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Img
使用者大頭照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1. 1959拍手
  2. 12受邀回答
  3. 141粉絲
  1. 拍手1959
  2. 受邀回答12
  3. 粉絲141
關注
邀請回答

顯示較少

擅長能力

  • 職涯發展
  • 轉職
  • 求職
  • 新鮮人
  • 履歷
  • 面試
  • 學經歷背景

擅長能力

  • 職涯發展
  • 轉職
  • 求職
  • 新鮮人
  • 履歷
  • 面試
  • 學經歷背景

Ken

  1. 回答485
  2. 發問0
  3. 關注4
  4. 粉絲141
  5. 肯定794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幹這行,早期由於台灣投顧業經歷了十幾年的夕陽期,所以新人需求低。能錄取的都是各大名校的頂尖人才。 近兩年,由於全球政經情勢變化等原因,台股規模快速成長,因此投顧人力需求也增加。今年春節後的轉職潮仍然值得期待,未來就有點不確定性。建議趕快試試看應徵。 不過投顧業有兩個特色: 1. 台灣的投顧業只有外資券商和排名前三大本土投顧有「研究員/研究助理」的分別,其他投顧都是分析師兼任研究助理。意思是說,從你報到當天開始,你就有責任對你研究責任範圍內的個股「表達意見」(能不能買?為什麼能買?多少錢可以買?這些是基本問題),而且是「基於基本面和產業研究的意見」。 2. 因為學校不會教授「股票推薦」或「選股」,所以如果不是頂尖名校畢業生,那最好是原本就有投資和交易經驗。這個行業主要看的是學習能力和心態(是否對能把基本面和股價進行連結),而有過投資交易經驗的應徵者通常能較快調整心態。 科系倒不是大問題。有沒有研究員的腦袋比較重要。如果沒有研究員的腦袋,那你必須具備產業研究、財務分析、企業評價、財經新聞評析的底子,缺一不是不可但是就很難被錄取。不用精通這些,但起碼要知道這些怎麼用。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這是面試官蠢。不要理他。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建議不要。 如果你跟老闆一樣叫「志明」,老闆要你去戶政事務所改名,你會改嗎?同理。 我所見過的區分的方法例子「大David, 小David」,「David總,David」都有。 如果因為「跟老闆同樣英文名字」就必須改名,你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尊重。公司也會潛意識誤以為你很好講話,以後什麼事都要你遷就公司。 當然,如果這家公司的老闆很威權要你改名,而你偏偏很需要這份工作,那另當別論。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1. 「被某蔡姓主管聯合庫房人員職場霸凌針對」:這我們只能說,不是主管就有權力霸凌員工。可以反抗(多得是社會經驗豐富的士兵警告老兵和士官別來刁難的),可以蒐證並向公司人資提告,也可以蒐證後提出勞動仲裁。 2. 「蔡姓主管甚至偽造自己被本人冒犯 向部門經理告狀」我是不知道要怎麼偽造,不過我們在公司裡,的確不是自己有理自己正確就好,講話做事都要小心不被別人曲解。 3. 「公司重要技術行程進行期間 這兩位也藉故以職權刁難打壓本人」請問具體怎麼打壓?否則只能勸你比照第一點處理。 4. 「生產單位在新任某楊姓副總到職後 不只是利用職權吸收總工室同仁作為鬥爭武器 甚至吸收生產部門某蔡姓主管作為監控異己的爪牙 部門經理連同我在內等多位同仁皆是他們攻擊的目標」這我只能說:公司沒有規章禁止這種事。同樣如果今天你做一樣的事,也沒有人能夠控訴你「違法」。 5. 「這位副總在職期間利用職權亂政 強迫威逼下屬配合他做違法行為」請問什麼是違法?這個指控可以很大,必要時可以找警察介入。但如果是違背公司規章,那就只能找公司高層處理。 6. 「請問我該怎麼辦」換個單純些的工作環境吧。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1. 如果這個家人本身對虛擬貨幣行業很熟悉,可以請教他怎麼判斷風險。如果這個家人也不熟,但你還被他影響,表示你不適合到新興產業,適合做大家都很清楚的職務。 2. 你可以先Google這個公司的資料,看看有沒有媒體報導過,是正面還是負面。 