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2018/8/1

未填公司未填職務未填年齡範圍

工作年資7年被開23K合理嗎

我找了一個可以延伸技能的工作並不是100%不相干,公司竟開出23k...而且也說覺得我之前的東西不錯,這不能說不是慣老闆的行為吧?人資都怎麼認為呢?工作年資約7年

回答 2觀看 740
回答 2

已收到您的問題,敬請耐心等候回答,謝謝。

謝謝您的來信詢問
從您的提問可以感受到您對於這樣的給薪不以為然與氣憤

我有幾點想要跟您分享交流:
1. 薪水高低是供需法則決定的!而不是人資決定的!因為人資也是參考市場行情來給薪!
您可能會詫異怎麼會是23K,只是我也要請您思考看看,這樣的工作到底能為公司創造多少產值?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到經濟學的供需法則。供需法則是說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兩條線構成一個經濟學模型,被應用作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適用範圍是競爭性市場。這樣講可能太過模糊,我舉個生活案例就清楚了。當颱風過後,高麗菜可能一顆就上百元,因為求過於供,資源稀缺的情況當然是價高者得。但也曾聽過隔年度產量太多,使得一顆高麗菜二十元還乏人問津,這就是供過於求,當然大家棄之如敝屣。這概念同樣也可以用到工作上。

把自己丟到市場上去看看吧!這樣才能準確評估自己的狀態!
可以參考這個網站資訊,各行各業薪資調查網: http://www.ursalary0.com/

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落在供過於求的趨勢當中,當下可能會有很多震撼跟情境外歸因,認為是他人造成目前不好的結果。只是現實並沒有如此殘酷,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自己的現狀,如此而已。

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我要如何做才能轉移到求過於供的高產值曲線上呢?這就是面對事實問題之後,「才會有」的向上提升想法,不用害怕。若知道現實情況卻又逃避不改善,那才會迎接更殘酷的未來。

2. 找到自己的職涯定位:如何過一個甘之如飴的人生才是關鍵!
聖哲蘇格拉底曾說過:「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最近遇到幾個夥伴的對話,都與職涯選擇有關,有的希望換產業,有的希望換環境,但都帶有徬徨語氣跟試探角度,我能夠明白這樣的心理狀態。但說實在的,這樣的徵詢不要做太多次,因為徵詢次數越多,會越發現支持與反對的人數旗鼓相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給自己兩個選項:做或不做。也就是二分法直接定調,就像投擲硬幣猜人頭或字,次數一多,也是發現機率接近一半一半。這樣的詢問要適可而止,避免到最後自己的人生活在別人嘴巴下,那就太可惜了。畢竟,沒有做過的總是充滿未知,希望用最有把握情況去進行。若您希望對轉換後的生活有這樣的絕對掌握,某程度也代表了自己對於未知恐懼以及不可掌握性焦慮,這是人性,不用急著讓自己抽離這樣的情境當中,有時候會找出一些自己思維的慣性,也會是很棒的禮物。

但不管您是否做出決定,都要付出代價的。
因為,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樣的代價就是繼續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有被困住的感覺,這是不改變的代價。

只是改變呢?有時也帶有風險,常常看到很多人想得很樂觀,但最後行動發現困難重重,沒有人保證改變一定會成功。
不是嗎?體制內有體制內的甘與苦,體制外有體制外的好跟壞。

請記得: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您應該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Q:這樣的人生是你嚮往的嗎?
Q:這樣的人生是你願意的嗎?
Q:而這樣人生所出現的代價你願意接受嗎?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全力以赴去做!
如果不是,那我目前還缺乏什麼?那就是我們目前能力的瓶頸短板,補齊了就會讓我們自己有快速的躍遷。

人生有限,時間緊迫,我無法掌握所有事,我只能把握自住己在乎的關鍵事,其他的就交給時間來證明。

祝福您職涯昌隆!:)

問題沒被解決嗎?邀請GIVER來回答!
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

大家都在搜

發問
發問