展/公關/整合行銷「活動執行」 職位範例:公關活動執行/企劃 (AE)、展場統籌專案經理、品牌活動督導。 為什麼適合你: 高移動性:你的辦公室會是活動場地、客戶公司、飯店、展覽館。真正坐辦公桌的時間可能很少 (報價/結案)。 高變動性: 每接一個案子都是全新的客戶、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場地、全新的問題。 高學習性:你要學會成本控制、廠商議價、現場應變、危機處理。 建議從哪裡切入: 從「公關/活動公司」切入,而非企業內部(企業內部活動一年可能就那幾場,很容易變重複)。 2. 跑道二:區域營運/零售通路「督導管理」 職位範例:連鎖零售督導、區域行銷企劃、O2O 營運企劃。 為什麼適合你: 高移動性:你的工作是騎車或開車在區域內巡店、跑通路、看行銷物料執行狀況。 高變動性: 每個店的問題都不一樣,你每天要處理的可能是:A 店員訓、B 店陳列、C 店活動促銷、D 店競品分析。完全沒有重複的時間。 高學習性:這能讓你從行銷思維直接跨入「營運管理」。 建議從哪裡切入: 選擇「消費性電子產品」、「美妝零售」、「健身運動產業」等你不討厭且產品線變化快速的產業。 3. 跑道三:數位行銷「專案顧問」 職位範例:數位行銷顧問、專案經理、行銷技術專案師。 為什麼適合你: 高變動性:你不是在做行銷執行,你是在為客戶「解決行銷問題」。每週面對新客戶、新產業、新需求。 高學習性: 顧問類工作是學習曲線最陡峭的,最能滿足你「學到東西」的需求。 *衝突點與取捨:這類工作坐辦公室的比例會較高(寫報告、線上會議),但變動性是內容上的。你要評估,如果內容夠有趣,你是否可以接受多一點靜態的腦力激盪。 在你思考好上面的建議後,可以用這個測試行動來釐清你的迷茫: 1. 鎖定產業/職位:先選定你最有興趣的 1 個跑道 (例如:活動執行),並鎖定 5 間公司 (例如:公關代理商)。 2. 尋找業內人士: 利用 LinkedIn 或業界講座,找出這 5 間公司裡面,擔任「活動執行」或「區域督導」的人。 3. 主動訪談: 寫信給他們 (這就是你的第一份文案功課),禮貌地請教他們: * 「您工作中有多少比例的時間是離開辦公室的?」 * 「您一週平均會接觸到多少個新問題/新專案?」 * 「這個職位的成就感和挑戰分別是什麼?」 透過這些真實的訪談,你才能確定哪一個跑道,它的「變動性」和「移動性」是真的能滿足你的過動特質,而不是看網站上的漂亮職稱。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你提到想應徵「遠距或彈性」工作。 這類型工作,老闆最怕的是「無法自我管理」、「溝通成本高」的人。 而你的教師經驗,可以說明這幾項軟實力: 1. 時間管理能力: 準時交教案、在學期內完成進度。 2. 責任心與SOP: 你習慣在一個「有規範」的環境下,獨立完成「高標準」的工作。 3. 溝通協調力: 能搞定學生、家長、行政同仁,你的溝通力絕對不差。 在面試時,你必須把這些「軟實力」包裝成你的最大優勢。 你提到 GA 證照,這很好,它代表你懂「基礎數據」。但 GA 只是「被動的看流量」,新媒體更看重「主動的創造流量」與「分析流量的商業價值」。 你在接案時,可以思考去補足以下四個技能: 1. 技能一:付費廣告 (Paid Media) 為什麼需要:這是新媒體產業的「引擎」。自然流量(免費)越來越難,公司需要能「精準花錢換流量」的人。這也是區分「行銷菜鳥」和「行銷專家」的關鍵。 2. 技能二:SEO 內容策略 為什麼需要:你想當「文案寫手」,但現在的文案不只是「文筆好」,而是要能「被 Google 搜尋到」。這就是 SEO (搜尋引擎優化)。 3. 技能三:短影音 企劃與剪輯 為什麼需要: 圖文的時代正在過去,現在是 Reels、TikTok、Shorts 的天下。你提到的「圖文美編」需要升級。 4. 技能四:專案/協作工具 為什麼需要:這是「遠距工作」的SOP。證明你不是「科技小白」,你懂得如何用工具跟團隊同步。 你的下一步:如何「翻譯」你的履歷? 你的「兼職接案」計畫非常好。我建議你: 1. 先從「教育」或「親子」領域:你最懂這群 TA 。你可以去幫「線上課程平台」、「才藝班」、「親子KOL」做兼職。 2. 把「兼職案」當「作品集」:不要只是「交稿」。你必須主動去追蹤成效。 3. 考證照:Google Ads (關鍵字+影音) 證照,這兩張比 GA 更有「攻擊性」。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首先,你現在的「焦慮」是健康的。你才即將 30,你在一個「不喜歡但穩定」的軌道上待了五年,你發現再不跳車,以後就跳不動了——這個自覺,已經贏過還在「溫水煮青蛙」的同齡人。 你卡住的原因很簡單:你只知道你「不要什麼」,但你不知道你「要什麼」。 而你上網查資料,就像一個沒有目的地的人站在台北車站,你查了往高雄、往花蓮、往基隆的所有火車時刻表,但因為你不知道你要去哪,所以你哪裡都去不了,只能待在原地。