3. 你也可以先查查公司的登記資料。如果是外商,是不是登記在洗錢天堂地區或者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敘利亞、喬治亞…)。 4. 你可以去LinkedIn 問這個公司的同業,或者這個公司的客戶跟供應商的員工。 5. 虛擬貨幣還算是新興行業,變動比較大,也比較需要對行業有熱誠或者反應靈活的人。如果你只把它當成一個工作,只是為了有薪水,而你又不是個很靈活的人,那還是找穩定一點的公司。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正常。做一次過一段時間不碰全忘光,有可能。 「同一項會計或審計程序執行三四次才變成自己的東西」不算太慘。 會計師這個行業很少手把手教。都是做中學。 而且就算企管系日間部四年,在會計師眼裡,甚至在我眼裡,仍然是「非本科系」。 非本科系本來要學的東西就比其他本科系的同事多。忍忍吧。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如果是在營業時間或店家指定的時間,不至於造成店家不便。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還好。如果這只是你第二份工作,那影響不大。 重點是你能在履歷上和面試中說服面試官「我應徵的是我想要長期發展的職涯,不會因為一點困難就又跑掉」。 如果你能夠充分回答「為什麼現在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我為下一份工作願意付出的比別人多」,那你現在的工作只做半年問題不大。 不過我有一點好奇:為什麼你想做投資領域,但是應徵的卻是MA?我記得應徵MA不保證你能到投資職缺去。 對了:「投遞履歷」,「應徵工作/職缺」,受詞不一樣。「投遞」和「應徵」不能互換使用。所以應該是「但擔心應徵後」而不是「但擔心投遞後」。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你不是第一個疑惑的人。現在外送平台和勞動部之間為了你這個問題爭論中。 Uber和Foodpanda都認為這是承攬,原因很簡單:自由工時,自由接案。如果是僱傭,應該有固定上班時間,叫你送你就送不能拒絕,而且送再多可能也是死薪水。 勞動部及若干行政法院判決的認定跟你類似:外送員與業主之間的關係為僱傭,主要理由大概基於「業者要求外送員在服務期間穿著制服、使用制式品牌圖樣保溫箱、也要在車身貼上公司logo貼紙」、「外送員隔天若無法上工,須24小時前回報公司」等事項,所以勞動部及行政法院認定外送員與業者間具備「組織上管理性、從屬性」,因此符合僱傭關係要件。 但外送平台業者也有因應策略,例如他們不再限制外送員一定要穿制服、也允許外送員可以同時多家平台接單,甚至連給付外送員報酬方式都一併調整,試圖降低外送員對於平台業者的從屬性,以便更趨近於承攬關係。 以前勞動部抓到的「假承攬,真僱傭」通常具備「固定上班時間」和「固定上班地點」。你這個要在指定的地區外送,實在離固定上班地點還有距離,而你上班時間自由,而且接單越多賺得越多。「組織從屬性」有一項要素是「與同僚間居於分工合作狀態」,所以你要把外送定義為僱傭關係挺困難。 不過問題是勞動部目前還沒有打算強制外送平台把司機改成僱傭。主要是因為現行模式仍然利大於弊,而且勞動部還在摸索管理的方法,必要時制定新法律。短期內外送員到底是承攬還是僱傭可能無解。
Ken
曾任職台灣大型科技業集團及投資基金 投資專案經理
我猜你的 竹科「大公司」應該是聯發科 瑞昱 台積電 聯電這一類。 現在你還沒有進大學,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所以不用拘泥於「進哪家大學就可以進哪家公司」。 進入理想公司的機率主要還是取決於你的能力跟公司的人力需求。比如2022年因為人力需求很大,所有「竹科大公司」都調降標準,甚至去跟「竹科小公司」搶人。 現在要你決定你的目標公司還太早,我建議你先查查看「轉學考」和「轉系考」哪個比較難。然後選比較簡單的那一條路。延畢相對是比較小的問題,寧願採取「成功率較大但可能延畢」的方法也不要走「不用延畢但成功率較小」的方法。 竹科公司也分IC設計、晶圓代工、IP、外商各有好壞,各種公司又分大中小,每個人都適合不一樣的。建議大學期間多花點時間多方了解。
發問
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