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再給你更多時刻表。而是幫你找出「你想去的地方」。 你的「SOP」:從盤點開始,而不是「亂看」 在我們談「可以轉什麼」之前,你要先做一件事:「拆解」你過去五年的工作。 你不要再用「會計」、「財務」這種「職稱」來看待你的工作。你要把工作內容「打碎」,然後找出你不討厭的動作。 舉例:你過去五年,可能做了這些事: A. 編制傳票、核對單據 (重複性的核對) B. 製作合併報表 (有邏輯、有規則的組合) C. 編列預算、分析差異 (跟各部門溝通、找原因) D. 操作 ERP 系統 (例如 SAP / Oracle / 鼎新) E. 處理銀行/稅務相關事務 (跟外部單位打交道) F. 幫其他部門分析數據 (例如:分析這個產品線的毛利) 在 A~F 這些「動作」裡,你最不討厭哪一個?或是哪一個讓你最有成就感? 從這些內容去思考,適合往哪方向前進 「會計人」這個標籤,是你的資產,不是你的牢籠。我們要做的,是利用這些資產,去換一個你更喜歡的跑道。 請你思考這件事: 在「目前」的公司,去「主動」接觸你想轉職的部門。 想轉 BI? 下次月會,你主動跟主管說:「我能不能試著用 BI 拉拉看這個季度的費用分析?」 想轉系統?公司下次有 ERP 升級專案,你主動舉手:「我可不可以代表財務部,加入這個專案小組?」 想轉採購?你直接去找採購部同事:「你都在哪裡找供應商?你們議價都看哪些指標?」 用公司內部的資源,「免費」測試你的興趣。你做一兩個月,心裡就有底了。 你才 20 多歲,不要焦慮,你只是需要一個「地圖」而已。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先給你一個結論,我會建議你「誠實放入」。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違反直覺,你怕被質疑能力。但請相信我,以你豐富的資歷,選擇隱藏,而在你錄取後才被發現,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為什麼「不放入」不好? 你擔心的「健保問題」正確。這在職場是基本常識。 如果當你錄取報到時,人事資料會請你提供「勞健保轉出單」或「健保投保紀錄」。上面清清楚楚會寫著過往的紀錄。 當 HR 看到這個「你履歷上沒有」的公司時,你猜他會怎麼想? 這已經不是「能力」問題,這是「誠信」問題。公司絕對有權力,也很有可能,直接以「履歷造假」、「違反誠信原則」為由,當天請你走人。這比試用期沒過還慘。 你害怕被質疑能力、穩定度。這很正常。 但反過來想,這1.5個月才是你職涯中的「例外」。 要做的應該是把這個「例外」給中性化、無害化。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如果是我,我會發封信件或是打個電話確認 雖然說講好的時間內沒有收到通知,在感受上並不好。但這有可能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也說不一定,如果對這工作機會有興趣,多做個確認的舉動也無訪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老實說,這類公司在市場上越來越多,尤其是軟體顧問或外包公司。你今天碰到的情況——「客戶主要是博奕產業」——確實要多想兩步,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未來想走到哪裡。 優點(如果你願意進去磨練一段時間) 1. 技術或專案經驗成長快 博奕類系統的流量、交易速度、資料量都很大,如果你是工程師、資料分析師或PM,這些專案其實能快速累積實戰經驗。你會接觸到「高併發」、「跨國伺服器」、「金流串接」這類技術,對履歷來說是硬底子。 > 👉 簡單講:你學到的東西是真功夫,不是紙上談兵。 2. 預算通常比較充足 這類公司願意花錢買好設備、用好工具,也願意給相對高一點的薪水。對想快速累積存款、又不排斥快節奏環境的人,是一段不錯的「資金與經驗加速期」。 3. 接觸國際市場與多元文化 很多博奕客戶是海外公司,有時內部也會用英文開會、報告。如果你想練英文、熟悉國際工作節奏,會比在本地公司快很多。 缺點(要評估清楚) 1. 產業形象爭議性高 博奕產業在台灣還是灰色地帶,雖然你做的是技術或顧問,但對部分公司HR來說,看到「博奕」兩個字就皺眉。 > 如果你未來想進金融、教育、公部門或醫療類公司,這段經歷會是履歷上比較難解釋的一塊。 2. 工作內容難以「轉譯」 舉例來說,如果你以後面試別的產業,HR問你:「你之前開發什麼產品?」你總不能直接說「博奕網站」吧?所以你必須學會用中性、技術導向的語言去描述,比如說「即時互動平台」「跨境金流系統」這類說法,才能不踩線。 3. 職涯發展有限 這類公司通常以「專案制」為主,組織穩定度不高;而且同業之間橫向流動多,但要跳脫到非博奕產業就比較難。你待越久、累積越多同質化經驗,未來要轉行就越辛苦。 4. 社會觀感與倫理風險 即使公司是合法登記,但若主要收入仍依附於海外博奕平台,部分求職單位會擔心「涉及灰色業務」或「與洗錢防制法有關」,這在面試時不一定會明講,但確實會成為評估的考量之一。 建議你可以這樣評估 如果你目前: 想先有一段高薪或高壓成長期 主要工作是技術開發、系統維運或資料分析 願意設定「一年後轉出」的期限,並同時規劃履歷如何呈現 那這份工作可以短期嘗試,前提是公司營運合法、報稅正常、勞健保都有。 但如果你是: 想走品牌、公關、法遵、行銷、行政這類偏形象導向的職位; 或未來目標是國營事業、教育、公部門 那我會建議你不要進博奕為主的公司,因為那段經歷在後續面試時比較難翻身。 你不會因為「待過」這類公司就被封殺,但你怎麼說這段經歷才是關鍵。 未來面試時可以用這樣的說法: > 「當時選擇那間公司,是因為有機會參與大型國際系統開發。那段時間讓我在技術、跨國協作和專案控管上成長很多。現在希望能把這些經驗運用在更具長期發展潛力的產業中。」 這樣一來,HR聽到的是你的「能力」和「學習動機」,而不是產業爭議。
蒲朝棟
Giver職涯志工
mentorBadgeIcon職涯引導師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這是一個非常實際、也很關鍵的問題。當履歷中有幾段「短期經歷」或「職涯斷層」時,若沒有好好說明,確實容易讓面試官產生疑慮。 但若能善用 「新制職涯觀念(如職涯適應力、斜槓發展、工作探索期)」 來包裝與說明,就能把原本的弱點轉化為優勢。 一、先釐清「新制」可能在職涯上表達說明 所謂的「新制職涯觀念」或「新型職涯觀」主要強調: 1. 非線性發展:不再以「穩定長期任職」作為唯一標準,而是重視每段經驗如何累積能力與價值。 2. 職涯自主性:個人主動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向,而非被動等待公司安排。 3. 可轉移能力:關注自己在每段經驗中培養的能力如何應用到未來職位。 4. 職涯適應力:面對產業變遷、個人轉換時,能保持學習與調整能力。 換句話說,短期工作不等於失敗,而是探索與學習的一部分。 二、面試時如何用「新制語言」包裝短期履歷 面試官在意的可能不是「你換了幾份工作」,而是「你為什麼換」與「換的過程學到了什麼」。 所以可以用以下三步驟來表達: 步驟1:誠實承認但轉為主動學習的語氣 不要閃避短期履歷,而是用「有意識的探索」包裝。 我知道我的履歷中有幾段工作時間不長,但那段時間其實是我刻意用來探索不同產業與職能的機會,想了解自己在哪種環境能發揮得最好。」 步驟2:強調新制職涯精神——職涯適應力與可轉移能力 「我發現自己在不同環境中能快速掌握系統、與團隊協作,這也讓我理解自己具備不錯的職涯適應力與學習能力。這段探索經驗雖短,但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更清楚。」 步驟3:銜接當前的職涯目標 「經過幾次探索,我已經確認自己希望長期發展在〇〇領域,因為這份工作結合了我的專業與興趣,也能延伸我過去的經驗。」 三、面試回答示例 情境一:每份工作不到一年 > 「這幾段短期工作主要是因為我在職涯初期還在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向。每段工作我都確實投入,也讓我發現自己在團隊協作與流程優化上的強項。根據新型職涯觀念,我認為職涯探索是累積職場適應力的重要階段。經過這些歷練,我現在對自己想長期投入的方向更有明確目標。」 情境二:中間有職涯空窗期 > 「那段時間我花了幾個月重新盤點自己的職涯,進修與參加課程,讓自己具備更多跨領域的能力。以新制職涯的角度來看,我把那段時間視為『再充電期』,是為了讓下一步走得更穩。」 情境三:從不同產業轉換 > 「雖然我嘗試過不同產業,但我發現自己在各種角色中都很重視效率與流程改善。這樣的共通能力讓我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也符合現在職涯趨勢中所強調的可轉移能力。」 四、加分建議 1. 事先梳理每份工作的「學到什麼」與「可延續價值」,面試時自然過渡到「這讓我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 2. 避免消極說法(例如「公司環境不好」、「主管難相處」),改成「那段經驗讓我學到如何應對挑戰」。 3. 若能以實際成果補充(例如流程改善、系統導入、協作經驗),更能讓HR看到你「不只是跳來跳去」。 在新制職涯觀之下,履歷不再只講「穩定」,而是講「成長」與「方向感」。 你要做的不是掩飾短期經驗,而是用職涯適應力、可轉移能力與主動探索的語言來包裝,展現你是「有意識地進步的人」。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